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图书馆

 黑龙江波涛 2020-06-29

   中央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481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设国子监。1902年,张之洞在明国子监旧址创建了三江师范学堂。后多次分合更名,1921年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在中央大学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直至现在。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水池西侧是南高路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路的南边是图书馆北边是吴健雄纪念馆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吴健雄纪念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侧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1999年,为纪念东南大学的杰出校友、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吴健雄伟大的一生及辉煌的科学业绩,使她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风范能长驻天地,激励后学,我校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其母校――东南大学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这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华人科学家纪念馆。该馆总投资约2000万元,整体4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2129平方米。纪念馆造型庄重朴实、简洁明快。纪念馆不仅展示了吴建雄的生平业绩,而且陈列了由吴健雄亲属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大批遗物。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2000年7月中旬,袁家骝访问我校,确定了吴健雄纪念馆的选址、设计方案及纪念馆建设的相关问题,并请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对纪念馆的选址和设计方案进行了审定。2000年11月5日,首届“吴健雄袁家骝科学讲座”在我校开幕,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博士来到我校作了首场演讲。袁家骝先生也不顾年事已高,辗转万里,出席了这次科学讲座开幕式,并与丁肇中博士审阅了纪念馆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并实地察看了正在建设中的吴健雄纪念馆。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2001年6月6日,在东大99周年校庆之日,吴健雄纪念馆举行了封顶仪式。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衡高上将为吴健雄纪念馆封顶发令。2002531日,在这位女科学家诞辰90周年之际,东南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吴健雄(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APS)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也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是世界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吴健雄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于1940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毕业、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吴健雄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1958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4年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吴健雄主要学术工作是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即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结合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从而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该成果奠定了吴健雄作为世界一流实验物理学家的地位,许多著名科学家都为她没有因该项成就同杨振宁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疑惑不平,但吴健雄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纪念馆内部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办公及研究用房,地下一层设160座演讲厅、珍品保管及设备用房,平面的四分之一圆形空间为全钢结构,设两层空中展廊,采用钢结构玻璃楼面,由屋面钢梁吊起,空间效果令人满意,通达三层的共享中庭,采光顶与透明玻璃幕墙合二为一,形成竖向的通透空间,巧妙的将南面的老图书馆与大礼堂引入建筑,产生新老建筑的交流,天光倾泻而下,照在全白色背景衬托下的由吴为山先生所作的吴健雄先生的雕塑上,形成强力的纪念性。(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吴健雄纪念馆的陈列和展览,占纪念馆三层楼面。大略地说,一楼主展厅是《声望篇》;二楼主展厅是《成就篇》;三楼主展厅是《历程篇》;一楼大厅中央,是雕塑家吴为山为吴健雄创作的汉白玉塑像,二、三两层楼的弧形走廊,是吴健雄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全部展示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共展出222件展品,包括吴健雄的生平业绩、遗物,也包括吴健雄生前所获得的奖章、奖状、证书、聘书,有关文件、书籍,朋友及要人赠送的书画、办公室陈设物品、实验仪器模型,以及她所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吴健雄先生用过的工作室(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吴健雄先生用过的部分实验仪器的模型(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水池西南方向是老图书馆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独立建馆,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该建筑被称为中国20世纪初期图书馆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北立面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1919-1925年,郭秉文任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期间,得知原江苏督军李纯自杀前所立遗嘱,将遗产的一部分捐给南开大学建造八里台校舍。干是,他便劝说继任督军齐燮元独资捐建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将好事办在生前,获得齐燮元的首肯。图书馆由外国人帕斯长尔(Jousseume Poscal)设计,1922年1月4日与体育馆同时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建成。建馆及配套设备共花费16万元。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东侧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东北角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图书馆落成后,以齐燮元之父齐孟芳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并请张謇题写馆名。图书馆平面呈倒“T”字形,地丘二层,局部地下一层,正中为主要入口门厅,前部两层为办公和阅览室,后部为书库。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采用标准的爱奥尼亚式柱廊、山花、檐部等西方古典形式构图,并用仿石材构造的水刷石粉面,整个建筑造型十分严谨,比例匀称,细部装饰精美,是南京地区最为地道的爱奥尼亚式建筑。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东翼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老照片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193310月进行了扩建。扩建工程由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三位建筑师设计,张裕泰营造厂承建,总建筑面积3813平方米,其中扩建面积1305平方米。在原馆两侧加建阅览室,背后扩建书库,使平面成“日”字形,留有内部小院两个,以利通风采光。扩建设计注意新旧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扩建后,容量较前大4倍,书库较前大1.5倍,曾经藏书达到40余万册。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图书馆平面呈品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立面取横三、纵三式,门廊立爱奥尼柱,门额上金书“图书馆”三字。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一百多年来,图书馆先后经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仪器部”、国立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南京工学院图书馆等历史发展阶段。现为学校的行政办公用房,学校的书记、校长们就在这里办公。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檐下、窗框、门头右浮雕装饰。造型严谨,比例匀称,线脚考究,做工十分地道。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进入图书馆门厅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门厅高大宽阔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有四个方立柱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门厅的天花板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中间是楼梯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楼梯的墙壁上有一幅大礼堂浮雕画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楼梯上面的天窗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楼梯的扶手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图书馆一楼的走廊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图书馆前有一件宝物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明代国子监留下的螭首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四牌楼校区曾经是明朝南京国子监的一部分。所谓“太学令名标”其中的太学就是指国子监。现在,学校内外还留有一些跟国子监有关的痕迹和遗物。如成贤街,时人认为读书人经国子监深造,即成为“贤人”,可入仕为官,故将国子监旁监生常走的街巷谓之成贤街;四牌楼,是因成贤街南口和东西两侧各有牌坊1座,国子监南门外还有一座大牌坊,所以俗称这里为为“四牌楼”。这龙头就是国子监四个角落上的兽首,七十年代这只龙 头 当年被工人从 珍  珠  河挖 学校将此置于图书馆前,可谓寓意深“百年文枢江左”,其实从600年前的明朝开始,我校所在地就是中国的文化教育的中枢。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国子监也就是我们这座校园里编抄成书的。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1924年郭秉文所撰“孟芳图书馆记”石碑立于门廊左侧(西侧)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记”石碑记载了图书馆的建造史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在郭秉文写的《孟芳图书馆记》中,称其重视教育,并非过誉之辞。除了资助建设孟芳图书馆,齐燮元还在南京创办了一所贫儿院,专收家境困难的孩子入学。1921年,这所贫儿院有430名男生、320名女生,是当时南京规模最大的国民小学,比当时南京最大的国民小学都要大。这些学生不用交学费,不用交住宿费,学校还发给他们衣服和零花钱。学校所有的花费,一开始是齐燮元自掏腰包,后来才改为省财政拨款。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网络下载图片)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孟芳图书馆记”石碑的英文记录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图书馆前有两尊雕像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两尊雕像,是担任过南京工学院院长的两位先师:建筑师杨廷宝和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钱钟韩。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杨廷宝(1901.101982.12),河南南阳人,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为建筑设计主要负责人,直到1949年。1940年,受刘敦桢之邀,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专任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1959年至1968年任副院长,1972年至1979年任革委会主任,1979年至1982年任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钱钟韩(1911.62002.2),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其父钱基厚,是钱钟书的生父钱基博的孪生弟弟。1933年以全校第一名和历年平均成绩最优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现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同年又以总分第一名考取江苏省第一届公费留学,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当研究生。193716月到瑞典ASEA电气公司实习。1937年回国后,历任浙江、昆明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副院长(1952196819791980)、院长(19801983);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自动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1988年起任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1991年,中央大学建筑群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中央大学旧址(含梅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南京中央大学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中央大学南京旧址主要包括四牌楼旧址、丁家桥旧址等。四牌楼旧址位于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现为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保存建筑有:原中央大学体育馆、图书馆、江南院、金陵院、中大院、大礼堂、南校门、生物馆、科学馆、梅庵等。1922-1933年先后建成。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右边是东南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我校各校区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共5.7万多平方米,总阅览座位5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337余万册,中文现刊3600多种,外文现刊901种,中外文电子图书81.2万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万余种,各类数据库170个。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馆名是由我国著名国画大事刘海粟题写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图书馆东南角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图书馆南侧面是档案馆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图书馆西南角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二)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