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秦立杨)

 xyf夏瑜斐 2020-07-01

提示 

欢迎您荐稿并赐稿!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乡愁

大树长得再高,也要扎根大地;人走得再远,最终也要回归故里。

多少海外漂泊的游子,身上都带着怀念家乡的信物。有的带着妈妈的手拍,有的带着爸爸的头发,有的带着家乡的树叶,有的带着家乡的一剖黄土。每每遇到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时候,拿出信物,恭恭敬敬地捧在手里,举目眺望着遥远的家乡,鞠躬行礼。眼泪就唰唰地掉在异乡的泥土里。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乡愁,怀念家乡的一种至纯至深的梦情。

这种念想之情,把我不知不觉地带到山西洪洞人恋家的河流里,涌动着我思乡的激流。孩提时期,常听大人们讲,洪洞人远离家乡的时候,看不见自家的烟筒了就要哭,心里极不情愿离开故土,离开自己的家乡。

那时候,我还不谙世事,只把大人们讲得这些事情当故事听听罢了。有时候觉得好玩儿,听着有兴趣,就缠着大人们多讲讲这样的故事。权当一种享受而已。

想不到,当我背井离乡来到宁夏时,再想想大人们讲得这些故事,却觉得另有一番滋味。身在宁夏,心却早回到家乡,就连做梦都是家乡的人和事。一次,半夜三更,儿子从他的房间跑进我的卧室,紧紧地把我推醒。“老爸,你梦见啥哩,大叫什么吗?”儿子看着懵懵懂懂的我,盯着我说。“啊,我大叫什么?”我摇摇头问道。过了一会儿,我忽然想起自己梦见什么了,就立即告诉儿子,“哦,想起来了。刚才梦见跟同事上广胜寺爬山!险些从上山的台阶上滚下来,吓得我大叫一声。”“那您就起来坐一会儿再睡。可把我吓死了。”儿子恐慌地说着。“你去睡吧,我没事!”我叫儿子放心地回卧室休息。儿子看看我,慢慢地退出去。我定了定神,觉得清醒多了。想想在老家住惯了土院子的房子,来到这儿住高楼大厦很不适应,再加上思念家乡心切,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梦。俗话说:梦是心中想,不想不梦见。大概说得有一定道理吧!

我私下里想:洪洞人恋家,也应该有他恋家的文化底蕴吧。

由此上溯到明朝,由于战乱之多,使许多地方荒无人烟,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废,为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统治者采取移民的政策,大量开垦种田屯集粮食,发展经济,富我人民,强我国家。

自古洪洞就是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白鸟栖息,多兽

喜居的好地方。因此,这里的人民殷实富裕,生活美满,人口发达。明朝统治者,理所当然地瞄准了洪洞。从此,明朝大规模的移民就从这里开始了。第一次移民,统治者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不愿意迁移的人,到大槐树底下报到。听到这个消息后,粗狂、豪放、憨厚、老实的洪洞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大槐树下登记。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人之多。看着人聚集的差不多了,统治者突然宣布:凡来大槐树下报到的人,一律迁移。于是,就把前来报到老百姓一一登记,强行往全国的十八个省迁移。

一路上,押送老百姓的官差怕老百姓跑了,用绳子一一绑住,再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前后摆成一行,这样一来,谁想跑也跑不了。路上谁要方便时,就叫官差解开手。在路上走得时间长了,官差一听到老百姓说要方便,就知道要得解手。后来,老百姓要方便时,就直接跟官差说解手,官差就知道老百姓要方便,慢慢地老百姓就把方便习惯地说成解手。因此,洪洞的厕所就演变成解手场。直到现在洪洞的大街小巷里的厕所,都叫解手场。难怪洪洞人如此恋家,恋家恋到痴情的程度。

明朝的大迁移,使当地的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往。迁移的老百姓撒下一路路泪水,留下一曲曲悲歌。移民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一件兴国之策,但对洪洞人民来说,又是一场历史性大悲剧。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正是这千古移民的悲哀与遗憾,让洪洞的旅游文化,顺理成章地变成旅游产业,经济收入可观,一年一个新台阶,给洪洞人带来了更的多实惠。

一个个游子的乡愁,踏着洪洞根祖文化的节拍,终于演变成络绎不绝回乡祭祖人的情怀。

难怪,洪洞人恋家,这种恋家的乡愁有解读不完的蕴含!


作者简介:秦立扬,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上纪落村人。爱读书,爱写作。尤其爱好散文写作,曾经出版过散文集《汾河彩霞》。在省、市、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公职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中心校。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主编秒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