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选择方法,复述促续编——《枣核》教学

 新用户47177550 2020-07-02
《枣核》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一、 文本教学解读
《枣核》是一篇想象神奇、情节夸张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枣核是一个勤快且聪明的小孩,因为他的形体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他的父母给他起名叫“枣核”。
《枣核》这篇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且详略得当。课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略写了枣核名字的由来,以及枣核勤快的性格特点。第三自然段中的“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也和后面详写他智斗衙门的多处细节相互关照,比如“一蹦蹦进院子里”“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从铁链缝里蹦出来”“一蹦蹦到了县官胡子上”,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课文的第四至十三自然段详写了枣核智斗衙门的经过,文中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为过渡句,详写描写了枣核在县衙门与县官和衙役斗智斗勇的过程。枣核的聪明机智体现在这样几处细节,比如在村民一筹莫展且根本不相信他可以办到的时候,他并没有意气用事,硬闯县衙门,而是借助自身形体小的优势,趁着天黑用计把牛、驴赶回了村子,这一技妙在枣核竟然利用自己的形体优势藏在了驴耳朵里,这样一来,他既能顺利赶驴,又能躲过衙役的视线,如此折腾一夜,导致衙役们精疲力竭,根本无心追究。
课文第八至十三自然段描写县官带着衙役来捉人的情节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枣核的聪明,而且能够体会到他正直、勇敢的品质特点,比如说县官来村子里捉人时,他毫不犹豫的大胆承认牲口是自己牵的,语气中没有一丝胆怯心理;当他被带到县衙门大厅准备挨打时,他灵机一动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衙役一棍子下去没有打到枣核,倒是把县官的牙打掉了,这里描写县官和衙役蠢态的细节正是作者对反派人物的一种嘲讽和戏谑,也从侧面衬托了枣核的聪明机智和智勇双全,一个勤劳、聪明、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读者忍俊不禁。
《枣核》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从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角度出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定位于学生能自主选择学过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到不遗漏重要故事情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尽量放手,给学生充足自主阅读、自主练习复述的时间,放手不代表不管,教师在学生自主练习复述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倾听,看学生在选择复述方法、运用复述方法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反馈,确保学生能真正学会迁移运用复述方法。
从落实单元习作训练要素角度出发,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学习目标是续编故事,也就是课文学习提示中“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旨在“告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篇课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为后面的单元习作做铺垫,而且,从文本内容看,故事结尾处枣核蹦到县官的胡子上,衙役因为想要打枣核不小心把县官的牙打掉了这个细节,估计学生读完后会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想象“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后面还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尝试续编故事。
结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
2. 运用学过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尝试不遗漏重要情节;
3. 尝试以“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为开头,续编后面的故事;结合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的主题,与同学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 板书课题(枣核),点明课文体裁(民间故事),安排“听读”活动;
(1) 播放课文内容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边听边记录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
(2) 班内组织交流分享(分享自己记录了哪些词语,为什么);
2. 班内组织交流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
板块二:自主阅读,评说人物
1. 缘题质疑,思考并交流:枣核真________;
(1) 缘题质疑,在“枣核”课题后面板书“真________”,要求有理有据地评说枣核;
(2) 自主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尝试自主练习评说人物;
2. 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1) 以组为单位,与组员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小组选举代表,班内交流分享;
板块三:自主复述,训练能力
1. 明确复述主题和要求,自主练习复述;
(1) 明确复述主题:枣核智斗县衙门;复述要求:生动有趣;
(2) 以组为单位,自主复述故事内容,组内推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
2. 关注故事结尾,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 关注故事结尾,想象“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县衙门的人又会怎么做?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2) 尝试续编故事,并在班级组织的“趣味故事会”上,把自己续编的《枣核后传》讲给同学听。
 

      编辑 | 刀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