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四

 虹72 2020-06-29

转:寒舒斋的博客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四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中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所谓“雅”,当然是典雅的、正当的、不偏邪的雅。什么是郑呢?即郑风。诗经里有十五国的“国风”,其中郑国的国风中多是讲男女爱情的。所以郑风就代表淫靡之音。郑与雅相反,是淫靡的、不正当的诗歌。《花间集》就是文人诗客们写给歌妓酒女的歌词,都是写的美女和爱情。但是不同的人写出来的歌词却有不同的风格。也就有了“雅”与“郑”的区别。从花间集里选几首小词,来看看什么样的是“雅”,什么样的是“郑”?                                                                                             
                                                 本博文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请看欧阳炯的《南乡子》   

    二八花钿(dian)。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十六岁,那是女孩子最美妙的年龄。花钿,珠翠。头上戴的饰物。这里指女孩子。第二句是说她胸前的皮肤像雪一样白,他的脸像荷花一样美。她的耳朵上不但带着金耳环,耳环上还穿着美丽的珠子。“瑟瑟”是一种珠子。她穿着紧身的衣服,像彩霞一样五彩缤纷。中国古代女子一般都穿宽袍大袖。所以该女子不是居家女子,是在江头摆渡船的。是穷人家的女孩子,是在工作,是在劳动。他正面带笑容招呼客人,快上她的渡船。带有欲求的眼神。这是欧阳炯词中的美女。是男人眼中的美女。

        再看   薛绍蕴的《浣溪沙》: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渚风江岸又清香。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越女是浙江一带的女子,在水边淘金。步摇,是女子头上戴的是,簪子下面串着的饰品。你一走路它就摇晃,所以叫步摇。她身上还佩戴着会响的饰物。走路时就会响起来。渚风句是说河岸上一阵风起,江水上的水草就飘来阵阵香气。这是淘金女活动的背景。

    下面是写淘金女的表情。翠黛是女子的眉毛,这女孩子不是为看风景而凝神远山,她是满怀着相思的离愁别恨,而面对将落的夕阳。她在想什么?忆刘郎是一个典故,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刘晨和阮肇两个人,在天台山与仙女有一段美好的遇合。后人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男女的爱情。她说,现在桃花谢了,春天也过去了,我盼望的那个男子还没有回来。

    这首词和前一首一样,都是写女子的服饰和外表美。第二首虽然也写了点女子的感情。仍然没有更深一层的东西,仍然是男人眼中的美女。

   下面再看欧阳修的《蝶恋花》,

   虽然也是写的美女和爱情,却有了质的区别。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四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四

  “莲”,它的谐音是“怜爱”之“怜”,所以,古人写莲常常涉及爱情。在中国诗歌里是有传统的。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要念的是《诗经》。第二个要念的是《楚辞》,然后就是《昭明文选》了。这里有一组很奇妙的诗,《古诗十九首》。注释说没有作者,千古以来没人确知作者是谁。有一首开头就提到莲花: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辞书《尔雅》里的《释荷篇》说,荷也叫莲,也叫芙蕖,也叫芙蓉,也叫菡萏。所以,采芙蓉就是采莲。这个女孩子过江采莲,岸边长满了芬芳的香草。她要送给谁呢?她说要把它送给远方所怀念的人。这是写爱情和相思的诗。这两首是越女采莲和淘金,她们都是为了生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但是,在文学作品里,给读者的联想是完全不同的。淘金就是淘金,而采莲却可以使读者产生像“涉江采芙蓉”那样美丽的相思和爱情方面的联想。

    “秋水畔”的“秋水”,在文学作品里也是经常涉及的。“秋水”可以让我们联想《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美的景色。这就是越女采莲的美丽的环境。

“窄袖轻罗”是越女采莲时穿的衣服”,劳动的女子是不可以穿宽袍大袖,拖地长裙的。那是享清福的居家女子的服饰。轻罗是很薄很轻的丝罗。所以隔着衣袖子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女孩子手臂上戴的一对金手镯。就是暗露了。

    现在,对比两个越女的穿戴,会是什么结果:薛昭蕴笔下的淘金女是“步摇云鬓佩鸣珰”。头上戴的是一动就摇,身上披的是一走就动。是张扬的,显露的,是轻狂的。欧阳修笔下的采莲女是“窄绣轻罗,暗露双金钏”。这里的“窄”字、“轻”字都是很轻微的意思,“暗露”则是隐藏的、含蓄的、不张扬的。现在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崇尚显露和张扬。可中国古代女子则是,以讲究含蓄谦让的品质为美德。你看,这个采莲女与淘金女、二八花钿女有着多么微妙的区别呀!

     下面两句就更妙啦:“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真是神来之笔。女子欲采莲,低头看到水面上映出她和莲花的影子。不是有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吗。她从水面的倒影里,看到了自己和莲花一样美丽的容颜。这种看到实际上是对自我的认识、欣赏、反省。当她看到自己这么美丽的时候。她在反省什么?是“芳心只共丝争乱”,内心感情产生了一种困惑和缭乱。这种困惑和缭乱,就像“藕断丝连”的乱丝一样缠绕、缭乱着她的内心。为什么呢?人生一世。你的价值表现在哪里?男子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子呢,女子的价值表现呢,女子的自我实现需求呢?女子的理想呢?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道德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他们不管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孟子》上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女子找个好丈夫是他们的唯一希望。作为一个有貌有德的女子,当她对自己有了一个认识、有了一个觉醒的时候,芳心就乱了。把自己的美好交托给什么样的人呢?交托的那个人是谁呢?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女孩子外出喜欢结伴而行。现在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水面上也起风了,有浪了,黄昏的烟雾渐渐的笼罩过来啦。就当她要划船回去的时候,一抬头才发现那些女伴都不见了。从表面上看这句的意思很好懂。若问个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见来时伴”呢?这就很有意思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诗里说:“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怅恨独策还。”是说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有一天,带领孩子们到郊外散步(古人以带小孩子出去游玩为乐事)。到后来却是一个人柱着拐杖回去了。要问:他的孩子们都去哪里了呢?这是因为,当陶渊明一个人沉浸在对人生和仕隐问题的思考之时,小孩子们能懂吗?能陪他一起思考吗?所以这时就只剩下他孤独的一个人了。同样,当采莲女在反省自我,芳心共争乱时,在精神孤独时。伙伴们已经离她很远了。只能隐约听见她们遥远的歌声。她现在那满心的追求向往,满心的怅惘哀伤,就“离愁引着江南岸”了,满江都是怅惘哀伤。还可以联想江南岸有她思念的人。正是这个人,她才“芳心只共丝争乱”。

    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确实是对词的一种很深切的体会。一首词是高雅的还是淫亵的,绝不能只看它字表写的是什么。而要看它的精神的境界是什么。

           读书笔记五待续            2014.0926    玉冰写於大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