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做 清 水

 微言喜语 2022-12-21 发布于江苏

韵之

   做清水(素颜)是建筑工地混凝土建筑外墙的一种施工方法,做得好是既简洁又美观的。现如今做清水:波面不顺滑,屡见拗角,多处衔接迸裂,修修补补,还是离理想甚远是常见的事了。“只能是这样了”讲究不如将就现已成常态,其实也代表着一种无奈。


   前不久到一家公司的施工现场,墙体本该是以清水现身的,只是模板拆开后,混凝土表面千疮百孔,凹凸不平。抹上沙灰想化妆成清水,忘了化了妆就不成素颜,结果外墙还是不忍目睹。最后只好涂漆,以“美图”将就收场。

   建筑行业再怎么应用科技手段,其实都是推崇与尊重手艺的元素,人手工艺还是不可替代。多年前我曾在工地上遇到一位泥水工师傅,他正在筛选手下做在墙上五六个抹沙灰的样板。他严格的检验要求令我多年未忘:搬来一盏强灯往样板上照。灯光下,抹灰表面的瑕疵,光影下显现不规则小波浪。他说:全部不合格!都得重新再做。这样讲究,在现常态下真的是天方夜谭了。


   建筑行业曾经是不乏各种工种老师傅的,个个身怀熟练的手艺。手艺都是当了多年学徒,跟着师父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加上多年经验累积得来的。手艺得之不易,所以珍惜、讲究、精进、尊重、推崇、传承,良性循环自然形成一种热忱、自信与自豪。当年一个师傅带几个学徒,造就几个师傅。现如今,别说师傅带学徒,师傅没老都转行了。不少人自己当老板后,大多就不动手了,带的也不是学徒,而是一组他保证都是考核过有技术认证的这个“工”那个“师”的。结果呢,有证的不会做,无证的配着来,手艺失传,真正的清水自然就很难再现了。

   都说,现在建筑市场的水平就是这样,可以将就接受就行了,再那样讲究,就找不到人做工了。是的,那么多手艺师傅的下一代再没有师傅,手艺荡然,日久若真的如常,只是不知建筑业何以为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