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思维方式

 闻道录 2020-06-3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能动的、创造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外在显现。一方面,思维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因而必然影响着文化的创造,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人们自觉创造的产物,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获得了自身生命的同时,又必然反过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也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再创造。

因此,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精华与糟粕,都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传统思维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我们认为,它主要包括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三种思维方式。

从思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辩证思维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都已经自觉的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来认识世界。在中国,古代的《易经》、老子、孔子、庄子和荀子,也都变现出较深刻的辩证思维。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思维主体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非逻辑、非理性的形式,试图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从思维发展史来看,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是在直观与体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观即对事物进行整体的观照所产生的感觉;体悟则是以心观物,以过去的惊艳为积淀,对事物进行感悟和体验。因此,直觉思维既有直观性,又有体悟性,是直观与体悟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表现在思维方式上,中和思维既反映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共性,又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所谓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式。

从思维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和思维是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一种特殊体现,也是古人对哲学中介的思考。辩证思维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从对立统一来看,对立面的转化有个关节点的问题,从事物的发展变化来看,事物的发展变化还有个度的问题。中和思维正是对事物关节点和度的把握。

中和思维凝聚了古人对哲学中介的思考。中介是事物之间互为联系和转化的凭借条件和彼此沟通的桥梁,也是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节点。中和思维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握了事物转化的关节点,强调了度的重要性,因而它有助于克服“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

声明:本文系转载,作者不详,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