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首次在国外设立,这国家说我们不能对不起中国

 江山携手 2019-05-31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千年亚洲老大的地位开始遭受挑战,中法战争、甲午战争让曾经的藩属国都丢得一干二净,《辛丑条约》的签订更是直接把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可以说是没啥国际地位了。
西方人给当时的中国人起了很大像是什么东亚病夫、斜眼怪、黄猴子、猪尾巴之类的蔑称,对于在当地的华人也是百般欺压,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就让你过来,当城市发展起来,就采取一切办法把华人赶走,甚至是不惜采用流血的方式。
其实从晚清开始,历代政府就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不少努力,很多时候低三下四的答应列强们的要求,只是为了博取列强们的些许好感,换得国际社会的一丝同情,好让他们少对中国侵略一点。当年“六不”总督叶名琛被俘后还以为自己会被送往英国,“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在那个弱肉强食,毫无人性可言的世代,这些想法真是太过于天真了。
有人说,干嘛对洋人那么低三下四,他们提出的要求咱们不搭理就完了呗,可如果不答应,那只会招来更严重的后果。洋务运动之前,清王朝在军事实力上完全被列强所碾压。甲午战争的惨败又彻底终结了清王朝探索“自强”与“求富”的道路。实力决定一切,在近代,我们不得不乖乖的做一头顺毛驴。
当一战爆发后,中国也被裹挟进这场战争,意外地成为了战胜国。其实在一战爆发前夕,德国为了防止日军进攻青岛,就曾主动表示要把青岛归还中国,只是需要北洋政府支付一笔建设费,双方一直在讨价还价。一战爆发后,德国也不要什么建设费了,只要不对德宣战,将无条件归还青岛。
正当北洋政府准备派人去接收青岛时,日本却来了一纸电文,说只要北洋政府敢去接收青岛,日本就视之为中德结盟,届时会发动所有协约国对华宣战!至于青岛问题,日本会帮中国武力讨回。最终,北洋政府只能屈辱地效仿日俄战争例,划出中立区,让日本进攻青岛。
后来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如果直接派军队直接去远洋作战,一来中国自己吃不消,再者西方列强也根本瞧不上。列强盯上了中国丰富的低廉劳动力市场,一战期间,中国派遣了14万名劳工远赴欧洲战场。
按照事先约定,这些华工们只是负责在后方劳动,解决协约国后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战争局势的越发胶着,这些只受过简单军事训练的劳工们就被推上了战争前线,负责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搬运弹药等工作。法军总司令福煦也在写给法国总理的信中说:“(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
但这代价就是约2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被记录成一串串冰冷的工号。一战结束后的两三年内,大多数华工都被遣送回国,少部分留下了法国,他们为协约国一战的胜利,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只有一部分人获得了由英方颁发的“一战胜利勋章”,然后渐渐地就被西方人所遗忘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同样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是如此,虽然国际地位取得了一定提升,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战败国的在华租借,但在巴黎和会上成了大国政治的牺牲品,无法从日本人手中拿回青岛。
二战前夕,欧洲列强奉行绥靖政策,美国孤立主义置身事外,坐视日本侵略中国。即便发生了南京大屠杀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也鲜有国家去真正地制裁日本。只要日本人没有触动他们的核心利益,列强们就不管不顾,甚至一度抹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但距离一战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距离二战也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中国人在过去曾发挥的重要作用。加拿大在建国初期便开始修建太平洋铁路,曾雇佣了大量华工,在最艰难的路段“每一英尺的铁轨下就沉睡着一个中国人”,但在铁路建成后就开始进行各种清理运动,前些年,加拿大政府终于对本国“排华史”进行道歉。
不仅如此,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还投票通过了华裔议员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66号动议,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从而让加拿大民众有机会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和二战期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摇尾乞怜换不来别人尊重,唯有自强不息,自身强大,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