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羽佳梦龙 2020-06-29

2008年7月,沉睡千年的我再一次重见天日,在主人的墓穴中,身为佩剑,我是他最重要的陪葬品,当然,后人更是通过佩剑去判断陵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而我身为主人生前最喜爱的佩剑,不仅见证了他及家族生前的辉煌,更是在主人死后化作剑魂一直守护在他身边。

很多人都认为我的主人张安世和他的家族能够持续鼎盛靠的是良好的家风以及坚定的政治立场,当然,能够和王室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些先决条件一定是必备的。而当年,他的父亲张汤受人构陷后被迫自杀,张氏族人就更懂得在朝中低调行事、谨小慎微的道理,哪怕后来主人身居要位,依旧时刻提醒自己为人谦恭、为官清廉、以身作则,如此,才有了家族二百年间的长保富贵。

不过,如今回看过去,在感慨张氏家族在大汉王朝经历的风风雨雨之后,历史滚滚向前注定会将更多的政治功绩掩埋,如同主人及他的家族墓穴一般,能够流传至今的恰恰是汉代经典的礼仪及文化。身为主人最喜爱的佩剑,即便化作剑魂,我依旧为自己身为大汉佩剑感到荣幸。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张安世墓

汉代上到权贵下到平民,全民开创中华汉文化先河的同时,更让后人感到惊叹的是,我们有着十分独特的佩剑文化。后世朝代想要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许会从服饰等等方面来判断,而在汉代,男子佩剑是常态,仅从佩剑上就能判断出剑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所享受的礼仪待遇。

历史中,我的主人张安世身为国家最高的军事统领,一生并未做出过多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后人也都评价他是安己、安国、安人的高手,而他即便生在和平无战事也未曾沉迷享乐,而我身为佩剑更是时刻在提醒着他开国的艰辛以及大汉人该有的血气方刚。

所以,当主人家族的墓穴再次重见天日之时,身为佩剑的我让后人无比惊叹,佩剑文化更是引起了他们的关注。远去的大汉时代,佩剑绝非仅仅是防身那样简单,我们代表着汉代经典的礼仪以及每一位有骨气的汉代人心中坚守的一身正气,这才是身为剑魂最想留给后人传承的大汉风骨。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张安世剧照

一、早已突破防身之用的佩剑礼仪

大汉时代,佩剑可以防身的同时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彰显,汉人崇尚儒家思想也更知道礼仪制度的深入人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所以,佩剑也早已纳入舆服制度中,而且,重视全民军备的帝王更是想要通过佩剑实现全民随时可以锻炼与增强战场技能,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相信佩剑是很神秘的宗教法器可以成为镇恶辟邪的护身符。

所以,无论权贵还是平民,男子佩剑几乎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践行佩剑礼仪就是在守护心中的大汉。

1、帝王专属的“带剑”之礼

帝王在臣子的心中是天命所归的人选,高高在上更是身为臣子一生都要忠心护卫之主,而在每一位帝王掌权之时,庄重的“带剑”之礼更是让人震撼。要知道,远远望去,哪怕是位高权重的臣子都会被象征皇权的“斩蛇宝剑”深深震撼,在宝剑衬托下的帝王才真正代表了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皇权。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刘邦斩白蛇

2、所有臣子都向“赐剑”往的“剑履上殿”之礼与“赐剑”之礼

从汉高祖开始,汉代就有了“剑履上殿”的礼节,那是帝王特许臣子佩剑穿鞋上朝,意味着极大的恩宠,也是对于功臣的一种肯定,更是帝王对臣子的最高礼节。

而主人身为当时的朝堂重臣,继霍光之后,他也曾获得了帝王恩赐的“剑履上殿”之礼,身为他的佩剑,我更是有幸见证着主人的政治才能。不过,就算是主人的族人因此感到骄傲,他也在时刻提醒着族人安稳处世的道理,在他看来,“剑履上殿”更是帝王通过臣子的随身佩剑时刻警醒自己要不断砥砺前行、不可唯我独尊。

“赐剑”之礼就没有“剑履上殿”之礼那般稀少了,赐剑也是帝王对于臣子功劳的一种特别认可,有时候,对于邻邦朝贺,帝王也会用之礼来彰显友好。不过,“赐剑”之礼在朝堂之上也并不算多见,帝王行此大礼更多的也是在表现着一种极其重要的政治行为与礼节,而且,汉代统治者团队深知佩剑对于加深民族气节的重要,所以,“赐剑”之礼也就帮助大汉保持着长久的佩剑礼仪制度。每一把佩剑都有属于自己的剑魂,身为剑魂,我们更是愿意默默守护着这难得的民族气节。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3、待客之道的最高级别——“赠剑”之礼与“进剑”之礼

想当年,伍子胥逃亡将值百金的佩剑赠与船夫是一位忠烈之士表达感激的最高境界,而对于始终严于律己的汉代权贵来说,更是会将“赠剑”之礼当成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最高礼节。

主人作为朝堂要员,平日里渴望升迁的官员恨不得踏破门槛,而官员之间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的私相授受才是他最为不耻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主人这样身为大汉的守护者,要做的一定不是追求功名利禄,守住本心与气节,才是人间沧桑的光明正道。

所以,身居要职的主人及背后的家族拥有财富虽理所应当,但日常与人交往中,如若遇到他钦佩之人,也会以“赠剑”之礼相待。这也是为何世人都传颂张安世堪称官场楷模的原因,在他看来,越是敢于坚守原则、大义之人才越应该受到最高贵的“赠剑”之礼。

而身为臣子,要想向至高无上的帝王表达敬仰之情,除了平日里的兢兢业业,也会用“进剑”之礼来向帝王供奉宝剑,除此之外,邻邦为表达对于大汉的仰慕同样会运用此项礼节。可想而知,至高无上的君臣之礼能用宝剑来作为象征,足以见得大汉人心中对于佩剑礼仪的崇敬程度是历史中无人能及的。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伍子胥赠剑

二、知微见著:见剑如面

梦回大汉,身为剑魂的我依旧愿意守护着主人家族与王室共同打造的帝国,在那里,或许很多社会制度已然被如今的人们所诟病。可是,等级制度却教会了古人心中宝贵的敬畏,没有敬畏感的国家是岌岌可危的,而被后人忽略的佩剑制度真正承载起了汉代人心中的敬畏与价值观体系。

主人对于佩剑文化也是情有独钟的,因为,儒家思想中的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帝王及权贵都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方式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尊重感,所以,见剑如面是他们最想看到的局面。

在汉代,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佩戴的剑也各有不同。所以,看对方的佩剑就完全可以判断出其身份、地位,比起后世朝代的其他等级彰显方式,汉代独创的佩剑等级制度才是最明智且可靠的。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龙泉剑(仿品)

1、不可忽视的剑饰代表的主人等级

汉代从帝王到童子都是可以佩剑的,不过,佩剑上的剑饰可是大有文章的。完整的佩剑需要由“剑珌”、“剑首”、“剑格”、“剑璏”四部分组成,除此之外,剑鞘的学问也很多,而一些特殊的佩剑还会有剑穗存在。在遇到素未谋面的人时,人们首先会通过对方的佩剑来初步判断其身份,就比如,佩剑带有剑穗则为“文剑”,无剑穗则为“武剑”。剑身的各个剑饰越精美考究也就意味着剑主人的身份越高贵,当然,在大汉,不同身份等级的男子要佩戴什么样的宝剑还是有着更严谨的要求的,见剑如见人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2、佩剑四大分类代表的四个等级人群

(1)、櫑具剑

这是汉代最低级的木剑首佩剑,和其他更高级别的佩剑相比,櫑具剑的装饰更为简单,且佩戴者的身份也相对较低。不过,在佩剑之风盛行的汉代,即便是最底层的男子,也会被鼓励佩戴櫑具剑,如此,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人们心中的敬畏感与等级观念。

(2)、驳犀具剑

高于櫑具剑的佩剑便是驳犀具剑了,不过,在当时的汉代中原地区,佩戴此类剑的人还是比较罕见的。因驳犀具剑的剑饰为“角”、“代瑁”等高于木质的材料,所以,其佩带者身份也应高于櫑具剑。

不过,驳犀具剑上的角质与玳瑁多半都出自汉代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当人们看到对方佩剑为驳犀具剑时还是会心怀敬畏的,因为,他们多半都是参与对少数民族政权军事行动的高级武官,更是对国家长治久安起到决胜作用的官员们。所以,即便驳犀具剑仅仅比櫑具剑高出一个级别,在汉代人心中,这些剑主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櫑具剑(仿品)

(3)、玉具剑

众所周知,在汉代,人们最看重的就是玉器,玉被大汉人视为国之重器,所以,以玉器为装饰的玉具剑是佩剑中最为贵重的。身为张安世的佩剑,我便是一把极为精美的玉具剑,而且,从佩剑那刻起,主人就时刻铭记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训诫。玉具剑象征着身为士大夫的我们高贵的品格,每日佩戴我出入朝堂,主人深知,这绝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在时刻提醒他要严于律己、尽忠职守。

在主人家族的墓穴中,随葬品有很多都是他们生前佩戴过的宝剑,其中多为玉具剑,不过,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彰显身份的玉具剑,对于主人及家族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众所周知,张氏一族堪称大汉历史中最盛眷不衰的家族,而主人带领的家族能够如此幸运靠的绝非谄媚、讨好、勾结,能够佩戴玉具剑的族人都已经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而自主人开始,张氏家族的显贵们都会在看到玉具剑上的玉饰不断警醒自己要有高洁的品格,如此,家族才能长久传承下去。

(4)、金装剑

与驳犀具剑有着类似之处,金装剑并非汉代中原的士大夫常见佩剑,因为汉代以玉器为最尊,所以,中原士大夫都会佩戴玉具剑,而金装剑则常见于偏远地区的贵族、官吏或是富足的地主阶层,因为在那些地带,始终还有着金饰、银饰的装饰传统,比玉器传统更受到欢迎。不过,如果是极为正式的政治场合,佩戴玉具剑的贵族身份一定是高于金装剑的。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金装如意剑(仿品)

三、兴衰并存的汉代佩剑文化背后强大的民族力量

哪怕时隔千年,再看到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如此浓郁的佩剑文化,身为剑魂,我更能感受到佩剑文化背后赋予大汉强大的民族力量,哪怕佩剑文化在大汉是兴衰并存的。

在大汉民众看来,剑就是权杖的象征,当年,汉高祖排定功臣位次时,便有“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旨意,不过,朝堂之上,还是只有君王可以佩剑,臣子佩剑是君王给予的最高特权实属罕见。所以,代表正义的佩剑使得汉代人更愿意臣服于至高无上的皇权。

而在民间,我们承载的佩剑文化使得全民都有着很强的侠义精神,佩剑者受到剑气熏陶,总会不自而然地建立起一种强大的心怀天下的气节,这也是汉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

汉代佩剑文化没落之时也是整个汉代走向没落的时刻,由此,身为剑魂,我们承载的佩剑文化几乎可以成为大汉鼎盛的守护神。

佩剑只为防身?非也!“剑魂”带你领略不可小觑的佩剑文化

八面汉剑结构示意图

结语

当张氏家族的墓穴在千年后重见天日之时,即便墓穴早已面目全非,沉睡在主人身旁的我也很清楚他想展现给世人的不是历史对于他恪尽职守的评价,回想起我们之间无数次无声的交流,或许,他唯一的心愿便是让世人通过墓穴中出土的宝剑去感受曾经无比强悍的大汉文化,这才是身为当年大汉领军人物的张安世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

孟子曾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令主人骄傲的张氏族人打破了这一铁律,前后袭爵九代,堪称汉代政治奇迹中的绝迹。可如若有人要问他何以引领后人创造如此巅峰的政治奇迹,主人一定会说:这样的奇迹也只有在佩剑文化如此深厚的汉代才有可能出现,切莫小看大汉的佩剑文化,一把把宝剑凝聚的是身为大汉人的气节,提醒大汉人心中无时无刻都要铭记的礼仪与等级制度。而我曾是主人最爱的贴身佩剑,如今化为剑魂,我更愿告诫后人不断以佩剑醒己,守住最宝贵的大汉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