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电智能制造从成本变盈利中心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智能制造,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不只是提升制造水平和能力,推动家电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还将成为一些中国家电巨头的业务新增长点和盈利新平台。

孔余||撰稿

从智能制造的能力建设,为我所用,到智能制造的能力输出,为他人所用。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这一变化的背后不只是简单的经营能力和边界扩张,还为企业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源。

进入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们力推的智能制造,正在迎来新的商业拐点:一些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们,早已不满足企业内部的制造能力、制造体系和制造人才的智能化建设,而是要积极向外部的制造同行输出能力,打造智能制造的新盈利模式。

这正是中国家电巨头的智能制造布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出路。家电圈了解到,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已经从去年底就悄然启动一轮智能制造能力输出的市场拓展和行业推广,除了对外出售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工业设备,还包括输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和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真正要让智能制造从过去的资本投入变成盈利平台。

过去几年间,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家电产业也从发展期迈入成熟期,必须要从过去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通道中走出来,建立应对德国工匠制造和日本精益制造的中国制造新能力。于是,智能制造就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这一轮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目前海尔已建立八大互联工厂,包括六大整机和两大零部件的智能制造工厂,同时还打造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并已经于去年就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目前已推广到7大行业,如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举一个例子,COSMO有点像阿里的淘宝平台,有很多商家在上面,淘宝是卖商家的产品,COSMO卖的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就是说,海尔在基于家电产业完成的智能制造能力、体系和平台的建设之后,很快就开启面向全球输出这种智能制造的能力和体系。这甚至被外界解读为“另一个海尔”的新产业。目前海尔还在推动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和体系的建设。

在今年初正式完成对德国库卡的收购,成为手握这一全球机器人巨头95%股份的大股东后,美的集团也加速开启这家企业在中国等全球各地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强势推广营销。今年以来,美的集团正在利用自身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速推动库卡的机器人市场向各个制造行业和领域进行扩张。比如从汽车向航空等领域的扩张,一方面推动库卡的销售规模增长,另一方面还试图借助中国的商业机会提升库卡的盈利能力。

除了借助库卡这个机器人巨头的新引擎,不断抢夺中国制造各行各业的智能设备订单,美的集团还在进一步打造并完善智能制造的核心产业链条,入主以色列高创,这家在全球顶尖的运动控制技术巨头,从而真正让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一套相对成熟而完善的差异化优势。可以说,相对于海尔更多的是基于平台卖智能制造的系统解决方案,美的智能战略的重心,当前更多的是基于旗下的公司卖硬件、卖技术,以及卖系统的解决方案,软硬兼施。

同样格力电器在今年初发布多款工业机器人产品,公开宣布要从卖空调向卖机器人等工业设备转型。早在2013年,格力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装备就开始小规模对外销售。截止到去年底格力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产值超10亿元,业务覆盖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以及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品类,面向新能源、食品、节能等多个制造领域。

不过相对于海尔、美的两位同行,如今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马加鞭:无论是海尔通过整合全球资源的平台化驱动,还是美的海外并购下的成熟品牌和产品加速扩张,格力靠自己的慢慢干,表面上看是掌握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和核心技术,但从空调这一消费品的制造领域跨入机器人、自动生产线这一智能设备领域,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智能机器人等核心产品上,很多技术不是靠自己干就能掌握的,全球已经形成很高的技术壁垒。

可以看到,当前在众多的家电企业还在推动自身的制造能力和制造体系升级时,少数企业早已完成能力建设之后开始对外输出,不只是在家电业务之后构建新的增长跑道和业务支点,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反哺家电制造体系能力的投入和提升,实现智能制造的无边界扩张。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