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德勒《洞察人性》性格科学-其他性格表现方式

 致虚守静666 2020-07-02

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著的《洞察人性》(有的版本译为《认识人性》)是权威的人性读本,帮助身陷困境的现代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走出家 庭和社会关系的迷宫,找到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方法。

真实案例分析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给你通俗易懂的心理学!

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运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 性格科学

第四章 其他性格表现方式

↓↓↓↓点击收听本章全文↓↓↓↓

《洞察人性》第二部分第四章其他性格表现方式.mp322:20
来自Robin福气频道

第一节 快乐

我们能很容易地以个人给别人带来的帮助或快乐为依据,判定其到底拥有多少社会感,这点我们已经留意到了。常让别人快乐的人看起来很幽默,因此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一直很快乐的人会让人更愿意亲近。人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充满同情与爱心,认为这些表现标志着他充满社会感,进而对他产生更多的好感。这种人从来不会沮丧或是忧虑,总是表现得很高兴,就算情绪不佳,也绝不会让别人受到影响。他们总能让身边人被自己的快乐感染,让生活看起来更加美妙且有意义。这种人的一切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讲话方式,善解人意,以及种种外部表现,包括服装、姿态、欢快情绪与笑声等,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本人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良善之人。

日常生活中,任何人身边都有这种人存在。作为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颇有眼光,他说:“根据个人的笑声了解其性格,比根据枯燥无味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其性格更加简单。”笑的种类自然有很多,能增进或毁坏人际关系的笑声都是存在的,例如常有落井下石、有挑衅味道的笑声,从缺乏同情的人那里发出来。有一部分人根本不会笑,逃避社会和其他人,连让自己快乐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让他人快乐。另有少数人也难以给其他人带去快乐,他们总是缺乏乐观的态度,只能看到生活中痛苦的方面。他们似乎有心想要遮挡一切光明,他们所在的地方总是阴沉沉的。他们只在被迫或想让人觉得他们很快乐的情况下,才会勉为其难笑一笑,平时没有半点笑容。充满同情心的人,跟以敌对态度对待人类社会的人在实质方面的差异,至此已经展露出来了。

热衷于让人扫兴、强行干预旁人的人,跟充满同情心的人完全相反。这种人肆无忌惮地宣传,哀伤与痛苦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好像已经难以承受生活的沉重压力了,在人生旅途上步履维艰。所有微不足道的难题都会被他们夸张渲染,他们心目中的未来灰暗而令人失望。而且他们还会在其他人觉得快乐时,竭尽全力打击对方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对自己和其他任何人而言,都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们会因身边人生活得很好而感到焦虑,想在其中找到糟糕的点。他们会用言语乃至行为骚扰旁人,此举不仅会对旁人的幸福造成损害,还会把他们变成旁人眼中毫无感情的人。

第二节 思维和表达的方式

有些人的思维和表达的方式总是给人一种极度虚伪、做作的感觉,因此极易让人记忆深刻。思考、讲话时,这种人的思维好像被种种格言、俗语彻底掌控了,他们张口要说什么话,旁人马上就能猜出来。他们说的话就像低级小说,全是从末流报纸上看来的烂俗的公式化语言。他们到底是何种人,在这种表达方式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普通人不愿或不能说的很多话,他们却会想,却会说。某些情况下,连他们自己都会吃惊,自己的言语居然粗俗至此。他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娴熟地说出一堆套话,无论思考还是行动,都遵循末流报纸、电影中已经用滥的方法,完全不了解在该问题上旁人有何看法。简而言之,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老生常谈,而这刚好能作为他们心智发育不健全的确切证据。

第三节 幼稚

常有一种人让人觉得,他们一直滞留于小学时期,好像从那时便已停止发展。他们在家里、工作中、社会上,无一不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急不可耐地寻找发表见解的良机,跟孩子没什么两样。他们习惯于在公共场所抢答所有问题,好像心急想要众人明白自己知晓一切,应得到很高的评价。这种人必须要在稳定不变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获得安全感,否则就会变得非常忧虑,因为显然他们那种幼稚的行为方式无法应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在知识分子中,这种人往往更加普遍。他们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中也许会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一种是冷漠、庄重,跟旁人拉开距离;另一种是自信、博学、融会贯通的全知全能角色。

第四节 迂腐及固守原则

通常说来,非常迂腐的人都愿意始终采取相同的做法,也就是不管处理什么事,都以自己眼中能普遍适用的原则为依据,这点很有趣。对他们来说,这一能普遍适用的原则几乎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宝书,不能缺少。此外,他们必将为该原则无法适用于某个问题,感到难以释怀。你看这种人竟迂腐到了这种程度!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表现,之所以觉得一定要用区区几项规则与定律框定人生中的一切,恰恰是因为安全感的匮乏,我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若遇到规则与定律无法框定的事物,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他们会因其他人遵从跟自己不同的规则非常不悦,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伤害。如此固守原则,不懂得因时制宜,无疑会将巨大的权力感赋予当事人。过分固守原则之人,必然会有种真理全由自己掌控的感觉。生活中有很多人拒绝服兵役,理由是为了自己的良知,这其实是种反社会的举动。极强的虚荣心与掌控欲,才是借良知拒绝服兵役之人再三突出良知的根源所在,这是我们的观点。

工作勤奋,业绩优秀,也不能减轻过分固守原则之人异常突出的迂腐与索然寡味的程度。这种人多半缺乏创新,缺乏广泛的兴趣,脑海中全是奇怪的思想,让人难以置信。例如其中一部分人也许会有只从楼梯靠外那一侧,或路上石板的接缝处行走的怪习惯,一部分人则总是走自己习惯的路线,绝不改变。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这种人往往缺乏同情,固守原则耗费了他们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他们的执拗、自负、对身边环境的排斥,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一切比较陌生的新状况,并将迎来彻底的失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始终固守自己的原则,不懂得因时制宜,他们执意相信做任何事都要依照规矩,无论何事,若缺少了他们神奇的规则与定律,就不可能做到。他们一定会慎重避免所有改变,以逃避上述可能的威胁。由于他们在适应冬季时花费了很多心血才成功,因此很难再适应刚刚降临的春季,他们会害怕外面温暖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跟更多人见面,因此情绪低落也是很顺理成章的。总之,这种人会在春季刚刚降临时表示自己很不舒服,发出怨言。这种人更适合不需要太多创新的工作,这是由他们较低的适应能力决定的。任何雇主都不会让他们做有挑战的工作,直至他们把这个缺陷矫正过来。这种性格特征其实只是种不正确的生活态度,并非源自遗传或难以改变。这样的生活态度深深扎根于这种人内心,在此基础上彻底掌控了其人格,到了最后,凭借在其心里建立的种种根深蒂固的成见绑住了他们,让他们再也无法逃脱。

第五节 温顺

还有一种人无法适应需要创新的工作,就是性格太过温顺的人。有人向其下达命令,提供方法,这种人便不会有自己的思想,坦然接受。即他们在生活中遵从其他人制定的规则与法度,已经成了习惯,以至于在选择不需要很多创新的工作时,简直身不由己。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种温顺的态度,例如温顺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鞠躬行礼,小心翼翼。这种人对别人鞠躬行礼,专心聆听别人的话语,在将别人的命令付诸实践,复述别人的思想时,表现得毫不犹豫,这些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温顺与遵从就是他们心目中尊敬的代名词。某些情况下,这种想法会非常执拗,让人无法相信。例如有一部分人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除非有人能让他遵从。这说明只靠温顺解决人生问题之人的温顺,必然有不可告人的成分,但也仅此而已,并不意味着最佳人类模板是一味追逐掌控地位的人。

温顺的确被很多人当成了一种基本的人生行为规范,且只针对女性而非用人。有种牢牢扎根于人们内心的口头行为规范,即顺从是女性应有的美德。更有甚者,很多人将该规范当成了一项真理,不可动摇,坚持温顺是女性仅有的意义。该观点严重破坏了人类的文化和一切关系,直到现在,其依旧因自身引发的极其深远的坏影响而难以铲除。很多女性也相信,自己要永远遵守温顺与遵从的法律。但该观点不会让任何人获利,有时候,还会有人发出怨言,原本所有事情都有可能得到改善,却被女性这种温顺的表现阻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