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的玩法变了!你知道ofo倒在哪里?不要继续迷信规模……

 老方说 2020-06-29

最近,本地一个龙头企业出现危机,它十多年来风光无比。在业务规模上它堪称是“王”,除了主业之外,它投资布局了房地产、酒店、互联网金融等。在本地,这是一个员工规模和产业规模都名列前茅的大企业。

但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突然间就被银行追债。

企业不发展就是倒退,但究竟该怎么发展是一个问题。很多公司都迷恋规模,认为只要把规模做大就是成功,这些公司比拼的实际就是烧钱的速度,在他们看来,烧钱的速度决定了做大的速度。

比如烧掉几百个亿的共享单车,年轻人创业,短短几年内就名声鹊起,公司迅速膨胀到数千人,在海内外都抢占市场,投资公司抢着送钱过来。最热闹的时候,海外打个广告就数千万美金,公司租用最贵的办公室,买最贵的健身器材,钱多到不知怎么花……

可是,“其兴也忽,其败也速”,突然间共享单车的押金就不好退了(至今还有一千多万人排队退押金)。有大佬说,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教训。

共享单车明星OFO的戏剧化崩盘,究竟是倒在哪呢?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前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认为,共享单车有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但它“没有可持续的效率”,这是共享单车倒下的关键原因之一。

每一辆共享单车就是资产,但这辆单车都报废了成本还没收回来,这样的资产效率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卫哲说,我们正在走向存量经济时代,「如果增量经济比的是谁蛋糕做得大,那么存量经济就是比谁切蛋糕的能力强,这种能力就是“效率”。」这这个时代创业,谁不讲效率,谁就是加速自杀。

存量时代,效率为王。增量时代可以允许适度的粗犷发展模式,因为扩大地盘是第一位的,效率低一些的损失和问题可以通过增量的利益弥补。可随着增量空间的收缩、稳固,企业之间的竞争比拼的就是精细化的效率运营。

野蛮生长之后,也是需要还债的。比如共享单车之前的滴滴出行,现在都还没有还完债。

“我所在的领域是一个千亿市场、万亿市场。”很多创业者都觉得自己进入的领域前景无限,但卫哲批评道,中国14亿人口,每人一年花100块的市场都是千亿级市场,每人花一万块钱的市场都是万亿级的市场。在这么大的市场中做一个几亿、几十亿的公司没那么难。

真正的问题是,这么大一块蛋糕,你切蛋糕的刀够不够锋利,也就是你的效率够不够高。

他指出,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个人效率的提升、组织效率的提升和资产效率的提升。

现在的创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谁的效率高,成本低,谁就多争取一口气,谁就能活下去。

创业者要想办法把公司做成一个自我驱动的公司,公司的主体是人,而自我驱动是个人效率最好的来源。卫哲以阿里巴巴为例说,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均10万美元的利润贡献,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他说在阿里巴巴滨江园区加班到十一点的90、95后们为什么这么努力?因为他爱这个行业,爱这个公司。

充分激发个人效率和组织效率,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性格和喜好,明白他愿意做的,他所擅长的,然后给他充分发挥才智的位置。这才是好的管理,人在做自己擅长事情的时候是享受的、高效率的。而个人的效率提升就推动了组织的效率提升,组织本就是为了充分激发员工效率而存在的。

另外组织效率提升还要注意员工、管理、客户的在线化,如今有足够的技术手段保证这点。毕竟这是一个24小时联网的时代。

至于资产效率,住院是避免产生新的闲置资源和释放闲置资源,当然,很多公司也没有多少闲置资源,这个不必多说。

总而言之,企业追求规模无可厚非,但我们追求企业做大是为了企业做强,而不是为了大而大,大不等于强,恰恰相反,大可能就是陷阱。短暂的流星不算什么,持久的恒星企业才是成就。

不然,做一个恍如一梦的公司有多少意义呢?

现在和以后,公司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看彼此的运营效率如何,精细化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成功的最大保障。

要知道,用最大的力气去挥舞锤子钉钉子不算能耐,用最小最恰当的力气钉钉子才是本事。前者势不能久,后者却可以持续下去。

无论做大,还是做快,都不如做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