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云戈 | 父亲的戥子

 聚力阅读 2020-06-28

父亲的戥子

文 | 周云戈


戥子,中医用来称药的小秤。过去是,今天亦然。

父亲悬壶一世,在他心里戥子称的虽是药,可维系着的却是患者的痛苦与健康。准确诊断,还需对症下药,用量精准才能奏效。秤平与秤低,计的是量,体现的却是悬壶人的医术和医德。

我家有把老戥子,如今已年逾百岁。父亲说,那是他出徒时师傅的赠送。一个黄铜小秤盘,状若银元大的黄铜秤砣;一根闪烁着金星刻度的乌木秤杆,还有一个褐色琵琶状的木盒子。它是父亲的珍爱,如今已成为我们的家传。

父亲十六岁入县城一家叫天德堂的医馆拜师学徒。那时,入堂拜师大都先学药性。所学之书或是《药性歌括四百味》,或是《雷公药性赋》。方法仍然循着中国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传统理念。师傅每天规定条目,徒弟则起早贪晚地机械背诵,第二天一早接受师傅提问,方法还是背诵。而白天里徒弟们多是学认药,主要干些药缸子捣药、研盂研药和药碾子碾药,或参与做些丸散膏丹之类的活计。虽是些简单的零星活儿,却可通过接触使学徒对每味药的色、形、味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方剂,也如是学。徒弟每天除按师傅规定背诵《汤头歌诀》的条目外,白天多是坐在师傅身边抄写处方。一段时间下来,师傅便有意识让徒弟进入柜台,拿起戥子开始按着处方为患者付药。付药也是学徒者的必修,通过付药,一来加深你对药物的识别能力,每味药经由你的眼看、手摸、鼻嗅,使你对每味药物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更主要的是让你从付药中领悟师傅的用药风格;二来也是检验你的所学,当你接过方子时,师傅常常要问“这是哪个‘汤头’啊?”答对了,师傅只“嗯”一声。如果回答不出,那就让你当堂尴尬一番。接下来,你便是一味药一味药地称,称量之中再理解师傅是怎样遵古方,而不拘泥于古法,细心参悟师傅每付药的配伍,“君臣佐使”间位次的确立和用量。而父亲与戥子的情感,则缘自于那时一次灵魂深处的触及。

一天,有位伙计歇工回乡,师傅便让父亲到柜台里做了顶替。他拿起戥子没几天,不但熟悉每味中药在柜里的位置,就连每剂中药的包装与捆扎都做得熟练利落,深得师傅和掌柜的赏识。父亲说,那时中医堂对伙计和学徒都有严格的要求,当你拿起戥子称药时,掌柜要你必须做到挺胸抬头,齐眉对戥。为了让学徒练手,掌柜要求学徒必须做到一药一回戥。一天,父亲在柜台里当班,师傅递过一张治疗产后气血两亏的方子,当他看到处方最后注明:“山参 5 钱,研末,温开水送服”。看到这儿父亲心想,“山参可是药中的珍贵,也是医馆的家底儿,小心称量才是。”于是,称药时他故意将那戥子钮绳用力向上一提,右手随之把那小秤砣向上一送,不经意间却打了那山参的折扣。他的举动被站在身后的师傅看在眼里,就在要落戥的瞬间,师傅便操着鸡毛掸子的杆儿猛抽父亲的手背,夺过戥子补齐了亏秤。那天关店后,师傅便把父亲叫到了他的卧房,按规矩罚了跪,还要他多背五首《汤头歌诀》。第二天晨诵书完毕,师傅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学医,一辈子就要以医为业,治病是关乎人命。当郎中不但要有好医术,还要有个好德行。记着,患者心里也有杆秤。

那次教训后,父亲更加发奋读书了。五年学业,三年半便把必修的药性、方剂、脉学、四诊、内外妇儿等基础课和临床课都烂熟于心,还熟读了内经、伤寒等经典,并能独自熟练地诊病开方,成为师傅的高足和得力助手。那时,我家在乡下,境况也不十分好。于是,父亲便跟师傅请求出徒。师傅舍不得他走,要留他在医馆坐堂,或聘他为医馆的掌柜,父亲都婉言谢绝了。

作别之时,恩师送父亲两样东西,一把戥子和一个药碾子,开业之时,还亲自为父亲的中医馆题写了牌匾。父亲没辜负师傅的厚望,悬壶时间不长,便名播四方。每天来求医的络绎不绝,成为家乡那一带的名医。

实行合作化时,父亲与另外三位郎中成立了“联合卫生所”。第二年,国家实行了度量衡改革,大秤也好,小戥子也罢,都由原来的十六进制,改为十进制。从此,我家那把旧式制戥子,便被诊所搁置了一旁。一直与父亲相伴多年的戥子受了冷落,他心里不好受。不过每天他还要为它擦灰拂尘,处处体现着相惜不舍的样子。父亲的举动,让所长李大叔看在眼里,后来李大叔让父亲将这把闲置的戥子拿了回家。收回后,父亲又用一块黄色细绸布把它包裹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我家那张八仙桌抽屉的深处。可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却用毛笔在一小方宣纸上写下了“温凉寒热,天地良心”八个字,并贴在戥子盒盖上。

父亲写这几个字是怎样的用意?在世时他没讲过。去世后,我和哥哥清理遗物时,发现了这把老戥子。原本一个寻常之物,皆因有了这父亲的亲笔,让我和哥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哥哥自幼从师于父亲,后来也以医为业。哥哥说:“‘温凉寒热’是药物的‘四性’啊”!那“‘天地良心’一定就是悬壶者的医德了”。哥哥如此解释虽说得通,可我总觉得不尽达意。其实,这每味中药都禀受四时之气而生,而这“温凉寒热”不也正是人世间的春夏秋冬么!如此理解,我便觉得这八个字应是父亲禅道杏林的一生体悟。老人家如此珍爱这把戥子,除感念恩师,铭记教训外,更应是以物示人——传承医术,治病救人,坚守医德。不错,家兄继承了父业,如今家兄的儿子和孙子也开始为患者把脉,延续着父亲悬壶济世的祖业。父兄一生积累的丰富医疗经验,如今不但有了传承,更有了发扬!戥子在他们手中依旧度量着——患者的病痛与快乐,还有他们的医术和医德。

父亲的戥子,如今已被家侄放在玻璃罩子里,并置于他的中医堂大厅的几案上。特别是“温凉寒热,天地良心”那八个父亲亲笔的寓意,都已溶于家族人的血液,并成为永远的心传……


作者简介

周云戈,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作家》《春风》《吉林日报》等。

正在进行

➣➣➣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

隆重征稿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yeah.net

订阅方式:微信 yuwei0124

 征稿/征订启事

入选作品目录

1、  王久辛 | 冷冷的鼻息

2、  卞毓方 | 射阳赋

3、  顾  坚 | 花开的声音

4、  梁长峨 | 带不走一片云

5、  凌鼎年 | 石头剪刀布

6、  黄秀峰 | 生命的底色

7、  许道连 | 许溪河,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

8、  王忠正 | 从秋天回乡

9、  李  景 | 纳木错的深情

10、  布  衣 | 桃花谷

11、 刘海亮 | 长安一片月

12、 范  诚 | 卖红薯的母亲

13、 王  新 | 和母亲一起乡下过大年

14、 徐国忠 | 树木连房廊

15、 李  顺 | 生日絮语

16、 袁瑞珍 | 迷失在丽江

17、 于 雷  | 沙雅秋天的札记

18、 薛 媛  | 却话云起时

19、 董昕枫 | 被雨打湿的记忆

20、 朱和平 | 盛唐气象 热血阳刚

21、 河 丁  | 逆向生长

22、 白亚军 | 扶着秸秆走路

23、 郭建荣 | 让父亲坐坐我的车

24、 才让拉毛(藏族)| 琵琶行教后记

25、 向德森 | 烧瓦

26 王顺中 | 父亲的柿子树

27、 音 岚  | 乡居片段

28、 孙悦平  | 吊水楼瀑布

29、 杨国存 | 雨夜读画

30、 陈建军 | 那年,一树槐花盛开时

31、 褚福海 | 宁馨的夏夜

32、 丁  子 | 夜的黑

33、 鹿剑林 | 拉萨,致敬文成公主

34、 徐少平 | 的确良

35、 赖杨明 | 做一颗会发芽的豆子

36、 贺  昕  | 等待在时光深处的女子

37、 水果月亮 | 美丽的中文永远不老

38、 刘发祥 | 心结 

39、 雪  迪 | 雪

40、 郑  立 | 七洞门

41、 刘丰歌 | 锈蚀的弯刀

42、 薛玉林 | 晚秋的雨

43、 曹  矞 | 牡丹之美

44、 黄建南 | 攀 援

45、 周岑岑 | 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爱恋

46、 阳  涛 | 庭院除草杂记

47、 老  土 | 冬青树

48、 郑友贵 | 父亲的歌

49、 淮战科 | 把酒入诗词

50、 肖  龙 | 人到中年看月亮

51、 林友侨 | 一场等不及的生死之约

52、 邓思杰(加拿大)| 移民人的旅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