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入选作品:《近看卞毓方》| 吕华青

 聚力阅读 2020-06-28

总第1013

编辑:风雨薇    校对:陈建军

近看卞毓方



文:吕华青

七月,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相聚贵阳,参加第三届华夏散文奖颁奖盛典。贵阳的相聚有着太多的精彩,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卞毓方先生了。

第一次见到卞毓方先生,是他在颁奖盛典上讲话。他中等身材,穿着短袖红色体恤衫,眨着一双不大的眼睛,讲一口带有浓浓苏北乡音的普通话。卞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授、作家。我曾读过他《长歌当啸》《历史是明天的心跳》和《蔡伦在历史时空的一幅肖像》等书籍与作品,他的文字深刻揭示社会与生活的哲理,天马行空,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心震撼。他的话语如同他的文字,条理清晰,思想深刻,大气游虹,不愧为当代独树一帜的大家。

和许多作家一样,我一直想找机会,与卞先生合个影,留作纪念。

采风的路上,在贵阳郊外的菊林书院门口,卞先生站在那里,我想上前打个招呼,又有些犹豫。我想起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的话。他说,卞先生来西安,敬重他而去见他,他骨多肉少,面不生动。贾老师说,这样的人可以当领导,可以谋密事,可以托孤,但不可以做情人,不可以吆三喝四着去吃酒肉……看得出贾平凹老师是极尊重卞先生的,话语中流露着动人的情感。不过,贾老师的语言,还是给我留下卞先生难以相求的余悸。想了想,我鼓足勇气,上前与卞先生打了招呼,并作起自我介绍。

“上海人?你是住在共和新路的吧?”卞先生一开口,让我深感意外。冷静一想,先生一定是看了参会作家的花名册而得知的。那么多人,为什么会记住上海的一条普通马路呢?

很多人都围了过来,我知道,大家都等着和卞先生合影。站在菊林书院的门口,我和卞先生一起,走进了相机的镜头。捧着相机回放的照片,欣喜之余也有些遗憾,卞先生带着一副宽大的墨镜,那墨镜完全遮住了他的眼睛。

我总想弄明白,先生为什么会记住上海的那条马路的。

漫步在菊林书院的石阶路上,先生与我聊起他与上海的情缘。他告诉我,他是江苏人,几个舅舅和亲人都住在上海闸北的普善路一带。我介绍说,为了加速城市的发展,原来的闸北区已与静安区合并为静安区了。先生似乎对那一带很熟悉,一连谈到普善路周边的大统路、中兴路。我告诉他,那些道路已经全都扩建了,面貌焕然一新。先生望着脚下的石阶路面,静静地听着,面无表情,仿佛在记忆着什么,只是偶尔发出一声轻微的赞叹。

很早就听说,社会上有“南余(秋雨)北卞(毓方)”的流传。我不知道卞先生怎样看待这种百姓的推崇,但寥寥数字,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大家的爱戴。

在藤甲部落的一条小路上,卞先生与我谈起学习中的一些感想。卞先生说,自己对学习一直都是很努力的,高中、大学阶段得到老师很多的鼓励。他说,基础很重要。他小时候,从4岁到8岁,曾在故乡的一家私塾读书,日日捧着书本,不知疲倦地念着、背着。很多古诗词,都是那个时候记忆下来的,直到现在都不曾遗忘。先生讲着讲着,随口熟练地快速背诵起一段段古诗词。他说,天长日久,有些古文接触少了,但只要让我看上一遍,即可背诵下来……。我洗耳恭听,感叹先生厚实的文学功底。

在去石头寨采风的日子里,先生头顶白色遮阳帽,身着白色运动衫,下身穿一条淡黄发白的裤子,脚蹬一双深红色运动鞋,显得精神抖擞。先生告诉我,他每天都会抽空进行一些运动,喜欢参与体育锻炼。我们还谈起了旅游。他说,自己对旅游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工作原因,有些地方不得不去。每到一地,最希望的是有一个安静的休息场所。至今,还有西藏、内蒙古等一些地方没有去过。

与卞先生接触的时间不长,却深深领教了一个文坛大家的随和与亲切。虽然与先生合了影,但那副墨镜遮挡了他智慧的双眼,我总觉得心愿还没有完成。

我说:“卞老师,我们再照张相吧。”

“好啊。”他说。

我们并排站在一起。我几次看着先生的墨镜,他似乎没有发觉什么。我不得不开口了:“老师,我想提一个不礼貌的请求。”

他问:“什么事?”

我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吞吞吐吐地说了:“您可以摘下墨镜吗?”

他爽朗地答道:“好的。”

我站在先生的右边,先生用左手摘下墨镜,拿在手中。

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先生摘下了墨镜,而我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却变成了黑色。那是一副防紫外线的自然变色镜片,我是深度近视眼,不能不戴眼镜。卞先生一定是看在眼里的。我没有及时向先生说明,心里一直有些后悔。

原载《中国散文家》2018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吕华青,上海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海内外报刊和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收入《中国最美的散文》《中国新诗百年精选》等多种文集。2018年获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华夏散文奖最佳创作奖。2019年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有作品收入教材,译至国外。

正在进行

➣➣➣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

隆重征稿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yeah.net

订阅方式:微信 yuwei0124

 征稿/征订启事


入选作品目录

1、  王久辛 | 冷冷的鼻息

2、  卞毓方 | 射阳赋

3、  顾  坚 | 花开的声音

4、  梁长峨 | 带不走一片云

5、  凌鼎年 | 石头剪刀布

6、  黄秀峰 | 生命的底色

7、  许道连 | 许溪河,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

8、  王忠正 | 从秋天回乡

9、  李  景 | 纳木错的深情

10、  布  衣 | 桃花谷

11、 刘海亮 | 长安一片月

12、 范  诚 | 卖红薯的母亲

13、 王  新 | 和母亲一起乡下过大年

14、 徐国忠 | 树木连房廊

15、 李  顺 | 生日絮语

16、 袁瑞珍 | 迷失在丽江

17、 于 雷  | 沙雅秋天的札记

18、 薛 媛  | 却话云起时

19、 董昕枫 | 被雨打湿的记忆

20、 朱和平 | 盛唐气象 热血阳刚

21、 河 丁  | 逆向生长

22、 白亚军 | 扶着秸秆走路

23、 郭建荣 | 让父亲坐坐我的车

24、 才让拉毛(藏族)| 琵琶行教后记

25、 向德森 | 烧瓦

26 王顺中 | 父亲的柿子树

27、 音 岚  | 乡居片段

28、 孙悦平  | 吊水楼瀑布

29、 杨国存 | 雨夜读画

30、 陈建军 | 那年,一树槐花盛开时

31、 褚福海 | 宁馨的夏夜

32、 丁  子 | 夜的黑

33、 鹿剑林 | 拉萨,致敬文成公主

34、 徐少平 | 的确良

35、 赖杨明 | 做一颗会发芽的豆子

36、 贺  昕  | 等待在时光深处的女子

37、 水果月亮 | 美丽的中文永远不老

38、 刘发祥 | 文脉 

39、 雪  迪 | 雪

40、 郑  立 | 七洞门

41、 刘丰歌 | 锈蚀的弯刀

42、 薛玉林 | 晚秋的雨

43、 曹  矞 | 牡丹之美

44、 黄建南 | 攀 援

45、 周岑岑 | 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爱恋

46、 阳  涛 | 庭院除草杂记

47、 老  土 | 冬青树

48、 郑友贵 | 父亲的歌

49、 淮战科 | 把酒入诗词

50、 肖  龙 | 人到中年看月亮

51、 林友侨 | 一场等不及的生死之约

52、 邓思杰(加拿大)| 移民人的旅途

53、 尹小平 | 小巷叫卖声
54、 梅会林 | 发烧的夏
55、 吕华青 | 近看卞毓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