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治是关键——脑中风治疗与康复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0-07-01

全国名老中医吴中朝传承工作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中朝

北京佑春康医学研究院国医名师大讲堂

脑中风,主要分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无论何种病因,在治疗与康复阶段,主要倡导“六早”:

一、治疗时间要早

本病治疗,有较严格的时间要求,一般在三个月至半年内要求能够大部分治好。如果此期间治疗不及时,则会遗有后遗症。如果半年内未能恢复,则后遗症基本已经形成。从既往经验来看,虽然中风病人在半年到一年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其恢复的程度有限。所以,本病的黄金恢复时间很短,千万不要错过。

二、治法选择要早

本病发病以后,采取什么方法治疗为好?不同阶段,有什么样的调整与侧重?这都要有个正确的选择。

1、发病初期:要确定是否是脑出血性中风还是脑缺血性中风

对于脑出血性中风,属于中医的中脏腑范畴。如正在出血期,手术与否的选择。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选择是否要手术治疗。出血量多,且临床症状较重,尽快选择手术治疗,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压迫与颅内压增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出血量少,临床症状不算太重,则可以不作手术。当然,手术与否,主要是由医生决策为当。

对于缺血性中风,则病情较稳定,自然不考虑手术问题,可直接及早进入治疗。

2、恢复初期:主要治法的选择。恢复期,如何治疗?这是非常难有一个唯一的选择,因人而异,因症状而异。如果临床症状很重,则某一阶段,应以西医治疗方法为主。如果临床症状稳定,西药的常规治疗手段有限或效果有限,则应选择中医治疗方法为主。

3、恢复中期:此时应以中医类治疗方法为主,包括中药、针刺、艾灸、按摩、功能锻炼等。西医康复训练结合。

4、恢复后期:继续应用前述方法。不过,此时治疗应逐渐由治疗阶段向康复训练与功能锻炼转变。

5、后遗症期: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加上中医针灸类的调整治疗。

6、并发症期:本病的各个阶段,其可并发的病症不尽然相同。其因人差别很大,可涉及不同的系统与器官。有的可说是本病的后遗症,有的也可说是并发的其他的一些新的病症。总之,对症治疗加整体治疗结合。此阶段仍要将中医中药及针灸类治疗放在重要位置。

7、特殊时期:对于本病治疗过程中,可能有一些突发情况,可称作为特殊时期。如与感冒、发烧、感染等疾病相伴。此阶段,要区别病情轻重缓急,既治标,又治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三、中医治疗介入要早

从上述治疗方法的选择可知,中医治疗在本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临床经验来看,中医介入越早越好。一发病,就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先应用中药鼻饲或口服。

对于脑出血性中风者,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以后,即可尽快应用针灸类方法治疗。

对于缺血性中风,一发病就可将中医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用上。

据目前临床研究来看,在恢复阶段,应用针灸治疗的占95%以上。可见针灸的应用十分广泛,也被广大患者与医生认可。本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中医药、针灸等治疗手段都要全程参与,甚至占主导地位。

四、功能锻炼时间要早

脑出血性中风,除了在出血期以外,其他任何期都要注意机体的功能锻炼。从长期临床经验来看,积极稳妥的功能锻练,对于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与关节脱位,促进整体功能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功能锻练越早越好。

其功能锻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动运动,即在自我不能运动的情况下,要由医生或家人作被运动患肢的各位关节,每日不少于两小时,上下午各一次。在自我能运动的情况下,应予以主动积极的功能锻练,从站、立、行、各种功能锻练活动开始,渐至正常生活自理的及其特定的功能训练等。二是被动锻炼。如果患者不能自我运动,则改为由医生、家人或其他人进行帮助的被动锻炼。尽是做到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五、并发病症防治要早

脑中风的并发症很多,如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情感异常、二便异常等。对于此类的并发症治疗,要及早发现,针对性治疗。从中药的辨证施治,到针灸的特殊取穴及其特定针法的应用,都应及早施行。发现得越早,方法应用得当,治疗效果越好。

六、分类康复训练要早

无论是功能锻练,还是用器械与手法的康复训练,都要因人而异,因症而异。也就说,要分类训练。不要常规一律,不要固守成法,不要只按流程。而是要有区别地、针对不同关节、部位与恢复的快慢的不同等,进行有特色化、个性化康复训练。这才能有重点性、有针对性、有疗效性。

小结

1、 中风急性期,特别是脑溢血,其治疗要选择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2、 中风恢复期,要选择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3、 中风全过程,要选择配合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中风的中医治疗,要包括中医的针刺、艾灸、中药、按摩等;

4、 对于脑梗之中风,一发病即可进行中医治疗。上述措施,越早越好。对于脑溢的针灸治疗,要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

5、中风的心理调节不可忽视。上述治疗措施能否正确实施,与病人的心情的调整及其配合等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