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月大属兔宝宝反复发烧8天,经方一剂知

 xmjulytiger 2020-06-30

2018年

2月22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又见面了,小伙伴们,过年好!


QQ问诊:

日期: 2011-11-7

患儿妈妈18:24:13

        先生,你好。

        我家寶寶半個月前開始有點咳嗽.流鼻涕沒在意,后來加重喂了珠珀猴棗散沒什麼效果。

        10月30日開始咳嗽加重有痰。

        10月31日晚上開始發燒37.8c。

        11月2日去醫院后檢查支氣管炎,回來沒什麼好轉。

        下午發燒39.5c,吃了退燒藥后燒完2小時又發燒39.8c。當晚去了醫院打退燒針,退燒后兩小時又發燒。

        后來醫院打了消炎針,直到11月3日早上又開始發燒39.8c。又打消炎針后來退了。

        .期間拉便便蛋花樣,醫生有開藥同咳嗽藥一同吃。

        11月4日身上起紅點,醫生說是正常現象。

        11月5日晚上寶寶睡不安,.吃奶后吐出來,咳嗽加重一點。

        11月6日早上拉稀有加重,下午去醫院醫生又開點滴針,其中有一瓶打完臉紅口干。        

        目前寶寶情況:不安,不思飲食,偶爾咳嗽有痰,有鼻涕,低燒,便便還是蛋花樣。

        跪求先生急診斷一下。

水先生18:25:13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日期: 2011-11-8

患儿妈妈15:29:40

        先生,幫幫我寶寶吧。

        昨晚又發開始低燒.今天早上38.5c,拉稀,去醫院又讓打針了。

水先生17:30:26

        性别,出生年月日(注明是农历,还是阳历)

患儿妈妈17:30:41

        男,2011.2.15(阳历),8.5个月

水先生17:33:33

        出汗的情况?

患儿妈妈17:35:30

        晚上低烧出一点汗后好一点,反复这样。

        早上宝宝发烧38.5,拉稀。

        他奶奶说今天下午一直在出汗,睡觉也出。

水先生17:37:15

        打了退烧针?

患儿妈妈17:38:11

        早上没打退烧针,茶碱,补液钾、钠类。

水先生17:38:48

        发烧几天了?

患儿妈妈17:39:36

        10月31日晚上开始高烧,反复到星期五。

水先生17:39:53

        一直反反复复了8天?

患儿妈妈17:40:19

        是的,隔了两天昨晚又开始低烧。

        医生说是支气管炎引起的。

水先生17:40:56

        11月4日身上起紅點醫生說是正常現象.?

患儿妈妈17:41:11

        拉肚子是病毒感染到肠道。

        是的,说是烧完病毒出来了,起红点后就不会再烧了。

        可是昨晚开始又低烧

水先生17:42:09

        拉肚子几天了?

患儿妈妈17:42:26

        11月2号开始。

水先生17:42:41

        每天拉几次?

患儿妈妈17:42:47

        三、四次。

        医院有开药,加消炎药一起吃。

水先生17:43:21

        你孩子都被你折腾得不成人样了。

患儿妈妈17:43:41

        没办法。天天往医院都跑怕了。

水先生17:44:35

        请用下方:


处方:桂枝人参汤


患儿妈妈17:44:35

        医院开的益生菌的杜拉宝,吃了还是一样拉。

水先生17:45:21

        这个是一剂的量,今天服用完2剂。明天反馈效果。

水先生17:47:12

        除了我开的药,其他的都停了。

患儿妈妈17:47:19

        现在去买药晚上能服完2剂吗?

        一剂煮多少水?

        好。停其它药。

水先生17:48:05

        200毫升水,水开后小火10分钟。

患儿妈妈17:49:52

        隔多久喝一剂?夜里他睡了能喝吗?

水先生17:50:41

        现在马上吃一剂,睡觉前吃一剂。

患儿妈妈17:53:01

        医院不让喝奶,可是他只喝奶不吃稀饭,不喝水,什么都不吃,要注意其它什么吗?

水先生17:53:19

        马上吃药。

患儿妈妈17:53:27

        好的。

日期: 2011-11-9

患儿妈妈08:44:31

        先生,早上好。

        我寶寶昨晚喝第一劑藥,基本是吐完。

        第二劑睡前喂了一半,又吐了。等他睡后喂了一些,4點起來餵了一些,7點起床后喂了一些,現在只剩下一點點了,等他睡了再喂。

        目前寶寶情況,早上起來拉便便不全是蛋花樣,有點是糊樣,不發燒,還是不思飲食,尿有點偏黃。昨晚睡覺不鬧,也沒出汗,偶爾咳嗽有痰(支氣管炎)。

水先生10:13:03

        不拉肚子了?

患儿妈妈10:25:06

        不拉,早上起來的便便是糊樣,加一點點蛋花樣。

水先生10:26:25

        今天没有再发烧了,就证明药已经对症了。

患儿妈妈10:28:35

        太感謝先生,沒燒了。醫院要他今天還要再打點滴的。

        幸好有你,現在馬上再去買2劑。

        謝謝您。

水先生10:28:55

        再去吊水,你孩子就完了。

患儿妈妈10:29:24

        知道,所以不敢再去医院了,馬上找了你。

        你一定有辦法幫我寶寶康復的。

        先生,我寶寶剛剛吃奶太急,一咳嗽就吐了。.

        喂藥也吐,只能等他睡了時慢慢喂,這2劑藥,今天喝完是嗎?

水先生10:41:33

        对。

日期: 2011-11-10

患儿妈妈10:35:29

        先生,我寶寶昨天下午拉了和早上一樣的便便,不全是蛋花樣,有點是糊樣。

        昨天的藥吃完了。他現在的情況是,有點想吃東西,早上沒拉便便,痰鳴音好象不明顯了,不咳,不燒,不吐,尿比起昨天沒那麼黃。

        就是昨晚睡覺不安,老是醒。

        麻煩先生看一下,謝謝。

水先生10:37:04

        只要没有再次发烧了,就已经很好了。

患儿妈妈10:37:28

        還需要喝藥嗎?

水先生10:38:24

        方子不需要调整,今天再吃2剂。

患儿妈妈10:38:44

        好,謝謝。

日期: 2011-11-11

患儿妈妈09:13:48

        先生,我寶寶昨天的藥吃完了。

        他現在的情況是,便便正常。痰鳴音不明顯。不咳。不燒。不吐。尿正常。睡覺也正常。還需要喝藥嗎?

        聽不到痰鳴聲支氣管炎算是好了嗎?謝謝。

水先生09:15:39

        今天再吃1剂,就不需要再吃药了。

患儿妈妈09:15:47

        好的,謝謝。


水中火:        

        原文《伤寒论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此条的关键在后面的 “表里不解者”,原文给出了由于错过太阳病初发期的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的三个治法而出现的坏证的补救方法。

        张仲景云: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汤不可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患儿经过一番治疗,不仅太阳外证未除,又增加了太阴下利证。故云:“表里不解者”。处以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

         桂枝4,甘草4(炙), 生白术3,党参3,干姜3。

        其实关于下利。张仲景对其论述,仍然是以病证为转移,步步设营。一个萝卜一个坑,稳扎稳打。
        

        仲景云: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泻心汤的君药就是黄连、黄芩,泻心,病位在心,居上焦。故此下利症结在上焦。也相当于半个葛根黄芩黄连汤

        理中汤,理中焦,故此下利的症结在中焦。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桂枝。

        赤石脂禹余粮汤所治在下焦。

        仲景把病症同方剂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了方以病证而立,方与病证一体的有机联系,开创了辩病证而论治之道。同时深刻揭示了人体疾病的演化传变规律,这才是上工的水平。

        不知道疾病的演化传变规律,治未病永远也只是一句空话。


七月老虎按:

        表邪未解,打针又致中焦虚寒,故用桂枝解表,理中汤温中祛寒。表里两解,以里为主,利止表解。

        先生长于辨证立方,投剂则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