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安顺】鲍家屯六百余年明风依旧

 晓风霁月 2022-10-04 发布于湖北

2014年8月1日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鲍家屯


  

鲍家屯村,一个贵州省境内12平方公里的汉族村寨,鲍姓集中居住的村落,近年却名声鹊起,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个“道法自然”的古老村落被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WHY?

因为它是一个明朝末年建立的军屯村,至今明风浓浓,仿佛穿越回到明朝。

据《安顺府志》记载,鲍氏始祖鲍福宝是在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从安徽歙县棠樾村调戍贵州普定卫(今安顺),命“屯田、守土、养兵,不费民间斗粮”。开始有汪、李等其他姓氏,随着人口增长,其他姓氏搬出,只剩鲍姓。 

  

  

村口一棵古柏树下,穿宽袍大袖的老人、小孩乘凉说笑。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乡村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赚钱。

  

青龙阵、白虎阵等名称,提醒我们这里最初是屯军的营盘。据说每户人家都有后门并相通。

  

  

走在窄窄的巷道,脚踩石板路,两侧的砖屋斑驳陈旧,再现明朝遗风。

  

村中心坐落着最高建筑-碉楼,房屋太密集了,无法拍出碉楼全貌。但我们找到了看守碉楼的大叔,拿到钥匙,登上了碉楼。

  

碉楼刚刚维修过,这是木雕的屋檐装饰。

  

  

站在碉楼上,视野极其开阔。我感兴趣的不是远处的青山绿水,而是屋顶。

  

屋顶铺的不是瓦,而是片片石头。就地取材成本低,平时当瓦用,战时当武器用。

  

无意中看到一家正在铺屋顶,,石块就这样像鱼鳞一样排列在木条上。

  

村外还在使用的明代石碾。

  

石碾能够转动数百年的奥秘藏在这里,一个巨大的磨盘随流水转动。

  

当年新移民按照古代的风水学说,有“近山而不靠山,见水而不傍水”的说法,经过“四处观风问俗”选定此处,并将皖南地区水利建设的经验“移植”到了新家园的建设上来。今天鲍家屯的水利设施,仍在发挥防洪、灌溉等作用,保证旱涝保收。


离开鲍家屯,遇到两位愿意给我当模特的慈祥婆婆。


想知道明朝民间的穿着打扮,来这里绝对让你大饱眼福。她们并不是节日才穿成这样,而是长年累月穿这种明朝传统服装。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打扮,经常误会成少数民族。其实人家是地道的汉族,也可以称为“穿青人”或“穿蓝人”,基本上是明朝迁移过去的江南汉人后裔,在贵州可以享受少数民族待遇。


鲍家屯所在的大石桥镇街景。  


马路集市。  


在安顺市区吃到的小吃,像广东肠粉,里面绝对有折耳根,学名叫鱼腥草,西南人民都爱这味道,我却只能看不能尝,实在受不了折耳根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