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女孩早上起床头晕一例

 xmjulytiger 2022-09-03 发布于云南
原创:水中火

2022年

9月03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经方辨证问诊单:

所在省市:广东省广州市

性    别:女,

主症特点:

        1.从6月初开始只是干咳几声,食欲减退,大小便处红红的一圈,会痛,睡觉把肚子露出来,怕热,有眼屎;

        2.后来是吃了点冰淇淋就转成有痰的咳,基本都是早上起床咳,吃了西瓜就会半夜也咳几声,吃些上火的东西也会加重咳(期间有口腔溃疡两次);

        3.一周前就听到她早上起床时说头晕,起床后还要躺在椅子上,拉起来时就说头晕;

        4.现在早上起床时会咳嗽几声,有痰音,只要是躺着起来就说头晕(坐车一直容易晕车,头上大汗),不易入睡,上眼皮一直是肿的,大便前干后湿,尿黄(平日晚上最少要揣一次尿,不然就尿床),食欲正常,吃素多,怕酸喜甜;

        5.昨天吃了些荔枝,晚上睡觉有些啼哭,晚上怕热,肚子总露在外面,唇相对前天较红。

现正在服用的药:

        无。以前经常会煮些谷芽、麦芽、鸡内金的水消食,近两个月没煮了。

哪些情况能加重病情:

        吃冰或热气的食物

是否接种过什么疫苗?何年何月何日接种的?:

        疫苗国家要求打的都有打。

发病的时辰:

        早晨起床咳,躺着起身时说晕。

面色:

        黄

眼象:

        色青,有黑点

出汗情况:

        白天汗,睡后出汗,活动时出汗

部位:

        背汗

目:

        肿,黑点,眩晕

口:

        溃疡

头:

        晕

饮:

        少,喜冷饮,喜甜

食:

        多,喜米

睡眠:

        不易入睡

小便:

        浑浊

七情何者为重:

        喜悦


QQ问诊:

日期: 2013/7/2

患者妈妈12:45:24

        帮我女儿问下诊:

        最近有些咳,还听到说头晕,关键是现在躺下起来就说头晕。

水先生14:47:20

        多久了?

患者妈妈14:47:31

        有一个多星期了,起床的几声咳有一个月了。

水先生14:48:24

        起床头晕,其他时间头晕吗?

患者妈妈14:48:55

        只要是躺下起来就听到她说好晕啊,玩的时间没听过她说,从小坐车一直容易晕车,头上大汗。

水先生14:54:30

        一个星期了,天天早上起床说头晕?

患者妈妈14:55:11

        是的,早上起床会说,只要是躺着起身就会念,昨晚也听到她说了。

水先生15:06:20

        注意了,荔枝,冷饮这些东西不要吃。

患者妈妈15:06:45

        知道了,咳嗽我也想着她自己好,所以拖了一个月,主要是现在晕。

水先生15:07:42

        大便的情况如何?

患者妈妈15:08:40

        大便一直是前面很干,后面湿,经常把屁股撑破。

水先生15:10:11

        能天天排大便吗?

患者妈妈15:10:22

        会,只是小孩贪玩,不会一次排干净,蹲一下就不蹲了,很少看到后面拉湿的。

水先生15:11:59


处方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从后面的服用效果看,是个失败的方子,范围《伤寒杂病论》)


        每日1剂,连服3天反馈。此方晚饭后1小时服用。

日期: 2013/7/5

患者妈妈18:36:30

        先生好,我女儿的药已经吃完了。

        早上起床时还是听到她说头晕;

        咳嗽在早晨起床晚上睡觉前还会咳几声;

        痰音相对轻些了;

        大便就今天沒拉,昨天说拉的屁股不疼;

        食欲精神正常。

水先生20:06:37

        在吗?


处方二:小柴胡汤


        1剂药煎煮好后,分3次热服完。连服2天,第三天反馈。

日期: 2013/7/8

患者妈妈18:03:07

        我女儿的药今天也吃完了。

        这几天没听到她讲头晕了;

        咳就还有一点。 

        我小孩的还吃药吗?

水先生18:05:34

        好了。就不用吃了。


水中火:

        方一其实开的其实就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但患者服用后的效果不尽人意。

【网友】

        患儿坐车一直容易晕车,痰湿体质比较明显,初起咳嗽应属外感误治,使用了一些寒凉的药物,咳嗽未去,反而加重了脾寒,痰饮内生,眼皮属脾所主,故上眼皮一直是肿的,痰饮上犯清窍,故而头晕,“晚上怕热,肚子总露在外面、不易入睡”此为里寒外热,阳不入阴,口腔溃疡亦为中寒所致,治当辛以泻脾,方选小泻脾汤,辛味药可以泻脾散肺,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水中火】

        肺气不降的原因是因为肺热。

        经云: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之主。

        热空气都是升的,所以热气球能升天,肺因为热,所以不降。而肝因为寒,则不升。

        起床的时候,是卯时。卯时对应的是木,也就是肝,这个卯时,也是麻雀一天中叫得最欢快的时候。

        卯时,男人的阴茎会不受控制的勃起,这个称之为晨勃,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现象,西医的课本里面也描述了晨勃是从婴儿开始就有了。

        但是为什么卯时会出现晨勃,西医教材注明:原因不详。

        麻雀在卯时叫得最欢,所以麻雀可以治疗阳痿。

        患者的头晕,我开始考虑的是水湿,用了苓桂术甘汤,结果效果不显。

        再反观患儿的问诊单,联系到卯时,考虑肝气实,所以调整为用小柴胡汤泻肝。

        另外,我强调一下,由于肝所致的眩晕,肝实和肝虚都会出现眩晕,这个我曾经在医案里面强调过。

        伤精患者由于挥精如水,肾藏精,先把肾掏空了,水不能生木所致的眩晕。这个一般是由于肝虚所致的眩晕。

        第一个思路失败了,可以考虑第二个思路,医圣张仲景也有二次处方的条文论述。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必腹中有瘀血著脐下也,下瘀血汤主之。


坛友互动:

【网友】

        如果用了苓桂术甘汤,可仍然没有效果,那么,是不是提示病位未影响到脾?所以没必要用干姜、桂枝,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未到使用的时候。

【水中火】

        我的用药习惯是,先抓主要矛盾。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加减而成。我先确定了主方,如果感觉加减的必要性不是很强的话,这种情况,我一般会使用原方。

【网友】

        患者咳嗽出汗呢是要怎么解释?

【水中火】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后世治疗咳嗽比较有成就的是唐步祺和彭子益。

【网友】

        还是因为判断有外感所以选小柴胡的,小柴胡里有黄芩。先用了苓桂术甘,未必无效。

【水中火】

        外感,由于外邪打破了身体的五行平衡,的确会出现肝实。

【网友】

        请教先生,小柴胡汤泻肝如何泻肝?辛补肝,酸泻肝,柴胡汤是如何泻肝的啊?

【水中火】

        小柴胡汤的原方名大阴旦汤《汤液经法》,有芍药。肝以酸泻之。芍药味酸泻肝,柴胡黄芩味苦,泻心,实则泻其子,泻肝必泻心,泻心需泻脾。所以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泻脾。木生火,火生土,清楚了没有?

【网友】

        所以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泻脾?

        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

        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楼主最近劳神了打错了很多东西保重身体啊!

        1.病心致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

        盖心气之伤,由于肝气之不足,补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1归芍同用 2柴胡黄苓同用

1是平肝 2是清胆当归为补肝阴之药黄苓为清胆浮之药。

        2.他的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实脾可能楼主打错而已!

        就是补脾!为什么要实脾请看难经

【水中火】

        您好,单独看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这5味药,是个3甘2辛,是个补脾的结构。

        实则泻其子,心之子是脾。脾是以辛为泻,加上甘味的药,辛甘化苦,化苦则能泻心,心以苦泻之。

【网友】

        我明白你在泻心,我说的是治肝先实脾,实脾的意思正是辅行诀里的补脾结构,但你打泻脾?(多数医家称实脾吧)作用是如你说的泻心!

【水中火】

        多亏贤者看出来了“所以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泻脾。”

        这样的提法不够严谨。正确的是:

        小柴胡汤的原方名大阴旦汤《汤液经法》,有芍药。肝以酸泻之。芍药味酸泻肝,柴胡黄芩味苦,泻心,实则泻其子,泻肝必泻心,泻心需泻脾。所以半夏生姜味辛泻脾,佐党参炙甘草大枣味甘,辛甘化苦,化苦又能泻心。木生火,火生土。


七月老虎按:

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

        http://www.zysj.com.cn/yianxinde/7/74396.html

        张庆祥老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博士生导师。他通过对《伤寒论》小柴胡汤方义、加减及半表半里概念的分析,认为小柴胡汤是一外可清热散邪、益气解表,内可调理肝脾、和解少阳、清化湿热的方剂。笔者侍诊师侧,亲眼目睹老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内伤外感各种疑难杂症,每获奇效。遂将其对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方 义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张庆祥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调理气机,并常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气机条畅的重要性。《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方中柴胡升举阳气,疏肝解郁,“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原方用量八两为君,“且方中七味药中,半夏、黄芩俱在可去之列,唯不去柴胡、甘草,当知寒热往来,全赖柴胡解外,甘草和中”(《伤寒来苏集》)。黄芩苦寒泄热;半夏辛开苦降,配柴胡则升,配黄芩则降,且有降逆和胃、辛开苦降之效。另外,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补中气和营卫,降逆止呕,健脾培元,使正胜邪却,扶正不留邪。诸药合用,使气机有上通下达,和调内外之功。且其在调理肝与脾胃之时,亦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

加 减

        若兼见脾虚乏力者,加香砂四君子汤以补气行气健脾;伴脘痞痰多者,加平胃散以行气除胀;伴恶寒鼻塞者,加桂枝、白芍以解表调和营卫;伴项强不舒者,加葛根、羌活以舒筋散寒;伴失眠多梦者,加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伴头晕恶心者,加天麻、白术等以祛风化痰;伴带下色黄属湿热下注者,合二妙散、三妙散及生山药、芦根等以健脾利湿清热。

主 治

        《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由该条文可知,病位已离表而欲达里,然并未至里,而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之半表半里,然半表半里绝非表里之间的膜原而已,从148条纯阴结全属里证,阳微结则既有表证又有里证,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来看,半表半里当为少阳枢机游移不定,既涉表,又及里,则此方临床应用广泛当在情理之中。

        另外,六经辨证理论用三阴三阳概括脏腑、经络及气化功能与病理演变。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属肝络胆。而肝胆相表里,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小腹,斜行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注肺,并上行连目系,达巅顶,环口唇。故邪在少阳经络所生病者,常会涉及多个脏腑,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肝胆经循行部位的症状,以及肝胆本脏腑病证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功 效

        小柴胡汤方首见于《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根据仲景之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可用之和解少阳、益气解表、调理肝脾,清化湿热等。

        和解少阳 治疗邪入少阳以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症的半表半里证。邪在少阳,胆火内郁,见口苦、咽干、目眩之三大症,用之准确,效若桴鼓。

        解肌发表 治疗邪入少阳的寒热往来证。《伤寒论》第98条所言,此时邪在少阳,正邪交争,旋退旋进,故寒热往来。张庆祥认为少阳少血,不可发汗,太阳证虽未罢,因邪入少阳之象已显,故不用桂枝而择柴胡益气解表 用以治疗虚人外感,气虚发热证。小柴胡汤中有人参,为补气之要药,配伍甘草、大枣,故虚人外感时,张庆祥每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而获效。

        调节气机 用以治疗中焦气机失调所致的肝脾不调及肝胃不和证。《金匮要略》开篇即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临床脾胃病的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方中柴胡为疏肝解郁之主药,且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四药合用,固护中洲使脾旺不受邪,随证加减,疗效甚佳。

        清化湿热 治疗中焦气机斡旋失常,津液代谢输布障碍,郁而化热引起的中焦湿热及上焦痰热证。脾主升而胃主降,脾脏喜燥而恶湿,胃则喜润而恶燥,但若脾胃虚弱,运化无权,酿生痰湿,久则蕴生湿热或痰热。方中黄芩、半夏清热燥湿,为燥湿化痰除湿之品。张庆祥临床常用此方清化湿热,化痰开窍,治疗酒客湿热内扰之胃胁胀痛、痰热扰心所致失眠多梦,以及湿热下注之尿赤带黄等。随证化裁,邪正兼顾,则痰湿去,脾胃健,且祛湿而无伤阴之弊,正中湿热缠绵难愈之机。

病案举例

        陈某,女,55岁,因失眠数年,于2009年9月11日就诊。素有心脏病史,入睡困难,易醒,醒则心烦,伴身热汗出,时发心悸,口苦口臭。舌体胖大,苔白微厚,脉弦滑弱。证属痰热内扰,肝郁心弱,治以清热化痰,解郁安神。方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味。处方:柴胡15克,酒黄芩9克,青皮、陈皮各9克,姜半夏9克,生晒参10克,茯苓12克,苍术、白术各12克,元胡9克,鸡血藤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砂仁6克,生甘草3克,炒栀子9克。6剂,姜、枣为引,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入眠好转,醒后可以复睡,心烦减轻,唯时有心悸,口苦有味,汗出身热,纳可,时头痛,呕吐。舌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微厚,脉细弦弱。方药对证,湿热象已减,但病机仍在,故效不更方,去苍术、白术之温燥,栀子之苦寒,针对其高血压的伴见症加钩藤15克,以平肝潜阳,加益母草18克,以活血利小便,导热下行。6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药后睡眠好转,头痛呕吐未作,心烦减轻,现入眠难,汗出多,汗出时心烦身热明显。舌象同前,脉弦滑。痰热症减,因病人处于更年期,阴虚内热为主要矛盾,故去钩藤、益母草,改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加丹参12克活血通脉,青蒿9克、地骨皮12克清退虚热。6剂,煎服法同上。

        后以上方为基础方调理,睡眠正常,余症亦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