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愿成长的父母

 李怡楚 2020-06-29

一)

昨天晚上,和一位我很尊敬的大姐吃饭,我们聊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

她的孩子正上高中,属于咱们常夸赞的那类“别人家孩子”,打小就不用家长太操心,一路琴棋书画学习优异地上到重点中学。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她如何改善和女儿关系的经历。

孩子小时候调皮好动,自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最初的时候,她和其他父母一样,恐吓呵斥发怒,孩子唯唯诺诺,错误却依旧照犯。

母女关系非常紧张,夫妻之间也因此经常吵架。

大约上幼儿园大班时,某次因一件小事她将小朋友骂了一顿,看着孩子委屈惶恐的眼神,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她父亲是军人,家庭教育简单粗暴。每犯错误,便是一顿打骂。

她一直都深刻记得当时的无助和恐慌,坐立不安,手足无措,不知道哪一个举动会引起父亲的责罚。

那种阴郁的感觉多年笼罩在心头,以至于她一直没有太多自信、缺少安全感以及缺乏耐心。

她晃了晃酒杯,跟我说,你认识我的时候,我已经改变了很多,以前我脾气暴躁又敏感。

她意识到,不能将这种非常槽糕的感受继续加付到自己女儿身上。

孩子所经历的,大多与我们儿时仿佛。

对于我们小时候在父辈所承受的一些不快,我们是应该继续顽固地将其加付到孩子身上,还是应该以此为戒避免孩子和自己一样深受其害?

这是一个很多家长并没有加以重视的问题。

我们说做家长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便是这个道理。

她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更好地和女儿处理冲突。

她努力进行换位思考,比如一件事情当初她的父母应该怎样处理,会让她更觉得易于接受,那么她现在就依此和女儿沟通。

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不断地试错纠正,磨合调整,她和女儿的关系大为改善。

孩子变好了,她自己心态也大为明朗。

她说,那几年啊,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改进和孩子关系,看了大量心理学的书籍,做了各种尝试和努力,不仅孩子的心态好了,很多自己儿时积郁在心头的不快和阴影,不知不觉间也因此消散了,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自己的脾气好了许多。

培养孩子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在引导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同时,孩子也在积极地向我们反馈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

而孩子的看法,往往会让我们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进而自我改进。

孩子的长大,也是家长蜕变成长的过程。

二)

网红小猪佩琪家里条件优渥,别墅洋房,屋前屋后大片草地。

有一天,妈妈刚刚打扫干净房间,佩琪嚷着要踩泥巴跳水坑,满脚乱泥跑进屋子。

父母不仅不责怪,反而一家人乐呵呵地陪她玩泥巴。

对于孩子真正开心热爱的事情,即使有意无意间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也不要过于计较。

妈妈会说,哦,只是一些泥巴。

绝不至于生气。

而当佩琪真的做错事情时,妈妈坚决制止,佩琪,你不应该做什么...

因为妈妈几乎不生气,所以这种温和的批评显得更有力量。

佩琪马上认错,做出改正,也会很快得到父母的原谅。

在如何把握孩子行为边界度的问题上,佩琪的父母做得非常棒。

三)

另外一只小猪,麦兜同学。

单亲妈妈和一个孩子,母亲努力工作养家养娃。

麦兜贪玩晚上不肯睡觉,妈妈教育孩子,从前有个小孩,不好好睡觉,结果第二天他死了。

麦兜不好好吃饭,妈妈教育孩子,从前有个小孩,不好好吃饭,结果第二天他死了。

这是电影麦兜里的经典台词。

麦兜妈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用了一种聪明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方式很可爱很直接。

她没有大声喊叫,武力恐吓,没有用破坏和孩子关系来教育他

你再不睡觉我就打断你的腿

而是云淡风轻地告诉了孩子不听说的后果:

第二天,他死了

所以,麦兜会很萌很无奈地说,好了,妈妈我困了。

很多人喜欢麦兜的电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力所能及的努力,一个单亲妈妈营造出的温暖。

四)

另外一位朋友,她儿子十五岁,正处在叛逆期,两人时不时擦枪走火。

有一天,儿子染了一头五颜六色的鹦鹉发型进来,得意洋洋地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在快要发飙雷暴前的一秒钟,她突然停住了,决定换一个方式来处理,冷处理。

她没有搭理儿子,继续看电视。

儿子觉得有点意外,继续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她终于说话了,你让开,挡着我看电视了!

儿子像泄气的皮球,灰溜溜地回到自己房间。

第二天,儿子悄悄地推了个平头,一脸镇定地回家了。

她捂着嘴偷偷地笑了几天。

后来,她跟我分享说,这么难看的发型,我不说,他同学自然会说难看的,我就不信他有这个心理素质,每天挺着这个发型?

这件事情,对她的启发很大。

以后和孩子的处理过程中,她多了一些耐心和淡定,只要不是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她大多选择随他去。

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彼此关系顿时大为缓解。

五)

没人天生就会做父母。

恋爱结婚宛如过家家,而一旦将蹬着小腿大声啼哭的婴儿抱在怀里,每个家长的心里都是紧张恐慌的,真实的生活扑面而来。

怎么才能把这张白纸的小孩子顺利地抚养成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全心投入,经常反思,不断纠错。

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厉害,根源很有可能在于别人的父母花了更多的心思。

所谓父母的成长,是指父母要不停地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子女相处。

比如,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应该第一时间认为她不乖,不听话,不服从我,进而训斥孩子,以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

而应该认识到这场冲突中什么是重要的。

是让孩子彻底服从家长重要,还是一起来从根源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要意识到为人父母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自己是不完善的,学会接纳自己,努力做到力所能及的完善。

这个完善的过程便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父母原地不动,指望儿女一飞冲天,一定是小概率事件。

孩子是敏感的,父母积极改善的过程会被孩子感知,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冲突越来越少,默契越来越多,孩子便越发听话懂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