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历史】浅谈一战后期德军堑壕战的进攻战术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6-29

想要打破堑壕战中的僵局,除了研制新的武器、集结更多的兵力突破外,发掘新的战斗策略也是当时指挥官可选的办法之一。
在一战后期,轻机枪和坦克开始广泛运用在堑壕战争中突破防线,同时手榴弹、堑壕迫击炮、毒气弹以及后方重炮都可以提供重要的火力支援,帮助突击部队撕开对手的防线。

1918年春季,德意志第二帝国为了打破困局,在西线发起了著名的“皇帝会战”,对协约国进行了一次大反攻,这场战争虽然没能最终帮助德国人彻底扭转战局,但却令英法等国印象深刻。
尤其是德国人凶悍的“风暴突击队”和他们在战役中的迅速突破甚至启发英国人训练自己的突击部队。事实上,“暴风突击队”并非是一支德国人有意培养的独立精英部队,1915年德军开始研究堑壕战中的突破策略,并希望指导全军进行作战。
1916年年末至1917年年初,德军每支军队都开始组建突击营(Sturm battalion)用于堑壕突破作战。
而在1918年1月,每名突击营长官都会收到德军总部编写的手册,来贯彻先进的堑壕战思想,而其内容也是我们理解德军战术的重要凭据。

德国突击部队首先被要求在行动前进行秘密集结,并要在攻击中“迅速地”接近敌人,来“尽可能夺取敌人最深处的目标”,通常要求是期望德军每个师能在战区推进2000-3000米。
在战斗中,部队应当避免拥挤的情况,防止被敌人后方的反制炮击大量杀伤,遇到难攻的目标不可缠斗,相反应该跟随已经成功突破的小队进一步直插敌人防线的软肋。
在炮火准备方面,为了能让敌人陷入恐慌,炮兵应当“在一定时间对敌人具体地点目标进行集中炮击”,而非持续数日的狂轰滥炸。
在日间突击作战中,所有炮兵单位应当注意隐蔽,让敌人无法轻易辨认炮击位置来提升奇袭效果。炮兵单位的使用目的也并非单纯摧毁敌人目标,更多是将守军进行压制,从而让突击部队进行作战时可以更加方便。
此外,在手册中还有更多的作战细节被写明,当然在实际作战中更多还是需要依赖作战单位的临场应变,过于繁杂的命令反而可能限制士兵的能力发挥。

实战配合上,突击部队的先导会有数名侦察兵先行引导后方的支援炮击,随后根据情况派出数组士兵作战,而突击作战的士兵将会以八人一组完成编制,士兵被鼓励使用枪榴弹或者手榴弹,甚至是在堑壕战中用于大量杀伤敌人的毒气弹。
诸如MG08/15的轻机枪也在突击战中得到了重视,德军将其视作和步枪一样必要的主武器,并专门用于掩护己方进攻部队的行进。
在1917年德军指挥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需要为突击队成员提供“近距作战武器”(Nahkampfsmittel)作为单兵装备,同年德国战争部也在此思想下研制出了MP18冲锋枪,成为了突击队手中的“战壕扫帚”。
除了MP18外,堑壕刀、工兵铲和魯格P08手枪都是突击战中的可选装备,个别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也会携带卡宾枪或者步枪。
投弹手也是突击队中重要的角色成员,堑壕战中遭遇凶猛的防御火力时,长官会要求投弹手们“尽可能靠近敌人火力点,然后投掷手雷,趴下,并在手雷爆炸后毫不犹豫地冲进堑壕”。
碰见诸如碉堡的坚固工事时,就基本要靠堑壕迫击炮进行摧毁,如果事态紧急,投弹手们会在轻机枪的掩护下从两翼同时投掷大量手雷完成消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