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东西被非洲农民当成垃圾,中国大厨一处理,当地人却都抢着买

 村朴 2020-07-01


只说真话的农民公众号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往往同样的产品,因为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导致大家对该产品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直到今天都依旧适应,尤其是在世界村的今天。因空间和文化上的差异,往往导致一种东西出现了两种认知态度,这就是价值上的偏差导致的风情习俗的转变。很多东西在中国一直都是大家餐桌上的美味,并且在市场中深受热捧,但在其他国家却成为废材垃圾。

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小龙虾,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泛滥成灾的状态,但到了国内却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也成为夏季最热销的美食。虽然很多人都说小龙虾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大肆的传播起来,但就算是这样也不够中国上亿吃货们的宠爱。现在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已经成为了主流,很多养殖户也因此致富。可见小龙虾带来的产业链是有多么强大,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小龙虾的大肆繁殖却让人心悸不已,且因为口感不好肉质也不多,在其他它被非洲农民当成垃圾,经过中国大厨加工后,当地人却抢着买地方都是当做害虾进行处理。

其实不仅是小龙虾,就连在在中国农村超级美味的猪蹄,到了国外依旧是没有人食用。尤其是在非洲,特别的非洲农民,别看他们都快饿晕的样子,但是他们往往都将猪蹄和猪内脏都当做垃圾处理,看都不正眼看一下。但猪内脏、猪蹄在国内却十分的畅销,尤其是猪蹄一直都让人垂涎三尺。现在农村猪蹄的价格也年年上涨,相比猪肉价格更高。但在非洲农村,拿上一把蔬菜就能够换上吃不完的猪蹄,当地的农民就算是快饿死了,也不会想着将猪蹄捡起来烧制。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文化观念的问题,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猪食用史,但非洲农村很多地方直到今天都十分的贫穷和落后。

大家都知道非洲人比较“懒”,尤其是非洲农民,他们只想吃上现成的食物,而从古到今都不缺食物。但猪蹄想要食用那就要进行加工才行,不然硬邦邦的肉质,看起来也很脏,也难怪非洲人厌恶了。但猪蹄在经过加工之后,就有着非常好的食用口感。中国农村大厨也开始来到了非洲,通过烤猪蹄、红烧猪蹄、卤煮猪蹄等,将这些猪蹄捡起来重新加工。没想到却在非洲打开了市场,当地的人争相抢着购买,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对于此种现象,你怎么看?

敢说真话的农民公号:cunpu2017

          农刊

政策 · 补贴 · 农生活

2018年最新农村补贴政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