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对《百家姓》(89——104)

 杏坛归客 2020-06-29

作者:梁健

089伍(Wǔ)

饮恨出关亡命子;

倾情喝火状元郎。

上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楚平王时,少傅费无忌挑拨平王与太子的关系,伍奢力谏被杀。伍子胥经郑等国入吴,助阖闾夺取王位,继而攻入楚都郢,掘开平王墓,抽打尸体三百鞭以报杀父兄之仇。

  下联典指五代十国南唐状元伍乔,喝下一杯火焰获取美人芳心,并留下了一个词牌《喝火令》的故事。

090余(Yú)

揭批逆鳞肝胆照;

刊刻坊书话本传。

上联典指北宋名臣、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余靖,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庆历年间四谏官之一。少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师从舅父黄正,后师林逋、张伯端,学业大进,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他曾任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靖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因而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从政六箴。他通晓契丹语,曾三次使辽;在南海为帅十年,不载一物归。官至工部尚书,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后人在韶关市内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名纪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下联典指明代福建省建安人余象斗,亦作余世腾,字仰止,自称三台山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的编著者和刊行者,其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等,对古典小说的编辑、流传有很大贡献。

091元(Yuán)

一记会真多浪漫;

卅章诗论不虚名。

上联典指唐代元稹,元和元年,对策举制科第一,任左拾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称元和体。著有《元氏长庆集》100卷,今存60卷。他的名篇《会真记》,后为《西厢记》所本。

  下联典指金代遗老元好问,系出元魏,七岁能诗,兴定三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继承韩柳,结构严密。诗主风骨,反对浮艳。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

092卜(Bǔ)

辑易说诗传孔学;

临床诊脉述伤寒。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与子游并列文学科。孔子死后,卜商居西河(今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教授,曾做魏文侯师。著有《诗序》、《易传》。

  下联典指卜祖学,浙江嘉兴人,清代医学家,著有《伤寒脉诀》。

093顾(Gù顧)

经史通研文缀玉;

才痴三绝画描睛。

上联典指南朝梁陈时吴县人,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字希冯,幼好学,聪颖超群博览群书,遍观经史,又精记默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梁武帝时,任太学博士等职,奉命编撰字书,“总会众篇,校雠群篇”,搜罗考证汉魏齐梁以来古今年内文字形体、训诂的异同,编撰成“一家之制”的《玉篇》三十卷,为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收字比《说文解字》多出6000个,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楷书字典,为后代楷书字典品编写奠定了基础,当时他年方25岁。入陈,任国史博士,掌国史,主修梁史,后迁至黄门侍郎。他工诗文,善丹青,擅长人物,尤工草虫。另有《舆地志》、《通史要略》等,均佚。

  下联典指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其精于绘画,曾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他和师法他的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传说顾恺之为瓦棺寺画了一幅维摩诘的画像,但在还没画眼睛之前,他吩咐和尚:第一天来参观的人要付十万钱,第二天来看的人付五万,第三天来看的随缘。到打开门让人来参观时,那幅维摩诘像光耀了整个寺庙,很快就集资过百万钱。

094孟(Mèng)

慈母三迁成亚圣;

明珠再返号神明。

上联典指战国时思想家孟轲(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先世是鲁国公族,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在儒学分化中,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嫡系正传。著录《孟子》十一篇,今存七篇,被称为“亚圣”。

  下联典指后汉合浦太守孟尝,字伯周,上虞人。少修操行,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粮,而海里出珍珠,前任太守贪婪,逼百姓滥采,使珍珠渐渐移到交趾境内。孟尝到任后,革除前弊,使珍珠重返合浦,百姓们得以重操旧业,商贾流通,人们称他为“神明”。当朝中征他回京时,吏民极力挽留,使他不得脱身。于是,他在夜里出走,隐居在一处贫困的水泽地,自己耕种而生。

095平(Píng)

七相厕身防水患;

八州历牧纪功碑。

上联典指汉代平陵人平当,字子思,以明经任博士。成帝时,因他精通《尚书》中的《禹贡》篇,任他为骑都尉,负责开河筑堤,防治水患。哀帝时任丞相,封关内侯,与车千秋、王嘉、魏相、韦贤、黄霸及其子平晏并称“七相”。

  下联典指北齐时人平鉴,字明达,燕郡蓟人(今北京市大兴区)。受学于徐遵明,不为章句,虽崇儒业,而有豪侠气。以军功累迁刺史,历牧八州,再临怀州,所在为吏所思,立碑颂德,官终都官尚书令。

096黄(Huáng)

草席冬温明孝道;

皇城秋肃灿金华。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令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年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稍长,博通精典,能写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和帝时官至尚书令,勤于政务,又举荐不少人才;安帝时官魏郡太守,当时遭水灾,他拿出俸禄及所得的赏赐来赈济贫民。后卒于家。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

  下联典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东南)人。从王仙芝起义,后王欲受唐朝招安,黄巢率二千人马与之分道扬镳,号称“冲天大将军”率百万众,辗转十多省,陷洛阳、攻入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长安被围后撤离,后不屈自杀(此说据《新唐书·黄巢传》)。他曾有《题菊花》、《不第后赋菊》等诗作传世。

097和(Hé)

树建青松标国栋;

集成红叶贮香奁。

 上联典指晋代中书令和峤,字长舆,汝南西人。少有盛名。人称其“森森如千丈松,施之大厦,必有栋梁之用。”武帝时为黄门侍郎,迁中书令。惠帝时拜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

  下联典指五代时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人和凝,字成绩,少好学,年19岁登进士第。初仕后唐,继为后晋宰相。凝生平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有集百卷。其长短句名《红叶稿》,又名《香奁集》。

098穆(Mù)

一门德显家风正;

六事亲躬政善名。

上联典指盛唐时人穆宁(716—794),怀州河内人,累官至秘书监。他个性刚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经科后,调任盐山尉时,安禄山反,他联合各州县并力捍御。穆宁家教很严,事寡姊恭甚。让儿子从小熟读自编撰的家教。要求儿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礼,时常训导:“君子之事亲,养志为大,吾志直道而已。苟枉而道,三牲五鼎非吾养也。”宁生四子,赞为御史中丞,质为右补阙,员为侍御史,赏为监察御史,皆以守道行谊显。穆宁与韩休两人都以家教严格齐名,所以在贞、元年间形容有家教的人家称“韩穆二门”。

  下联典指明代穆相,字伯寅,明代沂水令。正德年间进士。外书“六事”(指考察地方官吏政绩得六项内容:一曰田野辟,二曰启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内容“四知”(后汉杨震拒贿得典故:昌邑令王密夜晚怀十金贿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自勉,政绩著闻,升监察御史。抗言直谏,人称“真御史”。

099萧(Xiāo)

汉皇杰士功称最;

梁祖孩儿性至纯。

上联典指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萧何,早年曾任秦国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同刘邦起兵,时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楚汉矛盾激化,他说服刘邦暂作战略退却,以保存汉军实力。楚汉战争中,他荐举韩信为大将,自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将士、粮饷。萧何劝说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逝世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在刘邦称帝后论及功绩,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下联典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萧统,即昭明太子,字德施,小字维摩;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生于襄阳。南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农历11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南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农历3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宫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南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南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萧统笃信佛教,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

【注意】“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100尹(Yǐn)

名将解危征猃狁;

老君传学启函关。

上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甫,当时玁狁进逼到泾阳,他率军反攻到太原而归;又奉命在成周(今洛阳)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佐助宣王中兴,成就文武大业。

  下联典指周代函谷关令尹喜,字公度。相传老子西游,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道有真人要过关。老子来到函谷关,被尹喜留下,著《道德经》五千言。

101姚(Yáo)

两史修编凭父子;

三朝宰辅证贤明。

上联典指唐初史学家姚思廉,字简之,本为吴兴人,后迁关中为万年人。父亲姚察,在南朝陈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从小跟从父亲学汉史,得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官至散骑常侍。根据家传文稿,兼采其他书籍,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

  下联典指唐代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睿宗时,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国公,曾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当时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习,推行焚埋法,减轻了灾情。

102邵(Shào)

精推易数梅花验;

敬奉新闻碧血培。

上联典指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邵雍,北宋著名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有一次他在观赏梅花时,偶然看见麻雀在梅枝上争吵,以易理推算后,预言明日夜晚会有女子前来摘折梅花,被园丁发觉而追逐,女子惊慌跌倒伤到膝盖;此预测现象果真在隔夜丝毫不差地得到验证,因此邵康节名闻于当时,后世将这种预测方法称为“梅花易数”。

  下联典指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邵飘萍,浙江省金华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103湛(Zhàn)

退鲊封坛存冀望;

格心存性合知行。

上联典指陶母湛氏,她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渊明的曾祖),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同被尊称为“四大贤母”。陶母“教子惜阴”、“截发易肴”、“送子三土”、“退鲊责儿”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幼学》云:“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这“侃母”,指的就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十六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嫁给了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陶丹便病逝。从此,家境便跌落到“酷贫”的地步。在外孤苦无依,湛氏只好携带侃儿由浔阳(今九江市)回新淦娘家,以纺织谋生,供陶侃读书。

  下联典指明代著名学者、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县)人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部尚书。湛若水少年师从陈宪章游,是陈白沙弟子中成就最著者。湛若水与王守仁皆以理学著名而分庭抗礼,当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他却在南海西樵山筑西椎讲舍。王主讲 “致良知”。湛主讲“随处体认天理”,认为:“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扬少默》)。强调以主敬为格物功夫;说:“故善学者,必另动静一于敬(答于督学》)。”湛若水师道尊严,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一生热心捐款赞助书院,得其“馆谷”的书院竟达28所,遍布半个中国。他以孝道事母,以忠恕之道事君。无阿谀奉承之言,无取巧钻营之私。主张“天下民庶实为邦本”,反对宦官专权,历任均政绩卓著。著有《湛甘泉集》。

104汪(Wāng)

敢凭正气斥和议;

乐驾云樯探海隅。

 上联典指江西玉山人、宋代吏部尚书汪应辰,十八岁中状元。出知平江府等职。因逆秦桧主和议,被贬为通州通判。秦桧死后,方调回朝中任职,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闻名,其人好贤乐善,精于义理,学者称玉山先生。有《文定集》。

  下联典指江西南昌人,元末航海家汪大渊。自幼好游,至正中,年甫二十,即买舶浮海,前后两下东西洋,越数十国。就清中叶以前,其游踪之广泛,汪氏当居前列。有《岛夷志略》。

传千秋血脉

       承万世人文

                     -------------------九月寓言

   有凤求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