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欧科技互补合作空间有多大?

 柏铭tech 2020-07-02

国家领导人于5月31日至6月2日正式访问德国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赴布鲁塞尔举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对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声音上升的背景下,这被视为一次致力于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多边主义的“务实之访”,而在科技方面中欧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贸易领域,中欧一直都是双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彼此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已运行了几年时间,构建起中欧物流新通道,较海运缩短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进一步密切了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

中国在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这是美国自1895年取得这个地位后保持了115年之后首次失去,不过目前为止中国尚处于向高端制造业爬升过程中,而欧洲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拥有许多优势,双方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

中国自2008年起在海外投资金额不断创下新高。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6.5亿美元,同比猛增63.6%,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400亿美元,并且在这一年中国对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利用外资额,成为全球资本净输出国,也在这一年中国对外投资额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预计202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国。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正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之一,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欧洲面临着需求低迷、投资不足、增长乏力等难题,经济复苏缓慢,即使是其主要的出口国—德国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而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为它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助力。

欧洲是中国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也增强了中国自身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如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吉利汽车收购瑞典沃尔沃、东风汽车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提升自己在该行业的技术实力,也是中国所需要的技术。

其实在更早之前,中欧已有成功的合作,那就是移动通信技术。3G三大全球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因为其核心技术CDMA为美国高通所拥有,导致全球通信企业不得不向高通缴纳昂贵专利费甚至被称为“高通税”,欧洲通信芯片企业因此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逐渐衰微,2004年中欧双方在4G标准上密切合作共推LTE,美国高通和Intel则分别推它们的UMB、wimax,最终LTE成为全球4G标准,这成为中欧合作的典范。

在当前正推进的5G标准制定中,中欧双方也正密切合作,2015年在第五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欧盟和中国在5G移动网络领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就连接平台签订谅解备忘率。欧盟已确立了爱立信继续担任新一期的METIS- II欧盟项目协调人,领导5G系统研发,其认为5G应该是当前LTE的演进而非革命,爱立信主导了LTE-FDD标准而中国方面主要发展TD-LTE技术同时也在运营LTE-FDD技术,因此双方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可以基于各自在LTE技术上的优势演进到5G。

中欧在更广阔的科技领域有更多可以互补合作的机会,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已与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中芯国际等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先进工艺14nmFinFET,荷兰阿斯麦(ASML)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而中国半导体制造业正迅速发展需要采购它的世界上精度最高、生产效率最高光刻机等产品,在物联网等创新科技领域双方都有合作的机会。

总理访问欧洲将进一步密切中欧关系,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有望对接德国“工业4.0”,在能源科技、机械装备、物联网、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控制等创新科技领域获得更多的合作共赢机会。

柏铭科技 baiming00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