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父亲(三)

 双五小叟 2012-03-12
作者:双五小叟 
        上回说到我父亲在常州学做梳箆手艺 ,小学徒的学艺状况。

        下边我们接着往下聊我父亲的学徒生涯。
        在父亲学艺学徒期间一位比他年长三四岁的师兄孔庆镛,对幼小的师弟比较同情关照,两个年岁相仿的少年由此成了好朋友、好伙伴。给孤身在外的幼小的父亲多多少少地带来了一点童真和乐趣。二人满师自立回到后,他们又成了好连襟,当然这是十多年后的事了。(我的姨父孔庆镛是当时泰州东乡梅垛人。也是幼小被送至常州学手艺学做木梳的)
        自小离开父母的父亲,独自一人在异乡学手艺当个小学徒,因年幼不懂世事,常遭师傅师娘和师兄们的呼斥甚至打骂,又无人诉说,幼小的心灵遭到摧残,渐渐地养成了他性格内向,平时言语不多,遇事能让则让,从不跟人争执或闹个脸红。
        我们兄妹七人都认为父亲:为人热情,忠厚老实,性情温和,与世无争。后来,我父亲成家后一直奉行勤俭持家,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与他学徒学艺时的经历有作十分重要的潜移黙化的作用。
       手艺学成后,又在师傅那里帮工几年以报师恩,历经苦难的父亲已长成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尽管看上去瘦弱,或是营养不良所致,却也有点玉树临风的感觉,仅是因为家道贫穷,如是生在官宦人家,也是个翩翩帅哥呢。
       在师傅的首肯下,思乡思家心切的父亲,在1939年他26岁时,终于踏上了归家之路。回到泰州,回到父兄身边。此时我的奶奶父亲的母亲已去世七年了(我的奶奶病世于1932年11月20日,终年46岁)。
       回到泰州,回到父兄身边的父亲后来的情况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