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博士学者圈写作 文末有猛料! 医院一直存在着一条常人意想不到的鄙视链。 外科医生瞧不起内科医生,觉得内科只会用药用药,吃药吃药,都快把人培养成行走的药罐子了。 内科医生也瞧不起外科医生,觉得外科动不动就把病人拖去做手术,能切就切,缝缝补补,恨不得全身上下都是补丁。 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一起瞧不起放疗科医生,开个灯一了百了,偶尔做做辅助治疗或者姑息放疗,说到底只是个辅助。 但是樊代明院士直接用一句话总结了: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 现在治疗癌症都是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的,怎么杀:外科医生挖肉,内科医生下毒,放疗科医生烤电,都是以杀癌细胞为主的。最后癌细胞活着,病人死了!我们都希望癌细胞死了,人活着!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本来这句话是想表达,医生的宗旨是用好药,开好刀,治好病。但是最后,是不是我们大多数的患者都成了不良医生的“唐僧肉”,过度诊疗,无效治疗的案例时有发生。 癌症≠绝症,很多只是进展很慢甚至不会增长的“早期癌症”要是个人的心理负担太大,反而更容易诱发病灶。遇到癌症,切忌一刀切。对于某些已经很严重,经淋巴扩散或者血运转移了的情况下,可能手术切除只是白挨一刀,不仅增加了病人身体上的痛苦,更有可能“因病返贫”,花掉大半辈子的积蓄。 我20多岁的时候,100个感冒的病人我全都能治好,其实我不治它也能自己好!现在是别人治不好叫我来治,我也治不好,什么是院士,就是一个越来越治不好病的人!就是院士! 事实上,感冒真的没必要去医院,因为你吃不吃药,吃什么药,一周左右,你都会被治愈,至于这种治愈,靠的是身体的“自愈”,任何的药物只是减轻症状罢了。 在美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患上普通感冒。成人平均每年患感冒2-3次,儿童则更多。他们一致认为抗生素并不会对感冒产生任何作用,甚至会产生耐药性,通常建议患者多休息,多运动,多喝水。 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中医治不好就说中医不行。有个病人去看中医,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我说,中医连胰腺都没有,怎么有胰腺癌?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它的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以及中国五行思想。 划重点:总结和思想。那西药是怎么上市的呢? 任何药物在上市前,都必须经过临床实验,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此来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甚至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开始一项临床试验之前,科学家会先对动物进行实验室测试和研究,以测试潜在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这些研究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结果,FDA才会批准在人体中进行测试。 而中医就是跳过这一切佐证的存在,不是科学,更像玄学;不是就医指南,更像家国情怀。 不抓主要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20 多个学科医生都说跟自己的科室无关,所以都走了,我只能叫那个病人起来,为啥?都说你没得病,你躺在这里干啥? 现在有几个消化科的医生敢到心脏科去抢救病人,有几个心脏科敢到呼吸科抢救病人?都只能自己救自己的,对病人说:你这个不是我的。病人说:那我是谁的? 看病的那些年,谁没有遇到过,跑完急诊跑普外,跑完普外跑肝外,跑完肝外跑肿瘤,运气不好,你甚至不知道会被退回到中间的哪个环节,然后开始新的循环。 如果好好一个人要被解剖成一个个器官来对应科室看病的话,是不是很荒谬?于是,就有了全科医生这个行业。 但是,全科医生仍然存在这样的现状:数量总体不足,仅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的 6.6%。全科岗位缺乏基本吸引力: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相关配套不完善、晋升难高级岗位扫、 职业发展路径还不清晰。甚至不少在就业和即将就业的人对对此怨声载道,极度迷茫。 然而美国的情况大相径庭,全科医生已经是一个极其成熟的行业了,全科医生的平均薪资为每小时84.34美元,并且58%的全科医生认为他们的薪水足以支付他们所在地区的生活费用。 数据高低能说明一个病吗?比如说我,我的血糖从来就是 7 mmol/L,他们说 6 mmol/L 以上就是高血糖,我就不降。因为我当兵的时候就是 7 mmol/L,妈妈给的嘛,那时候幸好不查血糖,不然人民解放军丢了一个上将,我一直都是这么高,其他都正常,我就不降,现在大家都高了,说 7 mmol/L 正常,我终于也回到了正常。现在我在这里口若悬河的演讲,关键是妈给我 7 mmol/L 了! 你愿意为了自己从出生以来就没有改变过的身体指标终生服药么?身体的生理状况本来就因人而异,你愿意因为你自己的生而不同而刻意纠正么?那药物的副作用呢? 胰岛素会导致体重增加,皮肤变得粗糙,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但是它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血糖,它会导致说话困难,癫痫发作,和视力模糊。 血糖略高,你可能之需要去内分泌看看,然后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用药,但是你要是低血糖了,可能你离抢救不远了,说不定你还能去一趟天堂。 医学本来就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一定是预防大于治疗,心态可能改变疾病进展,真的不要大病小病,有事没事就往医院跑了,你大查小查,多次诊断和手术,从来不是在降低你的患病率,治愈你的疾病,而且在填满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荷包。 人生是一场赌博,患病是概率性事件,没心没肺,活着不累,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抓到那张烂牌。 资料来源: 文章标红部分均为引用樊代明院士演讲稿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2%80%9CClinical+trials+of+drugs http://www./insulin-side-effects/ https://www./clinical-pharmacology/clinical-trials 给大家推荐更多热点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