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3:学艺的变迁与沦落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最近一年一直在一个较为传统的理发店理发,师傅基本功好,理发、刮胡须、掏耳朵样样来。他是63年的人,十几岁就开始学艺,对流行时髦的发型不擅长,坚持不给人烫发。不以赚钱为目的地损害别人的头发,算是很有良心的人,就凭这点我就喜欢在这里理了。前天理发时我们交流起理发业的种种现象,现在年轻人学手艺不上心,学了点皮毛就去开店了,连祖辈传承下来的折叠式单刃刀片都不会磨,因此很多年轻的理发师是不帮别人刮胡子的,如果顾客强烈要求就会用市面上的吉列刀片三下五除二地了事,根本就弄不干净。让我们这些满脸大胡子的人,过程感觉很是不爽。这些美容美发速成班里出来的理发从业人员,主攻方向是发型塑造,美容祛斑,烫染一条龙,收费死贵且不说,根本让人享受不到传统理发手艺的那种美妙的享受过程。

传统理发手艺慢慢在失传主要原因是,现在门店师傅带徒弟,学徒没有用心去学还要拿工资,且根本就没有耐心学上三年五载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各行手艺人都是令人尊敬的,学徒还得接收挑选,不是谁谁谁想学就可以的。像木匠、铁匠、棉匠、瓦匠、石匠等,这其中尤以理发行业倍受尊敬,不出苦力,夏不日晒,冬不淋雨的工作环境,有人说什么高贵的人他都要理发,头都要被他们摸。虽是戏说,却表明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容易,但是想要在该行业中培养一位出色的理发师更是难上加难。

那个时候各个手艺行业,学徒要行拜师礼,随师学艺三年五载,学艺期间师傅只管徒弟基本温饱,不拿工资且不说年年几节还得要孝敬。出道之后还得不忘师恩,时常嘘寒问暖,这是答谢师傅授艺之恩。

如今的匠人精神在流失,这是中华民族手工艺传承的悲哀。徒弟学艺没有耐心,学到三脚猫的功夫就去创业赚钱,心里浮躁,素质下降,加上在学徒时不敬重师傅亦是得不到真传的关键所在。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也是普遍存在,学生不珍惜美好时光在进入高等学府时,多见逃课加谈情说爱。师者不敢言,学徒不尊师,这都是时风日下所现。学徒几年下来拿着一个本本走向社会时,却什么都不会,这样的现象继续下去,那将是民族发展之忧。

而今在兰花专业知识上的学习,何尝不是如上的现象呢!在一切朝钱看的大背景下,很多人是看中兰花能给自己带来财富,而又有多少真正地懂兰花而又会赏呢!很多人内心浮躁,别给我说什么梅、荷、水仙、素、蝶、奇鉴别鉴赏的标准,那个太复杂了,只要告诉我种哪些能够赚到钱就行了,管他花开好不好,叶子美不美呢!

他们带有这样的想法,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去啃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瓣型学说”呢!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门学说自有其深奥的地方,很多人不用心去钻研,学了一点皮毛就在沾沾自喜,最后就连梅与水仙都搞不清楚划分不开。放眼当下,能搞得清楚整得明白的又有几人呢!

梅品变仙品常而有之,仙品变梅品则难上加难,梅形水仙有人当梅,捧上起的雄性化各显形态各显异样,不用心去钻研是很难弄明白的。要想不把捧上起雄性化的就喊成梅,要想不把团瓣当成荷,要想成为兰花鉴别鉴赏中的高手,没有多少年在“瓣型学说”的浸淫是很难有所见树的。

佛家以戒律为师,兰花中是以古谱为师,这才是正道,可是当今又有几人肯去花心思成系统地去学习?一切免费得来的学习资料全部是不值得珍惜的错误思想在泛滥,已经祸害了很多人。他们不思进取,却总想着坐享其成。古兰谱不去学习,别人写的心得也不用去看,当需要的时候就去直接问别人,或者就恨不得别人钻进他的肚子里去,马上就能用起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空悔读书迟,这一切都是不肯去努力的结果。古谱今用,面对所有学徒都是公平的,只要你肯去花心思去研读必有所获。

现在正是古兰人所说挑虫的最佳时期,我每天在微信朋友圈早上六点半签到档期,上传不同品种的铭品花苞赏析,供广大兰友来共同学习!然而,还是有很多人非要来个一对一的对口服务,非我要亲口所说来帮他赌花苞。这样,对自己有起到什么样的帮助呢!不还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么!

话又说回来,在兰花的鉴别鉴赏上以古谱为师,以良友为师,都是利于专业知识精进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样进步就会更快。在学艺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像我们小时候课本所说的《群鸟学艺》一样,许多鸟都只听到只言片语,便飞跑了,最后只有认真学习的小燕子学到了真本领,搭的窝最好,又漂亮,又结实,而且很舒适。

在艺兰的道路上这样的情形依然很多,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要业精于勤精益求精才不会被行业所淘汰,才能立足于行业不败之地。

好在,当今时局,国人已经渐渐觉悟,从娃娃抓起,《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书法课重现,古文重新受到重视这都是好的开始。在此,我亦希望兰界正能量积极行动起来,弘扬兰文化,重“瓣型学说”研究,使越来越多的人精于兰花鉴别鉴赏,而成为真正懂兰花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