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对症下药,轻松拯救孩子沉迷玩手机

 wen131 2020-07-01

随着手机的普及,它们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父母和孩子都离不开手机,所以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每天拿着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手机,这让他们的父母既生气又焦虑。

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父母的纵容 父母溺爱孩子的最直观表现是,他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而其他人却拥有他们所拥有的。只要孩子要求,父母就会尽力满足他们。如果他们只是孩子,有无数这样的现象。父母很容易爱他们的孩子,但是孩子只关心他们手机里的世界,这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例如: 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担心他们孩子的安全或者学校里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他们让他们的孩子带着智能手机去上学。这完全没有必要。如果父母担心他们的孩子,他们可以为他们的孩子戴上智能儿童手表,其功能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让孩子们把智能手机带到学校实际上是纵容他们的孩子玩手机。 

当一个孩子被迫做一些他不能做的事情时,他怎么能倾听呢?尤其是随着社交网络和视频应用的出现,许多父母几乎和他们的孩子一样对这些东西上瘾。

下班回家和孩子一起看视频,忽略与孩子的交流,专注于手机,这样的“榜样”不会影响孩子吗?一些家长还会在孩子学习时把音量调大,或者带他们一起看电视。 

手机中最吸引孩子的非手机游戏莫属了。

当一个孩子在长期游戏中积累障碍、皮肤、道具和装备时,每次上网都赢得游戏会给他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让他更加不愿意离开游戏。  

或者对于不玩游戏的孩子来说,大多数手机不是游戏,而是各种视频应用。过去,各种各样的电影、综艺节目和有趣的视频被轮流播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自然不会集中精力学习。 

这在中学生中是最明显的,因为从中学开始,大多数孩子将留在学校,他们不能像小学一样回家,也不能有父母的监督。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不像高中生和大学生那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虽然学校明确规定你不能带手机,但是很多孩子会偷偷摸摸,晚上在宿舍玩手机玩到很晚。此外,你可能会把所有的生活费用都花在购买游戏设备上。因此,孩子们白天在课堂上很容易打瞌睡,并且没钱吃饭。日复一日,不仅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他们的健康也崩溃了。

影响身体的健康发展 沉迷于手机最严重的危害是它会影响健康,尤其是当儿童处于发育阶段时。如果他们过度沉迷于手机,熬夜玩游戏,他们可能会错过发育的关键时期,导致发育迟缓。父母都知道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在晚上,在这期间身体分泌生长激素,只有当孩子早早入睡,他们才能更有利于身心发展。然而,如果孩子熬夜玩手机,生长激素将不会分泌良好,从而影响身体发育。 

综上家长们可以看到过分沉迷手机只有害无益,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不能总是依靠责骂来强迫孩子放下手机,如何不伤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呢?

有效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方法

 1.和你的孩子达成协议 事先的协议往往比事后的惩罚更有效。因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协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只有在双方同意的过程中,父母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单方面做出决定,这样协议就变成了命令。 

家长应该明确同意孩子的具体目标条件,如“一个人必须先完成作业,然后才能打一个小时的手机”,并明确具体目标,使双方更容易衡量是否达成协议。告诉孩子们履行协议后他们会得到什么,例如,“如果你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你可以用手机看电影”,尽量不要用强制性的“不要”来和孩子们交流。协议应该写下来,贴在家里的电视机旁边或显眼的位置。如果孩子完成了协议,他应该及时得到奖励。如果他不能完成,他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没收他的手机。

  2、家长要尽量在孩子面前起积极作用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父母应该尽量不要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玩手机,或者降低音量,以免手机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堵塞”。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们也不会觉得父母对自己和自己都非常不公平。不管父母说了多少次,它都没有真正为孩子做这件事那么有影响力。

3.带更多的孩子出去看看世界 考虑到时间和条件,父母应该带孩子出去多看看,这样他们就能呆在现实世界里。体验更多,感受更多,交有趣的朋友,并意识到手机不是世界上唯一有趣的东西,但是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等待他们去探索和发现。这样,孩子可以摆脱手机,同时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更有效地陪伴他们。4.规范儿童玩手机的姿势 在允许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父母应该调整他们孩子玩手机的姿势。他们不应该让他们的孩子随意躺着或躺着玩耍,远离手机,保护他们的眼睛。如果孩子的视力不好,他们玩手机时必须戴矫正眼镜。[写在末尾] 许多父母担心手机会毁了他们的孩子。正如一句话所说:“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但事实上,没有什么能真正摧毁孩子。孩子们喜欢玩手机并不是他们对进步无知的表现。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正确引导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