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天祥死了,但他赢了

 李怡楚 2020-06-29

文天祥打小便是学霸。

十八岁乡试第一名,二十岁考取进士,殿试时一篇策论洋洋洒洒万言,文不加点,理宗皇帝钦点为状元。

人也长得极帅,史书上说,体貌丰美,美皙如玉,秀美而长目,顾盼烨然。

刚中状元不久,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年后回到朝廷时,蒙古人作势欲攻打南宋。

举朝哗然,太监董宋臣建议皇帝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人轻言微,自然是不被理睬,于是愤而辞职回乡。

在以后的二十年里,文天祥起起伏伏,不被待见,五次罢官,二次归隐,一直游走在官场边缘。

宦海沉浮多年,文天祥心态越来越超脱。既然朝廷不重用,那就寄情于山水,好好享受人生。

宋朝官员俸禄本就丰厚,再加上家底殷实,文天祥生活极为奢侈,妻妾成群,花天酒地,歌儿舞女,不离左右。

醉生梦死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275年,嘎然而止。

这一年,蒙古人攻破安庆,前锋已经到了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再往前一步,便是临安。

而在二年前,蒙古人就攻下了没有郭靖的襄阳,长江上游的大片疆土已然沦陷。

南宋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年仅四岁的宋恭帝发出诏令,恳求天下忠臣义士进京勤王。

文天祥接到勤王令后,立刻开始行动,散尽家财,在故乡召集起一支二三万人的队伍,赶赴临安。

这支队伍此后跟着文天祥转战浙江、江西、广东,尽数战死。

1276年,蒙古人开始进攻临安,宰相陈宜中望风而逃。

朝廷准备议和,文天祥临危受命,拜右丞相,作为代表去跟蒙古人谈判。

蒙古人囚禁了他,准备将他押送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途经镇江时,文天祥找了机会逃走了。

辗转回到台州后,立刻召集旧部,继续跟蒙古人作战。蒙古人势大,文天祥且战且退,最后退到广东海丰时,兵溃被俘。

从被蒙古人抓住的那刻开始,文天祥已经下定了求死的决心。

被俘后,立刻吞下藏好的毒药,拉了几天肚子,没死。从海丰到大都的路上,他绝食八天,也没有死。

到了大都,被囚禁在一间土室,冬天冰冷,夏天酷热。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在这里又熬了三年,最后慷慨就义。

在这期间,劝降的人无数。

其时,崖山海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幼主跳海,南宋彻底灭亡。

元将张弘范劝他,宋已经亡了,你的责任已尽,投降也是顺势而为,没人能够责怪你的。而且,你若是归顺了,大元朝的宰相肯定是你的。

文天祥只是放声大哭,誓死不从。

元朝又派宰相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见了只拱手作揖,左右训斥道,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答,你是北相,我是南相,为什么要跪你。

阿合马威胁道,你的命运全在我手里。答曰,亡国之人,要杀便杀。

接着再派宋恭帝赵㬎来说,文天祥看着9岁的小皇帝,流泪叩头,却一言不发。

最后,忽必烈亲自来见文天祥。

文天祥依旧不跪,卫士用铁棍敲打他的膝盖,骨头被敲得脆响,还是坚挺不从。

皇帝说,你如果愿意改变心意,像效力南宋一样服事我,我可以让你坐宰相。文天祥回答,一人不能事二姓。

皇帝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只愿一死。

行刑之前,文天祥向南跪拜,然后从容赴死。

蒙古人为什么那么想劝降文天祥?

希望利用他的名声,来收服汉人的人心,精神上臣服他们,尽快放下武器,不要再作抵抗。

你看,你们的忠臣良相都降了,你们的抗争还有意义么?

文天祥不降,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蒙古人可以杀死我们,但绝对不能征服我们。

我以我之死明志,我以我之血践行。

文天祥死了,但他赢了。

宁死不屈的品性,成为一座伟大丰碑,影响了无数后世人,方孝孺、于谦、史可法等等,尽显其风骨。

这种风骨,我们称之为气节。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写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气节是痴勇果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明知道身前敌人千军万马,身后只有一仞孤城,也绝不退却。明知道这条路凶险无比,困难重重,也要咬紧牙关逆向前行。明知道黑夜漫长,看不到尽头,也要拆下腿骨,燃成火把,照亮世人。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文天祥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位。 文天祥死后,妻子欧阳氏来收拾他的尸体,在其衣服中发现一首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生死是小事,气节为大义。求仁得仁,死得其所,可以无憾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