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慢性腹泻痢疾一例

 xmjulytiger 2020-06-30
原创:水中火

2019年

3月10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微信:1679066972


经方辩证问诊单:

所在省市:北京

职 业:学生

婚 否:

性别,年龄:男,15.5岁

现在主要症状:

        每次都以拉肚子开头,早晨拉得厉害,一起床就不停的拉,大概拉上4或5次后缓解。上午再拉4或5次,下午再拉3或4次,晚上2-3次。基本上就是这个频率。

        吃西药(整肠生、思密达和枫蓼颗粒)后2-3天就会好,然后下周接着来。

        吃中药吃过生姜泻心汤、真武汤、黄莲汤、小柴胡颗粒等。每次如吃中药也需要2-3天才能好。然后头晕结尾,吃中药好。

主症特点:

        拉肚子、头晕。拉肚子后总会头晕。打隔、下腹痛。

现正在服用的药:

        附子理中丸1天,真武汤2天,第4天还拉改西药整肠生、思密达和枫蓼。

哪些情况能加重病情:

        好象感觉每次是累一点后,他就要吃一些肉,然后就开始了。

是否接种过什么疫苗?何年何月何日接种的?

        凡需接种的疫苗都种了。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从2013年11月,以感冒开始。然后就头晕(到过很多个医院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身体器官上有任何问题)。

        每次头晕在床上睡2天就不晕了。然后再循环(基本上每周都是这样)。

        后来吃真武汤头晕有缓解。这种情况大概有2年多,到2016年的冬天开始拉肚子。开始不严重,1—2天就能好,一般吃生姜泻心汤、黄莲汤就能好。

        后来到2017年春天开始严重。有时候3-4天才行。上述中药不是很有效后,改西医,开始也还见效,但几次后也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2016年11月、12月严重。

        2017年3月和5月严重。

发病的时辰:

        早上严重。只要一起床就开始拉。一般6.30起床。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

        拉稀(不成型,然后拉水)打隔,肚脐下两指痛,肚子有肠鸣。

西医病名: 慢性肠炎

发病季节:冬季、春季

面色:

        白,青,无光泽

眼象:

        有血丝,眼下颜色发青

出汗情况:

        少汗,睡后出汗,活动时出汗

部位:

        头汗

目:

        血丝

鼻:

        少量流涕

咽:

        干

胸:

        闷,胀

胁:    

        胀

腹:

        痛,有肠鸣音

心:

        烦

头:

        昏,全头

项:    

        僵

足:

        凉

足趾:

        凉

饮:

        少,喜甜 

食:

        少,喜米,厌油腻

睡眠:

        多,平时易困倦

大便:

        次数:多次,不成型或拉水,不成形,感觉总欲大便,但便出不爽

小便:

        次数少,量少

房事:

        无 ,不遗精

身体有如下症状:

        打嗝,腹泻,心烦,嗜卧。

七情何者为重:

        都不明显。

过去曾服过的药物及疗效:

        中药:生姜泻心汤、真武汤、黄莲汤、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

        西药:整肠生、思密达、枫蓼颗粒。

体温:36.5度 

呼吸:正常 

心率:心跳时快时慢。快时每分102下,慢是每分78下。脉跳动不平均,快两下慢一,前两天重按无脉。昨天好一些。 

血压:应该正常吧

QQ问诊:

处方:三物备急丸


日期: 2017-07-04  

水先生19:38:05

        今天情况如何?

患儿父亲19:39:38

        您好:今天拉了一次,正常,而且肚子不疼了,能认为是好了吗?

水先生19:44:23

        忌口。

        再观察2天。

        现在夏天了。瓜果很多,你娃娃的肠胃受不了。

患儿父亲19:46:13

        好的,一定忌口,要是能彻底好了,就太好了!

        真的非常感谢您!!!

水先生19:46:22

        观察。

患儿父亲19:47:13

        好的,两天后我再向您汇报病情,感谢!

日期: 2017-07-06  

患儿父亲19:23:54

        水先生您好:孩子这两天大便正常,肚子不痛,都正常。

        您看能说好了吗?

水先生19:25:32

        你再观察2天。

        忌口。

患儿父亲19:25:48

        马上孩子学校组织去外地社会实践活动,他是不是能去。

        好的。

水先生19:26:05

        不能去。

患儿父亲19:27:12

        哦,您觉得孩子还不稳定是吗?

水先生19:27:31

        对。

        怕在外面乱吃东西。

患儿父亲19:28:13

        好的,明白了。

日期: 2017-07-08  

患儿父亲19:37:57

        水先生您好:这两天大便正常,没其他反应。

水先生21:25:50

        再观察2天,应该好了。

患儿父亲21:29:36

          好的,两天后我再向您汇报病情,谢谢您!

水先生21:29:46

        忌口很重要。

患儿父亲21:30:18

        好的,一定,谢谢您!

日期: 2017-07-10  

患儿父亲21:18:39

        水先生您好:孩子大便正常,没其他反应,应该是好了吧!

水先生21:18:50

        还继续忌口。

患儿父亲21:19:24

        好的,谢谢您!非常感谢!


水中火:

        这个患者使用的是《金匮》仲景三物备急丸

        遗憾的是,历年既久,圣道失传,此救急方已经被后世的中医遗忘了。现在的药店已经不办此药,巴豆霜也只能在中药材批发市场或者网上邮购。

        经方的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其能救急。所以一些治疗效果确切,比如麻黄、桂枝、附子、石膏、皂荚、芒硝、大黄、甘遂、乌头,巴豆等峻药的灵活使用,就能作为衡量一个经方家能力大小的标准。

        遗憾的是,张仲景三物备急丸在今天竟陷入无人能用的局面。 

        巴豆乃治泻痢良药,这些黏滑冷积滞塞在肠壁,便导致泻痢反复难愈。你若用寒下之芒硝、大黄,这些寒痰留饮更下不了,如雪上加霜,这时你用温下之巴豆,方能如春阳融雪,长通腑畅,寒去痢止。

        患者父亲给儿子炮制巴豆霜的时候,没有把巴豆油吸干净,导致第一次吃后大泻下好多次,后喝冷水才止。


        仲景三物备急丸:疗心腹诸猝暴百病方。
        大黄、干姜、巴豆霜(各一两去皮心熬别捣如脂)。
        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杵,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坛友互动:

爱中医654321 发表于 2017/7/15 11:58
        冷积的话,为什么大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加大黄不行?

水中火 发表于 2017/7/15 15:35:18 

        患儿的情况不是一般小通能通得开的,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就像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除。

爱中医654321 发表于 2017/7/15 16:14
        奥,把胃肠道形容为下水道,三物备急就像热性强力洗涤剂。先生,药物组方能讲一下吗?既然有巴豆,为什么还用大黄?反佐?

水中火发表于 2017/7/15 16:53:10

        大黄味咸,巴豆、干姜味辛。咸辛除滞。

        经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历代医家对经文中五苦六辛的含义,从未有能注释者,究其因实乃不明仲景撰著之旨,造成的结果。

        攻下派大医张子和,对五苦六辛一词解读为:“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

        似是而非,严重脱离临床实际。名医尚且如此,况其下者乎?

        其实,归根到底经方反映的精神实质就是古之最重要的五味合化学说

        即:辛酸化甘,咸苦化酸,辛甘化苦,酸咸化辛,苦甘化咸。

        兹举例说明如下:麻黄汤的作用通过汗出驱邪外出。方中杏仁(味苦),与甘草合化的咸味恰好能弥补汗出对身体的津液消耗,因为咸能生津嘛。由此可知,经方配伍有不可思议之妙,非药物的功效所能解释清楚。这里面好比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是反应物和反应的产物对治疗共同起到了作用。这样一来,药物的性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余细观古中医经典《神龙本草经》对药物的阐述,开明就言药物的性和味,而从不言药之归经,因为你只要知道这个药是酸的,就能知道其有泻肝,补肺,收心(经云:心苦缓 急食酸以收之)三个治疗作用,其他的诸如咸,辛,甘,苦以此类推。归经纯属多此一举,后世中医专门就喜欢做这些无用功,把中医复杂化,更使得后学无所适从,只知道纠缠什么论阴阳啊,元阳啊之类的,把中医文学化,脱离临床。用唐以后的中医理论解释上古中医经典不和亦是必然之事。更有些天才,把古中医四大经典归结为扶阳二字。

        辩五苦六辛中五苦的正确解释是苦温,苦热,苦寒,苦凉,苦平,是对苦味的五种药性归纳。六辛的意思是辛温,辛热,辛寒,辛凉,辛平,还有一个特殊的生附子,生川乌的大辛大热,是对辛味的六种药性归纳。

        为什么神龙氏要尝百草呢?因为只有尝才能知道药物的性和味。民间一些草医,只要一尝,就能大概知道草药的功效。这才是中医朴实的本来面目、

        《吕氏春秋·本味》载经方开山祖师爷伊尹比喻中医治疗的方法曾说: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也是强调了味对治疗的作用,具体是:辛苦除痞(例:栀子干姜汤),咸辛除滞(例:大黄附子汤 三物备急丸),甘咸除燥(例:调胃承气汤),酸甘除痉(例:芍药甘草汤),苦酸除烦(例:栀子豆豉汤)。今笔到于此,学者深思之。扶阳只不过强调了辛味的治疗作用。而经方经典中医强调的是五味的调和。

一阴一阳 发表于 2017/7/15 18:38
        这个方子真是想不到,都把这部分忽略了。先生使用的剂量多少,患者服用后有什么反应?

水中火发表于 2017/7/15 23:35:06 

        第一次服用,巴豆油没有吸干,大泻下很多次。共吃了2次就好了。第一次0.5克。第二次0.2克。

ydoing1 发表于 2017/10/9 22:15
        请问先生:1-巴豆是如何教患者吸油的?2-方子如何服用,用丸剂吗?如果是用丸剂,可否也可以用汤剂?

水中火发表于 2017/10/10 08:15:24

        巴豆只能做丸剂。

ydoing1 发表于 2017/11/8 09:29
        请问先生,患者拉肚子后为什么会头晕?

水中火发表于 2017/11/18 19:09:23 

        患儿头晕,我考虑还是肝脾的问题。拉肚子会导致中气下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