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的明代屯堡 贵州游侠 三、鲍家屯 驱车来到了数公里外的鲍家屯,停车场旁有一些古柏,左侧有一座寨门。 进入寨门,左侧有一座考究的门楼,前面还有一堵照壁般的石墙。一侧有石柜台。 前行有一座斜向的门楼,也有石柜台。 景点牌介绍:鲍家屯是一座军事屯堡,村寨中设有八大阵形的巷道,如同迷宫。 一座房屋是“太傅故居”,其主人鲍国臣系明嘉靖朝太傅,为鲍氏第七世祖,是贵州出身的一位正一品的帝师。 距离寨门不远有一座石砌平台,后部有一座三开间建筑,门上有“屯堡文化陈列馆”牌子,没有开门。 正对面建有一道石墙,中间开有大门。两侧两两相对,有四个门洞,分别是四条巷道。 从靠近正门的左侧大门进入,门上有巨大的石梁。里面的石墙非常厚。 巷道内又分为数条巷道,这就是所谓的迷道了。 右侧出现了一座碉堡,前后都有凸起的人鼻子形状的石雕设施。还有五个窗口或射击孔。 一条巷道中有过街楼,也许这也是一个军事设施。 附近的四合院保存完好,地面用石板铺幔,窗棂精美。 走到碉堡侧面,这里也有四个窗口,中间是长方形的向下射击的石板设施。 一座院落是鲍氏始祖福宝公的住宅。石墙看似粗糙,但所有的接缝都非常小。 一座不起眼的石建筑是吴三桂干儿子的住宅。 走到寨门内的广场,进入正面的大门里,这里有一座亭阁建筑,据村民介绍这里原来有三重大殿的庙宇。 向另一大门走去,里面的巷道也是弯曲的,这里也有一些岔道,也是迷宫般的巷道。 这条巷道中也有一些高大的建筑,木雕精良,形式与本寨相似。 一座大院门楣上有“鲍家屯屯堡多民族文化展览馆”,其大门是精制石料修砌的,其上部有精美的雕刻。这里曾经是十一世祖鲍大千的故居。 沿没有走过的巷道走去,有一座大院的八字大门上有精美的石刻和木雕。 走到停车场,沿田地中的道路向前走去。途中有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或水渠,这些就是建于明代的水利工程,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没有介绍,搞不清楚水利工程的情况。 对面小山上有庙宇,我过河寻找,终于找到了上山的阶梯,阶梯已经被杂草遮盖。一路迂回,到达庙宇门前,有水泥砖修建的围墙,中间门楼上有“太平寺”大字,估计这里没有营业执照,大门紧闭。从门缝中望去,除了木柱,其他都是水泥砖。 调头向屯中望去,那座碉堡鹤立鸡群,非常显眼。 下山,石砌水渠中有一座古老的小石拱桥。 河道中有的水流奔腾,有的十分平静。 沿一条较为宽大的河流上溯,途中有一道水坝。 再行水田中有数条高出一米的石头田埂。较为奇特。 再行,前面出现了一道数十米长的堤坝,右侧有另一座短了许多的堤坝,上面有石跳蹬,河水在这里分道扬镳,估计这里就是所谓的“鱼嘴”了。 我从跳蹬上过了河,沿这条较小的河流下行,途中又有一座水坝。 前行看到对岸有一座水泥亭子,用长焦看到亭子中有一块黑色石碑,是现代的石碑,但这一面都是外文,估计是某个国际组织捐款维修了水利工程。 继续前行,过一座水泥桥,对面有一座古代水碾房,屋内有一个石雕水碾园槽,旁边堆放着一些袋子,可能现在仍然可以使用。 屋内还有一些独轮车,这是在贵州很少见的。 从为水碾房所建的水坝走过,到达了停车场。旁边坐着一帮“少数民族”妇女,身着蓝色衣服,头带黑色头环。其实她们都是典型的汉族,她们的服饰是典型的安徽、江浙一带明朝时期的服饰,被这些随付友德大军迁移至此后一直保持着这种服饰。数百年未变。 (游览日期:2020年6月22日)
|
|
来自: 贵州游侠 > 《安顺集:贵州游侠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