分享

【报告文学】赵桥 | “情愿为了一棵树而失去整个森林”——朱穰丞、朱白兰爱情传奇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情愿为了一棵树而失去整个森林”

朱穰丞、朱白兰爱情传奇<<---------

文 | 赵桥


0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出自两千多年前汉乐府的这首民歌,与绝大多数爱情诗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它以大胆的表白、独特的抒情,毫无顾忌地向心上人、也是向世人宣布“我欲与君相知”,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令人身临其境。因为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被后世的评论者誉为“短章之神品”。

  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有诗歌中描写的这样坚如磐石、忠贞不二的爱情吗?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岁月,或物欲横流的时代,还会有那些令人为之震颤、为之感动、为之仰慕的不朽的爱情故事吗?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有!有这样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爱情、爱情故事。

  掀开历史的一角,有这么一个尘封已久的爱情传奇。

02

  1931年初,赴法国勤工俭学,依旧是很多热血青年的向往和选择。一位名叫朱穰丞的青年,这一年也辞别妻儿,来到法国,进入索尔邦大学,并很快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任中国留学生法国支部书记和旅法华侨支部书记,领导旅法华侨反帝大同盟,同时担任了为抗战救亡而鼓呼、呐喊的《救国时报》主编。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找到翔实的介绍朱穰丞生平的材料。夏衍先生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回忆录《懒寻旧梦录》,虽有忆及朱穰丞的文字,但也只是一鳞半爪。据现有的资料,只知道1901年生于上海的朱穰丞,祖籍是江苏吴县(现属苏州吴中区)东山,他是中国近代话剧运动的先驱之一。这位二十年代末期在上海话剧界名噪一时的著名导演,与田汉、洪深、应云卫等戏剧大师堪与伯仲,并于1930年8月参加了“左联”。彼时,他在沪上有一大批可作倾心之谈的知交:潘汉年、夏衍、赵铭彝……倘若不是远赴法国寻找救国之路,朱穰丞一定也会和这些知交一样,或者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或者在文艺领域大放异彩。

  到法国留学,并不是朱穰丞唯一和最终的目的。他心底里热烈向往的,是“赤都”莫斯科。1933年,朱穰丞因宣传革命,被法国当局作为危险分子,驱逐到比利时,他想方设法经比利时来到莫斯科,先后在瓦赫坦戈夫剧院和外国工人出版社工作。就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美丽多情又极具才华的姑娘,并很快坠入爱河。

她,就是克拉拉·布鲁姆——朱白兰。

03

  朱白兰(KlaraBlum,1904-1971),出生在罗马尼亚,是德籍犹太人。她的这一种族身份,在法西斯主义不可一世的德国,如不逃离,最终的去处和等待,只能是法西斯的集中营和死亡。为躲避迫害,30年代初,朱白兰逃往到苏联。流亡期间,她一边担任教师,一边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并以文学创作成名,出版过不少著作。人生的机缘巧合,使她和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革命青年朱穰丞相识,共同的文学爱好、身世遭遇,更使他们在患难中相知并相爱,最终走到一起。   

  放在和平年代,这应该是一个浪漫而唯美的爱情故事。可惜,现实生活显露的往往都是冷酷的一面。在那既如火如荼、又残酷无情的战争年代,朱白兰和朱穰丞在一起仅仅生活了4个月(一说只有短短的3天),就不得不分离,从此天各一方,天涯永诀。

  1938年4月15日(一说18日),朱穰丞在电话里不无惆怅地告诉朱白兰:“我今天不能再上你这里来了……”“那么,您什么时候再来呢?”电话那头传来朱白兰夹着哽咽抽泣的柔声,急急切切,惶惶恐恐。“不知道,我不知道……”电话搁下了,朱白兰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如山崩地裂,老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是很多年以后,朱白兰向别人回忆当时的情形。这一幕,是如此深刻地定格在她的脑海中。

  从电话里分别的那一刻起,朱白兰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永诀!朱白兰一直在痴痴地等待着她的中国爱人归来。她无数次幻想,朱穰丞会在某一个早晨突然奇迹般地出现在自己眼前。但是朱白兰在晨曦清风、夕阳归鸦里等来的,都是失望。“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朱穰丞就杳如黄鹤,一去毫无音讯。他再也没有回到莫斯科,回到朱白兰那间简陋但却充满温馨的爱的小屋。

04

  等来的是失望,但朱白兰毫不绝望,爱人间的执著和痴心常常能产生一种常人不可能有的思维和行动,她深信朱穰丞肯定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他的故乡上海。没有根据证实朱白兰的判断,她完全只凭自己的感觉。

  “我们很少见面,经常是长久的分别。我问他:‘你到哪里去?’他说,‘我不能告诉你。’他一直没有给我留下地址,我没有办法找到他。我一直在期待之中。我埋怨他,他就同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我理解他,他是在干革命,而革命工作是需要保守秘密的。他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又是那样的谦虚、温柔,我十分怀恋他……”

  许多年以后,朱白兰曾对她的学生、后来成为共和国外交官的杨成绪讲过她和朱穰丞的故事。

  一个革命者,只有祖国,才是他事业的舞台和归宿。或许,朱白兰的感觉和判断就是以此为依据。

  朱白兰决计不远千里去中国寻找她的朱穰丞。朱白兰固执地认为,只要朱穰丞还活着,她就一定能找到他!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刚刚取得胜利之际,她毅然决定到中国来。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她绕道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德国、卢森堡、法国,经过长达两年的辗转跋涉,最终于1947年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并在同济大学宿舍暂时栖身。她家徒四壁的住所里,除了一床一橱外,别无它物。橱上引人注目地放着一帧朱白兰与朱穰丞的合影。没有多久,她被学校当局解聘,搬到了上海提篮桥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国际难民营。

  即使在靠着一点微薄的救济金苦度光阴的日子里,痴情不改的朱白兰也没有放弃对朱穰丞的寻找。她鼓足勇气,历尽千辛万苦,居然找到了朱穰丞当年奉“父母之命”而成婚的妻子家。可是,无论对方如何解释,朱白兰根本不相信面前这位知书达礼、温顺贤淑的女人的话。她甚至执拗地认为对方是在哄骗自己,早已把朱穰丞藏起来了。由于女主人的宽容,朱白兰在朱穰丞家里住了整整3天,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从此以后,她为了纪念心爱的中国丈夫,以外国已婚女性名随夫姓的习惯,正式取名朱白兰,以表达自己像白兰花那样纯洁、芬芳的心迹。

05

  差不多在苦苦寻找的同时,一度依靠借债度日、境遇十分狼狈的朱白兰,开始着手撰写以她自己与朱穰丞感情经历为主线的纪实小说,并取名《牛郎织女》,这是朱穰丞讲给她听的中国民间故事。这部从头到尾贯穿着对情人苦苦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言情”纪实作品,后来在民主德国得以出版,书中的插图是漫画家章西臣推荐另一位画家野夫完成的。

  尽管如此,朱白兰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朱穰丞的努力。虽然,随着解放大军隆隆的炮声,救济总署收容的国际难民已陆续迁离上海,但为了继续寻找自己钟情的朱穰丞,朱白兰决心留在上海。直至上海解放,袁牧之、萧三、冯乃超,还有夏衍,她找过几乎所有朱穰丞的朋友,但没有人能说出朱穰丞的具体下落。

  从1947年来到上海,到1954年朱白兰加入中国国籍,她先后任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外语学院图书馆员,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德语人才。1963年,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除了长篇小说《牛郎织女》,她还著有其他多部小说、诗集。其中,《牛郎织女》一书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抗美援朝斗争。

  1971年,朱白兰在南国花城悄然辞别人世。直到她永远阖上那双如海水般的蔚蓝的眼睛时,她还是没有找到心爱的朱穰丞,只有一张早已发黄的照片,始终珍藏在她贴心的衣袋里……

06

  朱穰丞到底去了哪儿呢?

  1938年4月15日,朱穰丞乘火车离开莫斯科。从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后,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恐怖的肃反运动还在继续。当卡车快要到达边境时,后来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许之桢,亲眼看到同窗好友朱穰丞被苏方人员单独带走。当同伴们“嫉妒”朱穰丞受到的“优待”时,实际上他已被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会拘捕了!一年后,根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特别会议决议,朱穰丞以“间谍罪”被判处在劳改营监禁8年。当朱白兰跋山涉水、风尘一路来到中国,追寻她已经消逝在俄罗斯大地往昔的浪漫与情爱时,朱穰丞已在西伯利亚劳改基地长眠多年了。他的年轻生命只延续了短暂的40年。

  又是40余年过去了,1989年1月16日,原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命令,恢复朱穰丞的荣誉。历史,给了这位年轻的中国革命者以迟到的公正,可是,那位痴痴爱恋他、苦苦寻找他的朱白兰没有能够等到这一天。只有南方那高大的木棉树,默默见证着她的爱情故事。

07

  当笔者偶然从余之先生《中外诗话》(知识出版社1983年12月版)这本小册子看到朱白兰的故事后,深深为之感动。尽管,历史的真实在于细节的丰满,而限于条件,囿于见识,我无法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细节,但即便是粗线条的描述,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正是《上邪》这首古代情歌最好的现代版本。或许,一首《传奇》这首现代情歌,也同样演绎了这段故事是绝好的“爱情传奇”: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 ∕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 ∕从未走远......”

作者简介

赵桥,江苏句容监狱民警。

【一脉心香】赵桥 | 拉板车的父亲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顾问王久辛、顾坚、潘小平、南亭云路、刘书环、梅雨墨

编委风雨薇、河丁、张国中、刘国莉、王小丫、陈映霞、李忠、杨国存、小蜗、虫虫、燕子、秋月白、走过忘川、毕义鹏、静默、橙果

合作伙伴:

一路听天下(龙杰传媒):音频IP孵化、有声小说制作、推广

纸媒:《渤海风》《中国草根》《沃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