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不好死不起, 水深火热的中年

 老方说 2020-06-28

物竞天择,更适者生存。

达尔文在其物种演化论里认为,受宇宙演变、地球运动和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种生物要想生存繁衍下去,就必须改变自己,以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

这个过程是残酷的,激烈的,相对长久的,最终成功的往往不是最强大的生物,而是更能适应环境的生物。

比如,人。

.

如今,我们生活在又一个人类历史上至关重要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太空探索和生物基因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已来,我们今天的思想、行为、选择,决定了自己和下一代是否能够成功进化,得以获取进入新世界的门票。

在这个关键时期,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的人往往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从而落伍。

.

2007年的诺基亚坐拥十亿用户,王者地位谁能挑战?

2007年的初代Iphone以糟糕的体验被群嘲。

那时候,谁知道短短几年后蚂蚁会战胜大象,看似庞大的诺基亚帝国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击败呢?

.

10年过去了,我们常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世界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席卷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回首望去,才发现短短时间,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想一想,10年的我们饮食、出行、购物消费、娱乐等习惯是什么,现在呢?

所以,越对时代的变化呼吸领会者,就越焦虑。

.

在焦虑的群体中,中年是绝对的主力,因其是社会年龄阶层的主干,是各个生产力行业的主要劳动力。

时代变化的逼迫尽管是无形的,却也是润物细无声一样无孔不入和不容抗拒的,但除此之外,中年人还有家庭、事业、养老、教育等诸多现实压力,而内在,身体开始老化,精力大不如前,自己的时间减少,激情降低,情感趋于平淡,婚外情的诱惑加大,开始羡慕年轻人的活力。

对中年人来说,焦虑是一种常态,前有父母恩情未报,后有子女养育责任必须承担,还有工作的不如意,事业的瓶颈,可谓烦恼无处不在。

睡不着,死不起,种种水深火热之处,一言难尽。

.

从来没有捷径,人这一辈子,前三分之一是玩闹为主,后三分之一是安闲告别为主,而中间的三分之一,就是做牛做马劳动为主。

其实,无论是房子、孩子等现实压力,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焦虑带来的压力。

而焦虑的原因千万种,钱不够,才是主要答案。说到底,大多数焦虑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无论是改善居住条件,还是孩子教育,父母养老,个人自由。

.

所以,加班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作为大多数“穷二代”出身的普通人,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怎么会有更多的收入。鸡汤里说了,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去奋斗。

不见互联网界的劳模雷军,常年都是7*16小时的连轴转模式;还有震动全网的“首富”王健林日程表,凌晨4点起床,工作16小时;其他如在办公室备行军床的任正非,打地铺的刘强东,彻夜灯火不息的阿里大楼、备战帐篷。。。

为了成功,为了多赚钱,你能不去更努力的加班工作吗?

.

在有些地方,甚至有想加班而不得的人。

还记得两年前一个富士康生产线上的线长对工人的叫喊吗:“只要有一次不配合加班,我就让你从此以后一个班都没得加。”

2006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中国人均劳动时间超越日韩,已成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显示,国内50%的行业周加班4小时以上,有80%以上的职场人“被迫加班”,70%的“加班族”无偿加班,而更不容忽视的是和加班如影随形的“过劳死”。

.

2006年,广州海珠区某服装厂女工甘红英4天累计工作54小时25分钟后,在出租屋中离世,最后的遗言是:“我好累,给我钥匙,去你那里休息一下。”;华为年仅25岁的员工胡新宇在加班一个月后,因多器官衰竭病逝;2011年,也是25岁的“四大”精英,普华永道职员潘洁因急性脑膜炎辞世,其微博留言全是“又加班了”、“我要睡觉”等。这样的名单还有很长,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36岁的御泥坊董事长吴立君,37岁的慧聪网副总裁洪广志,38岁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

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段子: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发,上班第一天,他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就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他决定打道回府,临走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相当不人道的。”

当下不只是中年人,“过劳死”更是波及年轻一代。近日有媒体爆料,一名年仅20岁的《王者ry》主播,因长期熬夜直播导致过劳猝死,据粉丝称,该主播此前是公认的《王者ry》最强辅助。

.

据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证明: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要命,还是要钱,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

或者说,如果能够换取时间和未来,生命根本不是事儿。

满足多少欲望,就失去多少生命。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就曾详细描写了这种得到越多,失去越多的人生状态。

.

如稻盛和夫所言:“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认真地、拼命地工作,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 ” ,在时代的机遇和市场的压力之下,个人和企业要想制胜,就必须拼命工作,努力奋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人骨子里就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勤劳习惯,这让我们实现了伟大的经济奇迹,让我们的民族实现了快速的崛起,但随着时代变化的节奏加快,未雨绸缪的不只是中国,有媒体报道,欧洲王室和富豪都在让子女学习汉语,因为对未来很重要。

所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算离死亡一步之遥,太多事情也都别无选择。

.

真的没有选择吗?

我们熬夜加班,拼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钱吗?

太多的钱未必能换来快乐和自由。马云曾说,“一个月有两三万、三四万块钱,有个小房子、有个车、有个好家庭,没有比这个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我想这是真心话。

在生命最浓烈的中年,家人、孩子、朋友,那么多期盼,那么多牵挂,未来还有那么多精彩,怎能做个一走了之的油腻男。再说,身体的被掏空来自不好习惯的日积月累,有些加班只是工作方法不对,有些熬夜只是自己感动自己,所以,学会放过自己,遇到问题和不足,就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如此可得从容,快乐和幸福。

不要走的太久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