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兴安岭风尘记 第十五章(费道申)

 xyf夏瑜斐 2020-07-01

提示 

欢迎您荐稿并赐稿!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大兴安岭风尘记 

第十五章  

 大街卖艺

至九月八日,王志已度过了四十五天的漂泊流浪生活,他昨天晚上一夜没有睡好。

吃过早饭,王志对姨姐说:“姐姐,我今天去八地河那里,有从二连调去的四个知青,他们临时走时再三告诉我,让我抽时间到他们那里去,能帮的忙他们一定帮。”姐姐说:“你去也行,可不要住的太久了,否则我会惦记的。家中只有五块钱了,我再借一点你当路费吧。”“姐,不要借了,那五块钱就够了,到八地河不到二百里地,车票钱够用”。

王志接过姐姐给的那五块钱,到里屋偷偷的把瓦刀、大铲、�{子和几件旧衣服装在了那个旧提包里。这是王志的全部家当,王志想,我现在算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了。

姐姐送王志到村东头的沟塘边,王志让姐姐回去,他一步一回头,看着四队那一片茅草屋,看着姐姐的背景,心里再说,姐姐,我这一走,不知何时再回来,往后到哪一步也不知如何。

王志艰难地走完了那二十多里山路,过了铁路,来到了大杨树镇,他哪里有去八地河的意思,那是在向姐姐撒谎,他今天决定“大街卖艺”。常言说:“人贪当场卖艺,虎瘦拦路伤人”。于是王志把提包放在车站南边的那个广场上,从里边拿出了瓦刀,摆在提包上,自己却躲在不远处的那棵他曾倚过的电杆跟前,这样以免被那些带红袖标的人盘问。

过了一上午,无人过问,王志在车站随便买了点吃的,又摆上了那瓦刀。一个下午,有两个人曾和王志谈了干瓦匠活的事,但因他们一没有合同书,二没有正式的瓦匠活,王志就没有答应跟他们去。

天快黑了,怎么办?住哪里呢?王志忽然想起徐姐夫他们几十个人在大杨树粮食局干活,到那里找地方住去。于是他拿起了提包,去了粮食局。粮食局在铁路北的一个高坡上,徐姐夫他们是给粮食局搭条加泥房子的,生产队组织来的,个人只挣工分,钱归生产队收入。来到近前,只见他们已下班,在一个帐篷的南头一大片人正要吃饭。王志来到徐姐夫跟前:“姐夫,我今天来大杨树找活干,没找着,今晚想在这里住一休。”徐尚云慢条斯理地说:“兄弟,那可不行,公安局天天来查夜,我可不敢留你。”因徐尚云家是地主成份,他这胆小也有情可原,可事到如今,王志再也没有别的办法,说道:“姐夫,如公安局来查夜,我有办法,他们来到必定先从南头这个门进帐篷,我今天住最北头,到那时我一掀那帐篷,就跑进北边树林子去躲起来。姐夫,你总不能看着兄弟无家可归吧?”“那也好,你就住下吧”。

这时,大伙也都招呼王志快吃饭,于是王志也不客气的盛了一碗土豆大白菜,拿了一个玉米面大饼子吃起来。

饭后,王志第一个进了帐篷,来到帐篷的最北头,在一个被窝里睡下了。

一夜很清静,公安局的人这天夜里也没来,天一亮,王志就起来了,向徐尚云说:“姐夫,今天可麻烦你了,到晚上我就不再来了。”说罢,又去了车站。

这一天,没有一点收获,王志也没有心思吃饭,到了半下午,听一个人说大杨树镇西南角有个停车的地方,是宜里农场的中转站,凡是宜里农场来大杨树的汽车临走都必须去中转站,目的是拉回农场那些来大杨树买东西、办事、探亲的人们。王志心里想,那里是个人场,也许能碰上找瓦匠的人。于是王志去了宜里农场中转站。

经过打听,王志来到大杨树镇最西南角的一个草房子跟前,房子东边有一块空地,这里坐着十来个人,看样子他们是等车回场的,王志走近房子跟前,在墙根前摆上了那个提包和瓦刀,大伙都用好奇的眼睛看着他。

不大一会,来了一个人,个子不高,这人四十多岁,但头发已白了多半,不知怎的,他看到王志,便走到近前说道:“兄弟,今天去宜里有车吗?你是去哪里?”王志说:“我是去八地河,听大伙说今天可能没车了。”“兄弟,我看你像是关里人,家住哪里?干啥的?”王志看着那人,确定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说道:“不错,我是关里人,家是江苏丰县,是来找瓦匠活的。”“唉,这就好了,咱们还是老乡呢,我家是山东菏泽的,只我单身一人,我也是想找点活挣点钱卯冬的。兄弟,你如能找上活,我能跟你干小工吗?”王志笑笑说:“大哥,我这不是还没找到活吗?以后啥样我也不知道。”那人说:“没关系,今后你如找到活我跟你干,如暂时找不到活你跟我去大杨树东五师煤矿,那里我有个朋友,叫王立贵,江苏泗阳人,是矿上的工人,很热情,我们哥俩住他家。唉,光顾唠嗑,你还没吃饭吧?我去买饭去。”王志说:“不了,大哥,你先吃饭去吧,我先在这里等着,如今天真走不了,我还真得跟你去王立贵家。”“那好,我先吃饭去了”。

不大会,那人吃完饭回来了。“有没有车?”王志说:“没车,看样子够呛了。”“那我们别等了,天快黑了,跟我去煤矿吧。”于是,他们二人踏上了去大杨树东五师煤矿的路。

他们边走路边唠嗑。那人问:“兄弟,咱们是老乡,我还没问你叫啥呢?”王志说:“我姓王,叫王志,大哥,你贵姓?”“我姓牛,没有成家,光棍一条,你就叫我老牛哥吧”。

他们边说边走,天傍黑,来到了煤矿,走近了家属区,“兄弟,你看,我的朋友王立贵还在那里整园子呢。”说罢朝东边那个园子跟前一指,这人三十七八岁,中等个,看样子非常和气。没等他们走近,王立贵看到了老牛:“老牛哥,今天找到活了吗?”“唉,不光没找到活,我还领来了一个老乡。”王立贵说:“那好,快到家里来吧”。

他们进了屋,王立贵让他们坐下,问王志:“兄弟,家是哪里的?”王志说:“哥,我家是徐州丰县,我叫王志。”王立贵马上握着王志的手对老牛说:“老牛哥,这下你可没有我们亲了,你是山东人,这位兄弟是江苏人,我们人不亲土还亲呢。”说罢,招呼媳妇:“快做饭,家乡来人了,今天做六个菜,我们哥仨好好喝喝”。

不大会,王嫂做好了菜,王立贵放好了桌子,六盘丰盛的菜摆在了那个大圆桌上。有鸡蛋炒木耳、有猪肉、有油炸带鱼,还有三个凉菜。王立贵拿出了酒,每人倒了满满一杯,他们边喝酒边唠嗑。

王立贵原先在克山农场上班,老牛在克山农村,他们已是十多年的朋友关系了。后来王立贵调到了这煤矿来,老牛还在那克山农村,因今年霜冻来的早,收成不好,老牛就来到王立贵的家,想在大杨树找点活干,今天巧遇王志。接着王志就把自己从关里家来大兴安岭的一切事情向王立贵说了一遍,王立贵很是同情。

王立贵说:“我在这煤矿是井下工,工资比较高,每月一百多块钱,你嫂子在家属队上班,三个孩子,这不,大闺女已经十六七岁了,还有这两个儿子,他们都在上学,我们的生活可以,你哥俩就住我这里,吃住都没问题。老牛哥,明天一早我让你弟妹下些咸面条,你们吃了暖烘烘的再去大杨树找活,真找不到活还回来住这里,一切都没问题”。

他们三人一边喝酒,一边唠嗑,直到晚上十二点多才吃完饭。于是王志这一晚就住在了王立贵的家。

  

作者简介费道申,1944年,家住丰县首羡镇渠阁北西大庄,本文历经多年写成,反复修改多次,现在才打印成册,书中王志为作者化名。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主编秒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