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燕原创散文丨打滚儿

 真言贞语 2020-07-02

打滚儿

文/邱燕

晚饭洗刷完毕后,坐在沙发上休息,儿子从屋里出来,一边打着出身一边说,吃得太饱学不进习去,说着就躺下来,撒着娇说妈妈,都怪你,天天做怎么好吃的饭,都叫我吃撑了!天天怎么好吃,都怪你!我说他没出息,没材料,吃了还吃!没良心,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他说不过我,又说想打个滚儿。我说好啊!打个滚儿吧,我给你讲讲你小时候打滚儿的故事吧。

当年在堤口庄的出租房里,那时候家里做花卉生意,多的时候有六七个服务员,因为孩子小,我请她们帮忙做生意,自己在家带孩子兼顾给大家做饭。租的房子是个大的四合院,我们人多,租了四间东屋,两间南屋,两间西屋,两间北屋,房东也是一大家子人家,有个96岁的奶奶,大爷大娘,三个儿子,两房媳妇,还有房东的大闺女大红红,虽然早已出嫁,带着孩子回来伺候奶奶,常年住娘家。大红红的孩子是个女孩叫蕊蕊,比我的孩子大两岁,儿子整天“姐姐姐姐”地跟到屁股后面追着她一起玩儿。

蕊蕊有个拧脾气,爱打滚儿哭闹,打起滚来软硬不吃,六亲不认,谁劝也劝不了,哄也哄不了,大人一看见孩子那个哭闹劲,就上头,火冒三丈,抡起巴掌就打。孩子治大人,家长有多大脾气,孩子就有多大胆。一到夏天,孩子哭的是一身痱子,大人疼的是蝎蛰狗咬,狠死了。每次孩子哭闹完了,总是会变成双眼皮,一变成双眼皮,就发高烧,一发高烧,就快该上医院去打针了。家里常年备着退烧药,大红红经常拿着体温表骂“你个小私孩子,不打针不花钱就不是你了!真改了你了”,孩子打针又花钱又受罪,大人心疼得嚯嚯的。

每次蕊蕊打滚儿,儿子总是要去劝姐姐的。有不少时候,大人不上火了,冷处理了,孩子反倒是能安静下来,有时候两个人玩起来就忘了哭闹了。

这天下午,为着什么事记不清了,儿子心有不足,忽然对我说他想“打滚儿”。我一听:这小子是长心眼儿了,有个打滚儿的蕊蕊,这是“见好学好儿”啊,可得制住第一次。我说行,但是你得等一会儿,等我把地扫完拖完了你再打,他点头说行。

于是我把南屋的地面拖干净了。把他领进屋里放下,告诉他在这屋里打滚儿,我去别的屋里忙,什么时候打够了就叫我,说完就给他关上门走了。

一会儿的功夫,他就跑出来叫妈妈了,我问他,你打够了滚儿了吗?他说打够了。我问以后还打滚儿吗?他说再也不打了。

可能,没有观众的打滚儿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从那以后,儿子真没打过滚儿。

故事讲到这里,儿子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摘了眼镜,笑得浑身哆嗦起来,我也快笑出了眼泪。娘儿两个笑闹了一会儿,他又以饱满的精神去钻研高数了。

近日读《左传》看那因骊姬之乱流亡十九年的晋文公虽贵为国公的儿子,也得在挫折经历中成长,人格得以完善,越挫越勇,大器晚成。求上得中,愿儿子立大愿,出大力,向着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邱燕(女),山东泰安肥城人,1968年出生,幼读诗书,礼教传家。早年从事教育,后经商,研习花艺多年,主导创办千佛山花卉文化市场并出任市场总经理。致力于环境艺术,创立济南飞润达景观园林公司,承接园林景观工程。热爱文字,酷爱读书,笔耕不辍,陆续在各大报刊杂志、各大知名网络平台发表作品上百篇;2018年主编红色经典专著《沂蒙精神·中国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业余创办九如诗社、嘉尚学堂。现居济南,任山东人文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山东诗词学会泉城诗社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