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到合伙人。 可是,如果选错合伙人怎么办? 毕竟人是复杂的动物,谁也难以保证能看得很准吧? 比如李国庆夫妻合作20年后,还是闹翻了? 而比特大陆的两位创始人,合作6年把公司做到全球行业第一,也闹翻了。 罗振宇和申音于2012年创立罗辑思维,两人在2014年不愉快的分手。 脱不花加盟出任得到CEO后说:创业最重要是谈好怎么拆伙。 拆伙说的就是退出机制,那么应该怎么设计股权的退出机制呢? 竹子作为专门做股权设计的律师,研究了100多个案例后,归纳出三种股权退出机制,这些都是经过法院判决书确认有效,并不是那些听起来让人激动、用起来没用的鸡汤。 第一种股权退出机制,靠天吃饭 北京甲公司的股权结构是6:4,你觉得这样的股权好吗? 他们遇到赖账的小股东,持股60%的大股东帮小股东垫付了出资款,但股权却是小股东的。大股东太冤了,想把小股东踢走还踢不走。 另一家四川的丙公司,股权结构是8:2,是不是大师们说的最优股权结构呢?比7:3还厉害? 很不幸的是,他们遇到赖账的大股东,大股东拿走80%的股权却不分钱不付,公司就靠小股东20%的钱运营。 这小股东是不是太冤了?自己出钱经营公司,居然要被大股东分走80%。 后来小股东设法把大股东踢掉了。 可不是说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吗?持股80%的大股东为什么还会被小股东踢出局呢? 甲公司持股60%的大股东踢不走持股40%的小股东,但丙公司持股20%的小股东却把持股80%的大股东踢掉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股权结构,而是利用法律的规则操作。 第二种股权退出机制,提前设计规则 另一家四川公司采用了9:1的股权结构,这样的股权结构是不是很好呢? 公司为了融资给投资人10%的股权,但钱没拿到给出去的股权也收不回来,持股90%的大股东想把10%的小股东踢掉还踢不走。 前面那家持股20%的小股东,都把持股80%的大股东踢走了;但这家持股90%的大股东,还是踢不走持股10%的小股东。 所以,有水平的人不靠股权结构,没水平才赖股权结构。 比如另一家江苏公司,为了融资给了投资人36%的股权,但投资人拿了股权却不付钱。 后来持股51%的原始股东,就把持股36%的投资人踢出局了,投资人去打了13场官司都输了。 融资先给股权还是先付钱?给了股权投资人却不付钱?用5W法踢了! 他们靠的并不是股权结构,而是提前在股东协议设计了规则。 那些随便弄来的股东协议模板,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第三种股权退出机制,后天补救 另一家云南公司,公司没钱经营快要倒闭了,想让股东继续投钱。 公司共有4个股东分成两大阵营,持股70%的两个股东愿意继续投钱,但另外持股30%的股东不愿意继续投钱,也不愿意退出。 怎么办?难道持股70%的股东投钱后,要和持股30%的股东分享收益吗? 这家云南公司并没有像江苏公司那样提前设计规则,幸好他们比较机智,后面修改规则后把两位持股30%的股东踢出去了。 但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这样操作成功的,比如另一家北京公司,持股95%的股东把持股5%的股东踢出局,已办了工商登记,打官司一审二审也得到法院的支持,但小股东去北京高级法院申请再审后,推翻了一二审判决,他们为争股权花了13年时间,最后都是没能成功踢掉持股5%的小股东。 什么样的股权退出机制才靠谱呢?大师说的所谓退出机制能有效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