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基本上要注意下面三点:精选个股、板块轮动、仓位控制。这三块相辅相成,组合在一起就会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精选个股、板块轮动、仓位控制分别就对应着选股能力、行业走势分析能力、宏观市场分析能力,自然是对投资者要求很高了。 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投资策略的问题,基本上也是从上面这三点去考虑的,比如看什么指标能选出来好的个股、跟踪什么行业信息能快速熟悉掌握行业特性、又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市场整体环境,有没有办法判断和预测,或者又什么办法来应对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呢? 自己倒是有信心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很多专业的财务指标和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感觉可以通过持续的行业跟踪来熟悉某个行业的走势。但是很明显这个过程是需要漫长的学习研究,以及大量的积累的。就算是掌握了这些要素和技能,要能灵活运用实现稳定收益,感觉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前几天有幸请教下著名基金经理、九雾组合管理者肖志刚 @肖志刚 ,问了下他关于普通投资者如果创建自己的投资体系的建议,他给了一个很不一样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我知道有个基金经理的习惯挺好的,比如他对汽车行业的投资,首先是对汽车卖方进行评价,哪个是靠谱的,哪个是不靠谱的,列个清单。然后靠谱研究员的就无脑跟,不靠谱研究员就是拿来反向验证的,连他们都看好那就卖。 你也可以这样,找几个基金经理,靠谱的不靠谱的都找一下,然后验证。基金经理因为操作公开,容易跟踪,比大v的言论更好分析。不靠谱的最好也找几个,当反向指标用,这样双保险。优秀的基金经理多数风水轮流转,不靠谱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每次反向。 这样就差不多了,没必要自己亲自去建立一套体系,投入产出比太低。 ” 肖总这个思路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他会站在基金经理的角度来告诉我们基金经理是如何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的,然后讲一堆指标案例什么的。结果分享了一个,,近乎抄作业,甚至有点赌场找“衰神”的操作方法。 原本看到肖总这个回复,心里并不以为然,但是最后才看到肖总的最后一句话,“没必要自己亲自去建立一套体系,投入产出比太低”,忽然感觉醍醐灌顶。 是呀,肖总自己是基金经理出身,他太清楚基金经理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业绩会做多少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研究路演等等,而基本上是最聪明的一批人全心全意做十几年才能达到的成就和境界,普通人想随随便便看几本书研究几个指标就达到,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其实肖总建议普通投资者可以多关注基金经理的操作,1是可以直接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2是可以学习研究他们的投资思路,3是可以直接用他们的研究成果。 举个例子,比如你看好的十个主动基金,全部重仓了一个股票,这个股票自然大概率是非常优秀的,这就相当于基金经理用他们的能力和学识帮我们做了选股。再比如基金每个季度都会公布重仓股票,如果某一只股票被基金纷纷减仓,那我们自然也要考虑是不是要退出,这就相当于基金经理为我们做了择时。 有人说这不是还是抄作业么,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不要搞错逻辑,我们建立自己的投资策略时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稳定收益么,如果能轻松抄作业然后实现稳定收益,难道不香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