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士雨原创散文丨失落的勋章

 真言贞语 2020-07-02

失落的勋章

文/张士雨

昨天,在新华书店读了一本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油画画册《失落的勋章》,通过一幅幅画面和解说文字,一段一百年前的悲壮的民族历史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上个世纪初叶,民国肇始,中华民族迎来共和曙光。然而,由于政治基础薄弱,旋即又陷入军阀割据的深渊。在此期间,欧洲列强为瓜分世界,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波及人员地域广大,双方损失程度惨重,但由于距离遥远,并未直接影响到中国。然而因为当时的中国境内有多处交战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北洋政府为了免受敌对双方的打击,在战争前期就宣布了中立。

残酷的战争愈演愈烈,远远超过了交战双方的预料。在战争泥潭中,交战国损失巨大,人力资源和物资储备日显空乏枯竭。为维持战争机器的继续运转,在中国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和法国将寻找战争资源的目光投向了有着庞大人力资源的中国。中国的北洋政府为了不得罪英法协约国,同时想要在战争后谋得战胜国身份,为其谋取一些利益,就配合了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人力的行动。但碍于之前宣布的中立地位及对战争前景的不确定――恐德奥同盟国获胜而遭报复,北洋政府采取了机会主义的“以工代兵”策略。其内容是:1.不派兵参战,只派出劳工;2.招募行动表面上不由政府操办,而是成立民营公司运作;3.劳工不往作战前线参加战场行动,只在后方进行后勤援助;4.不公开宣传,秘密派遣;5.保证派出劳工的相关权益。

在和北洋政府达成协议后,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劳工的活动开始了。从1916年年底到战争末期的1918年,共有约14万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青壮年农民被招入劳工队伍。他们漂洋过海,甚至为了躲避战争炮火而绕道北美大陆,最后到达西线战场的法国、比利时。十几万朴实农民出身的华工们在异国土地上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艰苦卓绝的各种驱动战争机器的劳动。他们在协约国军事后方的工厂造炮弹、造枪械、造坦克;往前线运送物资、弹药,运回伤员;与当地人民恢复修建被战火摧残的家园;甚至在部队工兵短缺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硝烟,冒着随时都能牺牲生命的危险修筑工事、挖掘战壕。所有这些,给协约国的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战后期的1917年8月,战争形势逐渐明朗,加上之前有一艘运送华工的邮轮在地中海被德国鱼雷击沉,船上五百多名劳工遇难,北洋政府毅然正式加入英法协约国阵营,向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宣战。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洋政府虽未派一兵一卒,更未实际参战,但却因派出的14万劳工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成为战胜国。

战争初期,作为协约国之一的日本曾出兵占领同盟国德国控制的青岛。一战胜利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员参加旨在分配战争利益的“巴黎和会”。饱受近代列强欺凌的中国社会各界对和会寄予厚望,他们并不奢求和英法美日等列强一起分赃,只希望收回本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成为世界各民族平等的一员。但是,这种合理愿望被凶残成性的帝国主义列强粉碎了。在处置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青岛、中国代表要求将青岛及山东的一些权益收回祖国时,遭到以日本为首的与会列强的悍然反对,他们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同为战胜国的中国,被列强们无耻地玩弄了,那十几万为战争胜利倾洒血汗的劳工的贡献被无情否定。

巴黎和会的决议,如同一枚炸弹,惊爆在中国社会亿万国民心中,引发了全民族的强大愤慨,最终导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就此拉开,而那十多万华工正是拉开这序幕的原始力量。

那些华工们的壮举不仅使当时的积贫积弱的中国获得了一战中战胜国的地位,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他们积极奉献、奔走呼号的身影,五四运动时,还在法国的大批华工组织了浩大的游行示威,积极呼应国内学生的游行请愿;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革命伟人,年青时踏着旅法华工的足迹,往法国勤工俭学,都曾得到过华工的帮助;抗日战争期间,华工们曾积极募捐支援祖国对日作战;在祖国的每一个艰难关头,都有大批华工深情牵挂、竭力援助……

一战结束后,大批华工被遣送回国,他们将在异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方法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力量;又有一批华工和当地的女子结婚,在异国安家,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传播在异域他邦。不论身在何地,那些华工们都是优秀的炎黄子孙,他们无愧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无愧于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残酷的战争,让一万多名优秀的中华赤子在异国他乡牺牲。他们虽不是训练有素、战场冲杀的战士,但他们以赤诚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支持了战争,以他们激荡澎湃、火热鲜红的血液浇灌了胜利之花。尽管由于帝国主义的冷漠无情,那些牺牲华工的功勋长期没有得到褒扬,但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英魂远去,精神不朽,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1998年11月,一战结束的第80个年头,法国政府在巴黎13区华人城博德古尔公园内竖起一座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2014年,一个名为“让我们铭记”的英国组织开始为建立英国第一座华工纪念碑募集资金。设计纪念碑身高9.6米,象征9.6万为英军服务的华工,纪念碑样式为中国特色的华表形象。时至今日,这通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已立起来了吧(因画册出版于2018年,其时纪念碑尚未建成)。

这本《失落的勋章》看完了。我陷入深沉的思考:为什么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要由一部画册来记录它呢?这段历史在以往的教科书中鲜有记述,时至今日,即便有些文字偶有提及也大都语焉不详。这对于有着善于记录历史传统的中华民族是不应出现的一个过失,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应该深刻铭记这段发生于我们民族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事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倾洒过血汗的先辈的功勋,砥砺前行,振奋国威;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2020.4.24)

【作者简介】张士雨(男),济南市长清区人,多年前国营工厂下岗,一直从事自由职业,业余有感于时势生活,常写些文字,聊作纪念,抒情志物。愿与广大朋友交流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