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厂的那些过往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6-30

老照片

欧阳光宇

1990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在株洲市钨钼材料厂工作,这里是我成长的平台,感谢一起工作的工友,帮助我提升了自己。

那时,新华桥(原名红卫桥)往东,坐公交车大致两站路,下车便是钨钼厂。七车间是厂里的能源供给车间,设有氢氧站、煤气站等部门,我在煤气站工作了将近6年。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低,进第一道厂门后,要经过右侧的灯光球场、幼儿园,再下一个又长又陡的坡,坡的左侧是一面水泥和岩石砌成的挡土墙。墙较高,夏天,墙上长满了爬山虎。下坡后,右侧便是七车间。

我在化验室,所做的工作是分析煤气的质量。化验室旁边,有脱硫班、造气班和锅炉班,造气班造气时,我们这儿便负责分析,分析完了,把结果送到造气班去。开始,我把结果一送上去,随即就下楼来,从不在那儿停留。有一回,造气班的文班长叫住我说:“小欧,来呷一颗槟榔。”我接过来说:“我很少呷这东西。”随即我看到一大袋子糖,便问:“我听讲有个叫李理的人结婚哒,哪个叫李理?”大家笑着说:“你看哪个叫李理?”真李理很快就让我猜了出来,是一位瘦瘦的、小个子年轻人,显得比较机灵。

那个时候车间的80多个职工里面,约有半数是年轻人,团支部开展活动,印象深的是骑车去大京水库。从工厂出发,骑自行车去渌口区的大京,单程都需要两个多小时。我们那会儿很年轻,也就乘风乘兴不知疲倦地骑,到了大京后,划船、打牌、照相,玩得热闹。为了省钱,我们中餐只吃面包,玩到下午,又劲头十足地骑车回家。

每逢工厂的联欢晚会,每个车间的团支部都要出节目,我也会在里面客串。1992年工厂办的联欢会,我出的节目是配乐诗朗诵。当时选的是刘再复的散文诗《地上有着无数太阳》,配乐为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至今记得这首诗的开头:我会永远爱着太阳的,我的光明之源……

采访钨钼厂的劳模李素梅,六车间的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都很热心,领我在车间内看实景,并安排我跟李劳模面谈,采写第一手资料。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写人物通讯,虽然是一个愣头青,但我态度认真,书面拟了个采访提纲,从一列到十,把我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列了进去。李劳模不到40岁,身材高大丰盈,穿一身蓝大褂工装,厚道和蔼。见面后,我没好意思将纸质的采访提纲拿出来,对着提纲逐条问,太学生气了。我们就像聊天,聊了一堂课的时间,只觉得她很谦逊,似乎这都是她分内的事。

题为《拉丝拉出光明曲》的稿子写好后,经六车间党支部书记审核,再拿到厂宣教科去盖章,宣教科的王科长叫我立马送到株洲日报社的政社部去,交给政社部主任。我不知道发稿程序,便照着去做,运气还不错,一去就遇到日报社的政社部主任。他翻看了一下稿子,嘀咕道:“你们这个王科长,怎么这时候才送稿子来呢?”当时离三八妇女节只有三四天了,那个时候没有邮箱,都是纸质的手写稿,我们送稿的节奏确实慢了一拍。我对稿子能否发出,不抱多大希望。没想到,政社部主任抱怨我们送晚了稿子,却还是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就在1996年3月8日当天,此稿在《株洲日报》2版头条登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