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彩电出货量全球第一的真相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在中国彩电产业首次取得"世界团队冠军"背后,接下来亟待需要提升的,则是要培养和打造几个"世界单打冠军"。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彩电企业具备对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的话语权。

贺扬||撰稿


2016年岁末,折腾动荡一年多的中国彩电产业,终于收获一条久违好消息:从全球电视供货量来看,中国品牌将首次超过韩国品牌,跃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年前中国彩电业产量就稳居全球第一,但多为OEM贴牌。此次中国自有品牌出货量稳居第一,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市场布局初显成效。

第三方机构数据预测:中国品牌在2016年的全球市占率则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3.9%。韩国品牌则预计下降1.2个百分点,市占率为31.3%。曾经领导世界潮流的日本企业,如今预估只有9.4%的市占率。同时在世界最大的中国市场上,中国品牌的出货量将较2015年成长12.5%,达到5120万台。

早在2014年以三星、LG为首的韩国品牌,取代索尼、松下、夏普、东芝为首的日本品牌,成为全球彩电产业新霸主。如今随着中国品牌在2016年取代韩国品牌成为新巨头,是否意味着接下来以海信、TCL、创维、长虹为首的中国企业将迎来一轮全球变革的新时代?不过最近两年多来,中国彩电产业内部正在悄然发生三大变化。

一、中国彩电的全球化已箭在弦上
从去年开始,以海信、TCL、创维、长虹为代表的彩电列强,加速开启一轮全球化扩张的步伐。今年以来,在中国彩电市场整体需求不畅的背景下,海信、TCL等行业巨头,很大一块的增长动力,正是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发展。

同样与十年前,甚至五年前,中国彩电企业的全球化拓展,多是以海外的OEM订单为主体,承接外资企业的产能转移;近年来开始的中国彩电全球化大幕,则是以自有品牌、自有团队、自主操作为主体,开始主动承接欧美日等国品牌市场收缩后的空间。

同时中国企业还在全球市场收购外资品牌,除了TCL此前已经承接的汤姆逊品牌之外,海信收购夏普北美的业务,创维收购德国美兹的业务,长虹也在中国吞下三洋彩电业务,还在谋求在全球并购三洋品牌的彩电业务。

透过今年以来中国彩电品牌出货量的问鼎可以看到,之所以中国可以越超传统的巨头日本、韩国,关键的力量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中国彩电企业,开始以自有品牌的方式参与并主导全球市场的竞争。全球化已经成中国彩电业当前以及未来最大的增长发动机。

二、互联网电视品牌已成生力军
在中国彩电品牌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的背后,除了传统四大巨头的强势推动外,今年以来以乐视、小米、微鲸、暴风、PPTV等一大批的互联网电视品牌,开始巩固市场地位。目前这些互联网电视品牌的总出货量贡献率已达到两成左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乐视的超级电视出货量已经从2015年的300万台向今年的600万台发起成倍增长。这说明互联网电视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彩电产业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不只是推动中国彩电自有品牌的规模做大,还在引爆整个彩电产业的商业模式试水,从硬件盈利到内容盈利,以及广告获利、应用分发等等。

接下来随着乐视对美国本土最大电视品牌VIZIO收购交易完成,这不仅会催生全球彩电产业新的行业巨头,在原有的海信、TCL、创维、长虹四强之外,诞生新霸主。这在夯实中国彩电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化领跑能力同时,也将陷入夕阳通道之中的中国彩电产业注入发展、创新和变革的新活力。

同样对于所有中国彩电企业来说,除了当前的硬件盈利,基于大屏的用户运营盈利体系已经初见成效。这不得不说要感谢互联网企业的刺激。

三、液晶电视市场生命力仍然很顽强
在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市场新霸主的背后,则是液晶电视生命力仍然顽强。至少在未来几年内这一稳定的局面,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完成"新旧霸主"更迭。

2016年全球液晶电视的出货量有望达到2.2亿台,同比增长1.9%。预估2017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为2.25亿台,有望取得2.5%增长。虽然最近两年来很多彩电企业在寻找下一代显示技术,并在积极推动OLED、激光等新产品的市场引爆。但是,液晶电视的全球主导地位并未发生变化。

展望2017年的液晶电视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各大厂家仍聚焦大尺寸与高分辨率,其中围绕4K、曲面、量子点,以及HDR等技术的应用,为液晶电视的快速引爆和普及,注入新的消费动力。

由此这也将会推动液晶电视继续保持相对顽强的市场生命力,当然这对于中国品牌超越韩国品牌继续稳居全球出货量第一,也是利大于弊!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产业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严禁转载盗用!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