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针灸的几点疑问,数天时间即豁然开朗

 CBYQ 2020-07-02
学习针灸的几点疑问,数天时间即豁然开朗

​有幸参加陆飚老师的课程,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也解除了困扰很久的疑问。记述如下:

我是一名针灸爱好者,业余。1984年从北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几十年都是和工业打交道,从来没想过有缘接触针灸。几年前因为家人生病又无法去医院针灸治疗,万般无奈,赶鸭子上架自己在家里给家人进行治疗。虽然效果还不错,但苦于水平太低,没能达到更佳的效果,所以开始下决心认真学习针灸。

作为后半路出家的爱好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学习,快速入门。实践机会少是个天然的屏障,这个没有太多好办法,只有跟诊和扎家人和自己。学习方面既没有老前辈的童子功,又没有科班的系统性学习。

针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门很容易进,但是上山的路是在门里面。路一旦走错,可能一辈子都在山底下晃悠。开始学习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着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感兴趣,不到一年书都买了上百本。好在心里比较明白,就是作为初学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性高的、简单实用、不过度依赖实践积累的针法和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然后再逐步提高。方向选择非常重要,不能走大的弯路,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

在这个理念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针海畅游,耳针和基本的体针,简单的刺络疗法,艾灸,刮痧和拔罐可以帮助家人和病人解决一些问题了。虽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感觉自己很幸运,在关键节点上,会有贵人出现帮我一把。

去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旁听了纪念杨甲三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心里本来没有太多期待,没想到对陆飚老师在会上介绍的扎跳得气和烧山火、透天凉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但是如何操作和原理却是完全没搞清楚,好奇心与日俱增。事有凑巧,尽管我对社会上各种针灸学习班几乎不关注,岐黄网的开班通知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心里暗想真是有缘。

针刺得气是所有老师强调的,酸麻重胀,针下沉紧早已印在了脑子里,但是古书中所说的如鱼吞钩的感觉却几乎没有清晰地体验过,感觉非常虚幻。看其他大夫临床基本是一针下去,半天十几、二三十个病人很正常,每人10~20只针,年轻手快的大夫可以扎近百个病人。确实有疗效,尽管差异会比较大。对于疗效的差异,我一般也是从病人个体差异因素考虑,几乎没太多往得气的方面去考虑。当然,针扎得快,扎得多,一部分不到位,或者不得气是很常见的情况。

为什么古人医书上给出的穴位很少,而现在扎十几个点位的情况很常见?我一直接受的是古人针太粗,扎多了病人受不了的观点。或者就是我们比古人进步了,对针灸理解更深入了,当今的水平比古人高一大截?

我也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大家总爱说,古人从不欺人,古书的记载经过考证大多数都是真实的,但是为什么关于得气的描述和我们当代定义差别如此之大,难道这次真是古人错了?

中国文学性模糊性描述多,比如陆飚老师讲的例子,菜谱里的油少许、盐适量就很有代表性,不如西方文化定量、直观的描述容易把握。虽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有可能摸索一辈子还不得其门而入。当然,一旦把握住了,那基本属于大师的行列。像鱼吞钩饵这类的感觉是不是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把握?

本以为会带着这些稀里糊涂的疑问走完针灸之旅,没想到这些疑点都在几天的课程里经陆飚老师的指点而豁然开朗!古人果然诚不欺吾,说得全对!更不是因为古人针粗而取穴少,是因为老祖宗几针下去就能搞定。至于这些关键技巧怎么丢的,几十万当代针灸人又怎么能偏得这么离谱,确实匪夷所思。

学习针灸的几点疑问,数天时间即豁然开朗

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没机会跟诊了。体验扎跳“得气”只能在自己身上实践。反复看录像,反复扎。现在已经能扎跳的穴位有:合谷、外劳宫、手三里、曲池、尺泽、血海、三角肌。

膝盖以下的还没有成功过。后面需要继续努力摸索,也说明以前对经络的理解是多么粗浅,空间的位置用二维平面来认识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经络位置和粗细并不固定,或者人和人之间的经络也存在很大差异。陆老师讲的,穴位一定要准,这次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自己身上做出了效果,最近在给家人扎的时候也偷偷尝试了一下,可惜一次也没有扎跳过,针感一出基本马上不让再动针了。看来扎跳需要更多练习,不是一个容易过去的门槛,扎跳自己可能只是个起步。

在试扎的过程中,发现了没有跳但是针柄出现不规则抖动,有肢体发生感传却没有针跳和肌肉跳动的情况,我曾侥幸地希望这些属于扎跳了。经请教老师,答案是否定的,看来好事都没有捷径,还得继续多扎自己了。

实事求是地讲,在给家人针刺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即使在肌肉没有扎跳情况下,出现针柄抖动的情况,效果好像确实比针不动的情况要好。当然实例还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说到烧山火、透天凉,各种书上介绍的都差不多,现实中却从未见到过。我也曾请教过一位水平很高的老师,他气功水平很高,是用意念做出来的。据他讲,靠纯手法,他也只经历过一位针灸师在他身上做出来过这个效果,说明会做的人非常少,也很神秘。所以对陆老师后面的进阶班非常期待,有希望弯道超车呐。

个人体会,针灸与中医方剂、西医最大的差别是,会不会治很重要,会,疑难杂症也可以搞定,不会,连个感冒也看不好,基础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血海扎跳通电可以很快摆平前列腺增生,但是要靠方剂就难了,可能要相当的经验和准确的辨证才能搞定,而找西医除了插个管子,就得手术了。如果掌握了陆老师传授的方法的确能使我这个爱好者在某些方面挑战一些高难度的病症,同时在疗效上有所飞跃。

这次学习的另一个大的收获是陆老师讲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理念,就是得气和电流经过是取得短期和长期的疗效所在。

现在社会上各种针法很多,理念各异,效果神奇,听听看看都觉得不错,而对针灸爱好者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如果选错了方向可能一辈子都在黑暗中,见不到光明。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赫赫有名的针法真的不敢碰,在这之前我确实打算后面学习眼针了。我虽然以前没有像有些瘾大的朋友那样每个都学一下,那更多是出于精力不够,不希望太分散。经过陆老师点拨,明白了回归老祖宗传统针法的重要性,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觉得这辈子把陆老师两次课的内容基本掌握,对我来说可能真的足够了。虽然考医师执照对针灸爱好者来说希望渺茫,但是只要有管用的技术,终将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至少可以为家人和自己服务,或许会有我上辈子欠了账的人来找我?

作为学习针灸的人,我非常感激陆老师把极其重要的、几乎失传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分享!让老祖宗的绝学得以发扬光大,接续传承,造福更多的人。也让我这个普普通通的爱好者有机会掌握一个本来没可能掌握的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在学习过程中,陆老师对我和大家的问题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为我们做人做事树立了榜样。

我现在开始在重复听陆老师的课和认真揣摩录像,在自己身上练习。感觉要真正掌握这个技术可能并不容易,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针灸水平更进一步,打开一个新天地。

作者:崔卫

摘自:陆飚“烧山火透天凉”针灸手法初阶班,学员结业感言,由岐黄网和纪录中医主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