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宅家勤思虑 读书省晨昏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不久前,一张武汉方舱医院“读书哥”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悄然走红:躺在病床的“读书哥”,正专心地看着书,仿佛身边的纷繁嘈杂都与他无关。不少网友感慨,这张照片就像一束光一样,照进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安抚了无数人因为疫情所带来的烦躁。   
你有多久没读书了?这是一个灵魂拷问。中国人历来爱读书,据媒体报道,最新的统计数据是全国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67本。你拖后腿了吗?如今是“屏”时代,大屏小屏已看不过来。这是潮流。然而,海南有一群爱书人趁着“宅”时光,品品书香,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里跳出来,开卷有益。
跟着海南日报记者一起来看看爱书人在这段蜗居家中的悦读故事吧。

作家梅国云 | 在阅读和创作中反思灾难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英国作家毛姆写过一本书,书名叫作《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二十三篇文章组成,一共分成三个主题: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梅国云

毛姆的思考与海南作家梅国云的近日反思何其相似。最近宅居家中,梅国云一直在阅读和思考灾难问题,在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作品《猫的摇篮》中若有所思。他说,《猫的摇篮》是部小说,写的是科学家造出“九号冰”导致世界毁灭的具有反思意义的故事,该作品的价值在于尖锐批评缺乏生命意识和道德精神的冷血科学家。 

《猫的摇篮》

“霍尼克博士是一位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就发明出了‘九号冰’。这个人从来不关心社会,也不关心别人的生死,在他的脑子里,在他的情感中,没有正义邪恶。他研制核材料‘九号冰’时根本不去考虑这样的超级危险品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他只是为了好玩,为了满足自己的乐趣。结果,不仅他自己最先成为发明的牺牲品,还给人类带来万劫不复的重大灾难。”梅国云感慨道,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当一个科学家一方面完全没有人文精神,一方面又拥有着非凡的发明能力,那是多么可怕。    

“这部小说给我的启示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道不能僭越天道,人类要顺应自然。”除了阅读和思考,梅国云还创作了不少梅式漫字。梅式漫字是梅国云独创的笔外意象,结合书法和绘画,阐释包括宗教、哲学、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含义。每幅作品都有着难以置信的想象和构思,在网络上曾创造单幅作品2000万人次的最高阅读纪录。    

疫情期间,梅国云笔耕不辍,亦将他阅读而得的思考反映到梅式漫字之中,在网络上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例如,在表现医护人员的英勇时,梅国云的梅式漫字会用汉字“肺”和“医”“护”三个字组成的图片为他们点赞;会用“疫”字组成的圆形象征新冠肺炎全球蔓延,旨在说明我们大家必须树立命运与共的理念。 

  梅式漫字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所言,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对梅国云来说,阅读还真的是可以给自己安置一个小小的避难所,能让他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拓宽灵魂的广度和宽度,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引发思考和反思。“我现在也在构思一篇短篇小说,是关于人的欲望方面的主题。”梅国云说道。



学者海滨 | 苏轼为疫情按下的三个暂停键

海滨

“一场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给国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经历了口罩的热卖哄抢,也见证了白衣天使的浴血奋战。大多数人,终归还是打消了出门聚会的心思,放下了抱着数十天的手机电脑,静下心来做些工作,读点好书,陪陪家人。”今年春节长假,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学者海滨带着学生“云阅读”苏轼,还引导学生写了10余篇抗疫相关推文,给浮躁的自己按下一次暂停键。 

之所以选择在长假期间重读苏轼,是因为他们认为苏轼曾在人生中被无数次按下暂停键,为走出疫情阴霾指出了方向。“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在海滨的引导下,学生王宏民悟出苏轼按下的第一个暂停键便是“暂停下来、陪伴家人”。刚刚提到的这句古诗写的就是苏轼思念北方的亲人,想到了弟弟苏辙。    

“这次长假,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家人,不需要等到中秋节再来感叹‘人有悲欢离合’,家中饭桌上的食物从过年期间的丰盛,到现在的简简单单。从没有人会抱怨菜少酒贱,全家人依然幸福地在一起吃饭,聊天唠嗑。这样的机会我们理应倍加珍惜。”王宏民感慨道。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海滨与他的学生,从苏轼其余的作品中领悟了东坡按下的两个暂停键:“暂停下来、做些实事”和“暂停下来、保持乐观”。他们从天生乐天派苏东坡身上汲取了很多养分和力量。    

在他们看来,宅家的我们,完全可以将这场疫情视作一场风雨,任凭它穿林打叶声,何妨我弹琴复长啸。就算没有买到足够的口罩,凭借一身睡衣宅在家中,读书悟道写文章,不给家国添麻烦,我们也一样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除了悟出苏轼为疫情按下的三个暂停键,海滨和他的学生们还从书中读到苏轼为官期间带领老百姓抗灾救灾、求医问药、建设医院、推广药方、收养弃婴孤儿等故事,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里推出《儋州和苏轼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湖北的孩子想苏轼爸爸了》等文章,分享他们师生的“云阅读”成果,通过简要讲述苏轼对待生命艰难困苦之时的心态和思维范式,为读者提供抗击疫情的精神良药。 

“东坡湖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在海滨和同学们的鼓励下,王宏民“诗兴大发”赋词半阙,等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与老师和同学们再相约海南大学东坡湖畔,一起欣赏桃花流水,品味东坡佳肴,共话诗书年华。



“程序员”陈超 | 科幻小说为我指明了职业方向

陈超

“70后”市民陈超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是朋友手机里的一股清流,时而文艺,时而专业,时而又充满想象力,让人摸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专业底色。“我是学计算机的,正经的程序员出身。只是我爱美食、爱旅游,经常在朋友圈写点小品,工作年数多了,从技术岗位走向了管理岗位。”虽然兴趣广泛,“杂家”陈超却坦言科幻小说对他影响至深。    

“你说卫斯理啊?严格意义上,卫斯理的小说不属于科幻小说,里面缺少对未来世界的设定,卫斯理的作品更偏玄幻。”提起科幻小说,陈超言语间颇有点“煮酒论英雄”的气质。他说,他从小就酷爱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不知读了多少遍,正是这种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欲,1997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海底两万里》

“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电脑还是586的,我那时的QQ位数都是5位,就已经触网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本职工作“敲代码”,陈超不仅阅读了《神经漫游者》《老人的战争》《攻壳机动队》等外国科幻作品,还对刘慈欣、郝景芳、刘宇昆等华语科幻作家如数家珍。    

他坦言,他从科幻小说中获取很多职业灵感,很早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对电影《黑客帝国》里描述的景象心有戚戚焉。“我从2002年开始从事视频监控工作,见证了一座座城市从一个摄像头都没有到各种监控摄像头走进‘寻常百姓家’。”其实,早在陈超从事视频监控工作之前,他就已经在很多科幻小说中读到有关摄像头监控的故事。    

“为什么视频监控会走向人工智能?那是因为仅仅靠人是不可能完全阅读,数据已经大到人脑处理不了,必须靠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才能采集和阅读足够多的信息量。这是科技发展的趋势。”陈超提到,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科技产业在政府支持下蓬勃发展。如今,面对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的科技公司纷纷上阵,加入到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    

比如,为应对疫情,中国的科技巨头利用自动驾驶汽车为医务人员运送物资,给公交车等人流密集处安装热成像摄像头以提高对病毒的检测能力,机器人被用来在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手术室喷洒消毒剂。美团也与北京一些合作餐厅推出机器人送餐服务:将食物从厨房送到送餐员或等待外卖订单的顾客手中;京东则利用自动驾驶机器人为武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配送包裹,以保护顾客和京东员工;海康威视通过热成像体温检测技术实现无接触测温,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在确保检查安全同时,提升测温检测效率。 

   《三体》

“风险投资公司凯鹏华盈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20家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中,中国占了9家,与5年前的两家相比,有了很大的飞跃。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来说,以前很多科幻迷不怎么看科幻小说,但我们现在也有了获得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获奖作品《三体》和《折叠北京》。”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也令陈超感慨万分。



本报道首发于2020年3月16日的《海南日报》,系原文原图分享,感兴趣的读者记得收藏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