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知识:“镀金”一词的由来

 昵称16177767 2020-07-01

“镀金”最初是指在器物的表面上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

后来,人们也用这个词来比喻人到某种环境中去深造或锻炼(如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取得虚名。

那么,“镀金”的这一喻意是怎么来的呢?

据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唐代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十分苦恼。诗人李绅为淮东节度使时,一年初春大雪,章孝标到李绅府中赴宴。李绅久闻章孝标诗名,就让他当席赋诗。章提笔一挥而就:“六出花飞处处飘,粘窗拂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诗的大意是:六角雪花到处飞飘,粘窗铺阶挂满枝条,下到晚上辕门前雪深不足一尺,这全因三军将士喜气洋洋把积雪融化了。这首诗不露痕迹地赞扬了统帅军队的李绅。李绅对此诗大为赞赏,劝他再苦读应试。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章孝标果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的职务。在即将衣锦还乡之前,他在长安作了一首诗寄给了李绅:“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这首诗第一、二两句点出考中进士等于镀了金,胜过了“十政官”;第三、四两句是说快进扬州城了,过去轻视我的人,你们换一付眼光来看我吧。

李绅见到章孝标的这首诗后,从中看出章孝标小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于是就立即作了一首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这首诗除了提醒章孝标,刚取得一点成绩,不要心高气傲之外,再次点出了“镀金”这个词,可见早在唐朝时,“镀金”一词已得到广泛的使用了。

章孝标一见此诗,大为羞愧,并立即给李绅去信表示感谢。(刘书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