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文,写给不惑之年的70后

 布衣粗食68 2020-07-01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人到中年,就没有谁活得容易。70后的我们,一晃就老了,都是奔五的人了,第一批70后已经五十岁了。四十多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但是我们越活越明白。

70后,被“推进”了智能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的人家,都是很富裕的人家了。到了傍晚,电视机打开了,天线架子支起来,左邻右舍都凑到一起,看电视。如果天气不太好,电视机的屏幕上,出现了很多雪花点,密密麻麻的,但是不影响我们看电视的积极性。《霍元甲》《陈真》《武松打虎》《小龙人》......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为了看一场电视,白天拼命干活,就是为了腾出空余时间来。

村里也组织看电影,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有一场。电影还没开始,就很多人围着电影机转了。孩子们在地上画出一个方框,里面写上名字,证明这一天,这块空地,就是某个家庭的“看电影的位置”,谁都不能争抢了。有时候,电影看到一半,机器坏了,需要等老半天才能修好,但是我们也会继续等。电影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从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广东打工,能够考上中专的人,都是凤毛麟角,能够上大学的,那真的令人佩服。出门打工的人,比较多,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了。打工的时候,自己真的开了眼界,看到了花花世界。

穿时髦的衣服,买了第一部手机,还是“大哥大”的模样,手机很大,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也有人用过“扩机”,别在腰上,觉得很神气。后来,手机换了很多部,现在就用智能机。点一点手机屏幕,就可以知道世界,就能够买东西,也能够和亲人聊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了。

从农村的穷孩子,到大城市的中年人,我们见证了智能化的发展。也看到了农村的机械化发展。这是我们的骄傲,也证明了我们在“与时俱进”,至少没有被社会淘汰出局。中年的70后,也不能被淘汰,否则如何在社会上混日子?

70后,上演了“白手起家”的过程。

70后的罗振宇说:“70后可以买到几千元一平米的房,不用拼爹。”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我们真的不能拼爹,因为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农村人,压根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住进城里的楼房。

我们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富有的家庭,真的很少。小时候,记得村里有一个万元户,那是“财主姥爷”,我们是不敢高攀的。万元户家里有拖拉机、电视、自行车,还盖了村里第一栋红砖瓦房,令人羡慕。但是我们也仅仅是羡慕,在当年,都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拥有。

白手起家,是很多70后的人生过程。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拼命干活,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进城安家。有人调侃说:“我没有资格做富翁,但是我可以做富翁的父母。”我们都不富有,但是我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可以有好的工作,上好的大学。

自己白手起家了,还要照顾父母,很多人,把父母接到了城里住。家庭负担很大,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是70后的命运,我们要努力改变命运,但是很多时候,不得不认命。

70后,突然发现自己变老了。

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就在有人叫你一声“爷爷、奶奶”的时候,你真的发现自己变老了。从叔叔阿姨变成了爷爷奶奶,辈分长了,年纪也不小了,刚开始会觉得很尴尬,但是后来,挺喜欢被人叫爷爷奶奶。

对着镜子看一看,发现了头顶的白发,眼角的皱纹,还看到了浑浊的眼神。曾经,这些画面,都是在文章里看到,在小学课本里看到,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变成了“文章里的人”。

“还没懂事就老了,还没实现梦想呢,不能碌碌无为啊,不能这样的生活,人生太苦短......”每次听到这样的歌声,心如刀绞,时间过得太快了,人生也真的太苦了。

有人说:“当你越来越沉默的时候,不是你成熟了,其实是你变老了。”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想说话了,懒得去说了。社会瞬息变化,好像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一心一意关注自己的小家庭,拼尽全力去赚钱。

忽然发现,自己不管多么努力,赚钱的速度,都追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70后的我们,不敢变老。还有人,这几年,生了二孩,那就更累了,等孩子长大成人,自己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想起来,都捏一把汗。

70后,记忆深处,依旧是个孩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过得很快,但是在我们的脑海里,记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童年的画面,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夜晚,涌进梦里来。

村口的空地上,是我们的游乐场,跳绳、攻城、滚铁环、躲猫猫、过家家,这些游戏,我们都玩过;树上有一只鸟窝,我们也会爬上去看看;有燕子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飞进了我们的家,现在,很多老屋里,还留着古老的燕子窝;青蛙不知疲倦地叫呱呱,我们就去捉青蛙;蝌蚪在稻田里游泳,我们就去抓蝌蚪;河里有鱼和螃蟹,我们也抓过;树林里,有野果子,那是我们的美味佳肴。

总有太多的记忆,一股脑地涌现出来,怎么也说不完。记忆里的童年,是苦涩的,家里很穷,我们还要去劳动,割稻子,插秧,挖土,喂猪,放牛,都做过了。当年,我们感觉很累,但是现在说起来,反而是很甜蜜的事情,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今天,写几段话,给不惑之年的70后,期待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一路走来,不容易,不简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活着,不言苦,不说累,不能放弃,哪怕是熬,也要熬出名堂来。

《少年巴比伦》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奋斗的主战场,我们依旧在,从未告别。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