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司制度的最后时代,留在镜头中的末代土司影像 云南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土司的历史,700多年的云南土司制度构成了云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民国时期曾经统计有109家土司,分布于当时云南的37个县。【图为第25代干崖宣抚司末代土司刀京版,抗战时期组织乡勇开展敌后抗日斗争,解放后成为德宏州第一任州长】 明清时期的云南地区土司众多,虽然中央封建王朝会任用土司来维护西南边疆稳定,但也是彼此防备。经过明朝正统年间的三征麓川、万历年间的播州之役、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等多次战争,很多大土司的势力被灭,所以清朝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的推行较为顺利。【图正中为第28代南甸宣抚司土司刀樾春(龚绶),解放后担任第一任德宏州副州长】 清朝也没有彻底废除土司制度,当时以澜沧江为准,有“江外宜土,江内宜流”的规则,所以云南南部很多土司被保留下来。【图为30年代第23代耿马宣抚司末代土司罕富廷,1979年卒于台,在当时,包括今德宏、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在内的傣族土司地区,耿马土司就其规模都可算得上首屈一指】 民国时期,当时是设各设治局来管理各土司。譬如,梁河设治局下辖的南甸宣抚司、盈江设治局下辖的干崖宣抚司、陇川设治局下辖的陇川宣抚司、潞西设治局下辖的芒市宣抚司和遮放副宣抚司等等。1956年,土司制度被彻底废除。【图为拍摄于1935年的勐角董土司罕华相,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沧源县大部和缅甸的勐冒地区】 图右为勐角董末代土司罕富民,是上图罕华相之子。抗战时期,罕富民在佤山一带从事抗日斗争,解放后被推选为省政协委员,其后正式被任命为沧源县副县长。60年代末去台,1982年卒于台】 图为孟定土司罕中兴,孟定土司,从元朝至解放为止,共历经近700年。明朝正统10年,孟定土司由刀氏改为罕氏。历代孟定土司府均设在耿马县孟定镇。 图右为第28代孟连末代土司刀派洪,其孟连宣抚司署所在地——娜允,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被列为傣族历史文化名城。 这张摄于30年代的图片中右侧男子为刀秉忠,他是第27任孟连土司刀派永之婿,职务是土司府的议事庭长(世袭),这个职位是土司之下第一人。 图为摄于30年代,图正中的是第20代遮放副宣抚司末代土司多英培,他的妻子是南甸土司龚绶二女儿。解放后历任遮放区区长、潞西县副县长、德宏州政协副主席。 图左为勐卯末代土司衎景泰,图右是芒市末代土司方御龙。衎景泰,第18代勐卯末代土司,解放后历任保山专区联合政府副主席、瑞丽县县长、德宏区副主席、德宏州副州长,云南省政协委员;1947年24岁的方御龙成为芒市末代土司,但手中无实权,1983年从缅甸回到芒市,担任县政协副主席,这张两位末代土司的合影,应是拍摄于83年-85年期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