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三宝,开启人生的大智慧!

 太极璞谷斋360 2020-06-30

 山行师侄在江浙岭南商会中担任秘书长的职务,每年的年会后都会举行一个智慧学堂研讨会,所以,今年山行特别邀请衍山师叔到来,给商会中酷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股东做《道德经》的讲座。

此时,衍山师叔正端坐于主席台中,此讲座是研究会,由主讲者讲解,会中人士可举手进行询问。面对讲台下数十个大商家,衍山师叔清清嗓音,即兴开口,浑圆的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开来:

“人生智慧从何而来?从观内心中来、从智慧的观察中来。如何观内心?如何进行智慧的观察?在现代社会被世界各国不同文字翻译出版最多的著作,就是中国道家道教尊为太上道祖的老子所著《道德经》。其根本就是论述人如何在宁静中徐徐清澈起来照彻万物万事,从而明了天地与人生的终极奥义。

“要理解《道德经》,就必须了解经文中之核心思想,即三宝:慈不。这是道祖老子智慧的钥匙,简单明义就是:一是心胸广大如慈母不好杀;二是心思简朴不好贪欲之事;三是行事内敛稳重,不喜好无所谓的争斗炫耀,不去强求第一或领导者的位置。人生若是有这三种习惯,则只需持之以恒的体悟就可以觉醒智慧之光明。

“人们不禁要问:要慈爱、要俭朴、要不争第一的位置,这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的善良美德思想吗?当然不是!所以我所说的慈、俭、不争第一,乃是《道德经》中人生的智慧和能力,不是基于某些观念和心态的学问或知识,也不是用来规范人们生活思想的道德约束,因此与善良美德无关。

“要理解中国传统道教中的经典,不能依文解字,那么,看这种经典时有一个诀窍,在真正的修道者看来,人体就是宇宙的投影,所以任何在论述天地宇宙如何如何的典籍,其实都是在暗指人体自身如何如何而已。所以,名为说宇宙,实为说人;名为讲神明的神格,实为讲人的各种机能。不要理解成为什么的‘人生指导学’等心灵鸡汤或神怪迷信。”

其实,就是构建一个人感受模式、情绪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等一切模式的核心力量。说白了就是构建‘心念体系’的中轴力量,要掌握这个真义、这个总的纲领,否则难以获得大成就。

“我说的慈爱,不是常人的慈爱。常人的慈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习惯,是心软和利他的思维习惯。我说的慈爱,则是观察天地广阔而囊括万事万物,因此知道想要和天地一样长久,就要像天地一样容下浩瀚的万物。

“因此,真正的学习者不去彻底否定任何观念,不去鄙视或一味逃避内外任何事物,反而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它们。这是一种智慧和能力,不是什么心软善良和利他的思维习惯,所以不是常人的慈爱。不掌握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身心有偏,如天塌地陷一般,如何能成就这浩瀚的星空与大地?

“常人的俭朴是刻薄的对待自己,或是找出种种理由来强行束缚自己的欲望,其实内心深处并不愿意。我所说的俭朴,则是观察到一切外在事物一旦丰饶过度必带来毁败,观察到身体各个器官一旦富饶过度必然破坏整体的功能,造成身怀隐疾、乃至早年暴毙。并观察到俭朴合身的生活所带来的内在快乐。

“由此无需任何闲扯的理由,而自愿的保持恰到好处的简单生活,这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不是什么强行束缚或自我催眠。不掌握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身心背离,如乌云遮天、烈日烧空一般,如何能成就这浩瀚的星空与大地?

“常人所谓的不争斗,或是虚伪的避让,或是没有能力去争,其实心理还是非常想去当第一的。又或是见到争斗带来的种种恶果,因此心怀厌恶,这些都是内心的观念和习惯。而我所说的不争第一,乃是通过智慧的观察,对内发现争斗并巩固第一的位置,会导致内心长期处于紧张,或欲图掌控一切事物的不自然状态,使各个器官功能混乱。”

由此对外发现一切领先皆是暂时的,一切主导皆如朝露,绝非天地的长久之道。所以能回心反观自己,找到真正的长久不灭之道。这是一种智慧和能力,不是什么退避或谦让。不掌握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身心动荡不宁,如风雷鸣响于天,星辰散落于地一样,如何能成就这浩瀚的星空与大地?

总而言之,《道德经》之中所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应解读为: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理解的道是‘道可道非,恒道’,通俗地说就是:道非常道!

“在座的各位,都是人生与事业的成功者,都是有智慧的人才。《道德经》在历史上流传的版本很多,历史上有无数的版本与注解。可从哲学上理解,可从军事上理解,可从人生哲理上理解。但道家修行的理解,就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奥义,是一门生命修炼程序的完整体系。今天只是抛砖引玉,今后有机缘再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