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阻肺一定要做好自我管理,不要等加重了才去医院:药物和随访篇

 梅香斋21 2020-07-02

我国,最新慢阻肺的数据显示,慢阻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患者症状和经济负担严重。

1、中国慢阻肺患病人数已超 1 亿,40 岁以上患者发病率高达 13.6%,且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2、中国慢阻肺患者的症状负担比欧美国家更重。

3、中国每年有超过 91 万人死于慢阻肺,占全球 31.1%。

经常听到病人说,慢阻肺呼吸困难太难受了,每天都要用药,花很多的钱,真是一个败家的病。

固定医生,定期复查很重要

分享两个案例。

病例一:

慢阻肺老张,50岁的时候诊断了有这个病。当时是一个中度的慢阻肺,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药,让他按时用,他也很听话,每天都用了。平常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就是每年经常会感冒,自己就去买点药吃一下,所以一直就没有去管他。

等到60岁的时候,他因为一次肺炎而住院,做肺功能检查,变成了极重度的慢阻肺。

他的肺功能为什么下降的这么快呢?回过头来问一下,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没有每年按时做肺功能,他的肺功能下降了,没有人发现他自己也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有发展成极重度的时候,他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病历二:

慢阻肺老刘,同样是50岁诊断了,慢阻肺是重度,医生也给他开了一个药,让他回去按时用。

他在用药的过程当中,每一年都会联系他原来的那个医生复查一下,第2年复查的时候发现他肺功能下降的比较快,于是就给他调整了一些其他的药物,通过药物的调整之后,他的肺功能稳住了,60岁的时候,他的肺功能仍然是重度,没有发展成为极重度。

通过这两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慢阻肺并不是开了药,一直用下去,就算是治疗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的调整药物,根据你这一年肺功能下降的情况,你这一年感冒的次数,及时的调整药物,只有这样才能把肺功能稳住。

如果慢阻肺控制不好,我们可以做哪些药物的调整呢?

首先刚开始的时候,医生往往会开一个支气管扩张剂,比如噻托溴铵,如果用3~6个月之后感觉效果不好,我们会把药物升级成两种支气管扩张剂,比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大部分病人用到这个程度,往往都能控制的不错了。

对于一部分病人如果用了欧乐新仍然控制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升级为三联治疗,比如布地格福或者氟替美维。

GOLD2020 指出三联疗法可降低患者死亡率。肺炎发生风险与吸入激素使用弱相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急性加重史强相关。

临床研究证实:与双支扩相比,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进一步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发作风险,且降低全因死亡率,相对风险降低 42%。因此使用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治疗获益大于诱发肺炎的潜在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