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赞成极寒天气叫外卖?

 龚进辉 2020-07-02


作者:龚进辉

上周,超级寒潮袭击全国多个省市,北京经历30年来最低温度的考验,广州也迎来建国后的首场小雪。极寒天气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外出用餐成为奢侈,不少人靠外卖熬过冰冷的一天。

外卖使用户足不出户享受美食,是建立在配送小哥饱经风霜的基础上。每当恶劣天气来临,外卖订单激增,加上交通等因素制约,导致无法保证原有配送效率。为避免用户饥肠辘辘,配送小哥展现出感人的一面,尽职尽责地飞速把每份外卖送到用户手上。

当然,不少感性用户会暗自愧疚: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单,对配送小哥难免有些残忍,他们需要承受N倍于常人的寒冷。一时之间,极寒天气是否应该叫外卖成为热门话题,甚至《奇葩说》把其当作辩论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从感性角度看,同情、体恤配送小哥体现出社会温暖的一面,无疑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从理性角度看,送餐是配送小哥的本职工作,理所应当完成,而且其收入与配送量直接挂钩,商家有利可图才能分给配送小哥更多报酬,责任心或利益驱动他们照常配送。

在这一问题上,我是不折不扣的理性派,赞成极寒天气叫外卖,理由有二:

一、用户、商家、配送小哥都是赢家

数据显示,天气是影响外卖订单量的最大变量。恶劣天气无非是极寒、台风、暴晒,每逢恶劣天气,城市外卖订单普遍上涨两三成,甚至部分商家80%来自于外卖,冬季外卖订单量全年最高。所以,外卖不仅用户需要,而且商家需要,配送小哥是连接双方需求的关键人物。

订单激增带来巨大利益诱惑的同时,也极度考验商家和外卖平台的配送能力,平时勉强应付的配送能力在恶劣天气时成为短板,这是不少商家面临的尴尬,人手不足影响配送能力成为最大掣肘。

临时招聘配送小哥不太现实,只能依靠现有人员超负荷完成配送任务,这意味着配送小哥成为“抢手货”,自身价值提升,精明的商家会支付额外辛苦费,这是配送小哥所乐见的。

事实上,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已有多年,外卖市场经历2014、2015年井喷式发展,已实现高度市场化,用户通过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下单,商家接单、配送小哥负责送餐,服务流程标准化、分工明确。换言之,外卖服务链条的各个环节更多由市场支配,政策影响微乎其微。

通俗点讲,外卖之于用户和商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户在极寒天气靠外卖度日,商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即便忍受风霜摧残的配送小哥也成为受益者,所以于情于理都说得通,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二、外卖平台展示服务品质的大好时机

有时过于感性会影响自己作出正确判断,不要只看到配送小哥苦逼的一面,他们、用户和商家都是赢家,只是各自获利的方式不相同。当然,别忽略了外卖平台,他们是隐性赢家。

在资本的裹挟下,过去两年,外卖O2O迅速崛起,用户和商户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峰值。外卖玩家大规模补贴、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用户习惯,但对平台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导致其无法建立强悍的竞争壁垒,即对手补贴再多也无法撬动用户。

同时,外卖平台补贴带来的流量猛增,导致众多优质用户的“挤出效应”不断上演。通常而言,外卖平台的订单量必须与商家服务供给能力相匹配,补贴催生出更多订单,对商家服务提出挑战,原有配送运力无法支撑,直接导致配送时间延长,服务水平下降。一些原本在意菜品和服务,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选择离开。

所以,我认为2016年外卖平台将围绕提升服务品质展开竞争,服务水平将成为外卖O2O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尤其是随着中国3亿中产阶段崛起,消费升级大势所趋,用户更在意服务品质,而不是单纯的价格,外卖平台需要完成从价格生产力到情感生产力的跨越。

好的服务品质会形成一种情感依赖,并升华为信任度。信任度是外卖平台不可多得的生产力,可以不断再造价值。到家美食会CEO孙浩曾表示,“无论商品、服务还是渠道,只要情感识辨度和信任度足够强烈,真正让用户获得好的价值,就能引发用户共鸣,品牌溢出效应随之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安全成为大众最关心的议题之一,重构用户信任度成为外卖平台的重中之重,未来谁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谁最有可能笑到最后。当然,获取用户信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长期目标来抓,并在关键时刻加强用户品牌认同感。

关键时刻不言而喻,自然不是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好天气,而是大风大雪的极端天气。以上周极寒天气为例,面对突然猛增的订单量,谁能提前做出预备方案,积极协调商家和第三方运力,最大化提升送餐效率,将送餐延迟降至最低,超出用户预期,让用户眼前一亮,谁就是赢家,具备用户信任的基础。

显然,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都清楚知道极寒天气是表现的绝佳时机,所以才格外卖力配送,以增强用户的品牌认同感。要知道,发力服务是外卖平台构建护城河的重要方向。

事实上,外卖O2O之所以备受诟病,原因在于其违背正常的商业逻辑:随着规模扩大,马太效应出现,同样的成本结构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各大外卖平台纷纷砸钱抢市场,出现规模效应,但领先者规模越大,亏损越大,形成持续性损耗。

这种恶性竞争导致外卖行业陷入“规模不经济”泥潭,这是病得治。未来,用户将向真正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平台靠拢,并为优质服务买单。国外GrubHub、Just-Eat等外卖平台的健康商业模式已提供参考意义,他们没有巨额补贴来培养市场,而是在商家和用户两端同时发力,规模扩大利润也随之增长。上周极寒天气无数配送小哥尽职送餐,是外卖平台打响2016年服务战的第一枪,这是平台、商家、用户和配送小哥四方共赢的选择。

当然,极寒天气也是展现社会正能量的大好时机,外卖平台、商家和用户都可以尽己所能帮助配送小哥。比如,外卖平台和商家可以让每个配送小哥全副武装,厚棉服、手套、护膝、挡风被、防滑链等样样俱全,每个站点都储备姜茶、姜汤、防冻要务等,随时监督御寒设备是否齐全和储备是否到位。

用户则能在行动和精神上支持配送小哥,尽量提前下单,给小哥在路上预留充裕时间;在收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时,不忘对小哥投以真诚的微笑,一句“谢谢”温暖人心。要知道,既然配送小哥选择送餐作为职业,一定会尽职到底,他们希望的不过是用户的认同和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