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经方辨证问诊单: 职业:无,在家带小孩 婚否: 已婚 性别:女 年龄:58 现在主要症状: 腰跨痛(位置:腰阳关、秩边穴) 主症特点: 弯腰、走路时臀部两边“秩边”穴痛。 胸口到后背一圈呼吸、活动时痛。 现正在服用的药: 腰痛的厉害时,服西药英太青。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腰痛是二十年前发病至今,年轻时背小麦等做农活,或者打小工时背水泥、背砖时伤到的。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最近六、七年最重,今年一直在痛。 发病的时辰: 全天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 呼吸时胸、背痛,右边扇子骨下最痛。 西医病名: 腰椎间盘凸出。 发病季节: 春季腰痛多。秋天白露时也痛的多。 发病原因: 年轻时干重活。 是否大量用过消炎药: 一年前腹泻主要服氟派酸,后来改服藿香正气液,现腹泻次数较以前减少。 是否做过手术: 年轻做过输卵管结扎术。 面色: 颜色还算正常,无光泽,有点浮肿。 眼象: 干涩,眼泪多,模糊。 出汗情况: 正常 耳: 右耳内痛,耳鸣。 口: 不干不渴。早起舌苔厚、黄。 呕吐: 每周恶心两次左右,拧鼻梁至发红就好了。 鼻: 通畅 咽: 痒、干,有时睡觉时喉咙干痒咳醒。 胸: 经常胸闷,心慌。 乳: 正常。 胁: 两胁痛,有时痛至小腹。 腹: 肠鸣 外阴: 皮硬,痒,烫 心: 心慌,有时心跳快。 头: 头顶痛,怕吹风,睡觉要包着头睡。 有时晕。 项: 痛 肩: 两肩痛 背: 痛 腰: 整圈痛 腿: 两小腿膝盖以下皮肤最痒。 膝: 爬楼梯,或蹲下站起时痛,西医拍片两膝均有骨刺。 足: 足跟: 左脚跟痛 饮: 少,喜温,喜咸。 食: 多,喜米,喜油腻。 睡眠: 多梦,易醒,每天五点自然醒。 大便: 湿腻,不爽,一年前经常腹泻,服藿香正气液后恢复正常 小便: 有时无法自己控制,小便赤黄,烫,刺痛。 房事: 无 皮肤情况: 全身皮肤痒,后背抓后会起红块。 腰痛无法贴伤湿膏,一贴就过敏起红块。 肤温。 月经: 53岁时闭经。 白带: 多,黄色,腥 胎产情况: 生有两男一女 身体有如下症状: 干咳,有痰,恶心,牙龈出血,易恐,乏力倦怠,小腿骨晚上发热。 七情何者为重: 忧郁 过去曾服过的药物及疗效: 英太青、氟派酸 体温 呼吸 心率 血压: 体温,呼吸,心率正常,血压低。 QQ问诊: 日期: 2010-11-27 水中火: 问诊单是你和你婆婆填的吗? 海のムスメ: 是的,我问,她回答的。 水中火: 你婆婆大便几日一次? 海のムスメ: 大便每天一次或两次。 水中火: 便溏吗? 海のムスメ: 不便溏。 水中火: 小便、有时无法自己控制,小便赤黄,烫,刺痛。 (这个情况请再次确认。) 海のムスメ: 是的,小便有时忍不住。 海のムスメ: 黄,烫,刺痛。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水中火: 请用三剂,每日一剂,水开后20分钟。 海のムスメ: 先生,水开后20分钟是什么意思?煮开20分钟关火对吗? 水中火: 水沸后,小火20分钟。 海のムスメ: 不知中药店方便买到吗? 我这里附近有个雷允上。 水中火: 就在雷允上买,质量有保证。 海のムスメ: 好的。 服完后来反馈效果。 用药反馈: 日期: 2010-11-29 海のムスメ: 先生,你好! 我婆婆服了您开的药,胸口和后背的痛已好了大半以上。 人轻松了不少,实在太感谢你了! 我把问诊单上有变化的地方用蓝色的字标出来了(以前的症状用红色标注),请先生看看。 主症特点: 弯腰、走路时臀部两边“秩边”穴痛。 胸口到后背一圈呼吸、活动时痛。 胸口到后背一圈的疼痛服药后大减。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 呼吸时胸、背痛,右边扇子骨下最痛。 这个疼痛有80%好了。 胁: 两胁痛,有时痛至小腹。 两胁不痛了。 腹: 肠鸣 服药后有点肚子痛,大便稀。 腰: 整圈痛. 减轻很多。 大便: 湿腻,不爽,一年前经常腹泻,服藿香正气液后恢复正常 服药后大便稀。 小便: 有时无法自己控制,小便赤黄,烫,刺痛。 水中火: 方子不变,再吃三剂。 海のムスメ: 好。 谢谢先生。 日期: 2010-12-4 海のムスメ: 先生,你好! 我婆婆服了您开的药,现在小便颜色不赤黄,能自控了。 另外胸口,后背也不痛了。 腰也是老毛病了,一直有一点痛的,但是没有开始那么一弯腰就痛了。 多谢您出手相助! 水中火: 全身皮肤痒的情况呢? 海のムスメ: 皮肤还是老样子,还是痒的。 水中火: 她是一年四季都痒,还是冬天痒? 海のムスメ: 一年四季都痒的。 水中火: 几年了? 海のムスメ: 好像是从小就这样子了。 水中火: 你婆婆儿时就有这个皮肤痒的情况了? 海のムスメ: 她平时又告诉我说,是年轻时辛苦,背水泥时产生的过敏 少说也应该有二三十年了吧。 水中火: 这个患者用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铅丹可以不用)。 北柴胡16,黄芩6,党参6,法(姜)半夏10,生姜一小片(切),大枣二枚(劈),茯苓6,桂枝6,生大黄2,龙骨6,牡蛎6。
《黄帝内经》云: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 对比患者儿媳的描述两胁痛,有时痛至小腹。 《黄帝内经》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对比患者儿媳的描述头顶痛,怕吹风,睡觉要包着头睡,有时晕。 还有,每周恶心两次左右。 都能够很快地把病位确定在肝,所以就能够把主方小柴胡汤确定下来。 确定下了主方,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在主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其目的是为了兼治患者身体的其他次要临床表现。 所以就有了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小柴胡加茯苓汤,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这些变化。 临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选方。 针对这个患者有小便有时无法自己控制,小便赤黄,烫,刺痛。胸部呼吸时胸、背痛,右边扇子骨下最痛。 其中腰椎间盘凸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条文中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所以我给患者使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中一些经典的言病之所在的条文很重要。 其次,就是先确定下主方很重要。 其他网友的精彩参考分析如下 十枣汤: 桂本《伤寒杂病论》(蓝色为病人所述症状,红色为所用方剂) (桂本:【15.20】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脉沉迟,关上小紧数者,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ffjj112: “两胁痛,有时痛至小腹。经常胸闷,心慌。小便有时无法自己控制,小便赤黄,烫,刺痛。头顶痛,怕吹风,睡觉要包着头睡。”病在少阳、少阴、太阳,柴胡桂枝汤合猪苓汤。 menglou: 1、患者弯腰、走路时臀部两边“秩边”穴痛。胸口到后背一圈呼吸、活动时痛,右肋下最疼,病在少阳,宜柴胡剂。 张义火: 1、腹泻当利其小便,当用猪苓汤。2、腰跨痛两肩痛背痛两胁痛,有时痛至小腹,当用柴胡桂枝汤。综合给病人处方为柴胡桂枝汤和猪苓汤。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