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前北洋政府第一次海外武装护侨,海容号巡洋舰开进了海参崴

 飞花逐月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说起中国海外撤侨护侨,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通过《红海行动》《战狼》之类的电影里面所表现的情节了。中国的海外护侨撤侨行动,不仅让滞留在非洲战区的中国侨民和工人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更让所有的中国人为祖国感到骄傲。

但你知道吗?在100多年前的北洋政府时期,我们中国就有了第一次海外护侨撤侨行动,这就是海军海容号军舰赴俄罗斯海参崴执行的护侨行动。

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侨胞的利益和安全。

1918年,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而这个时候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国弱民贫,军力不逮。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执政的北洋政府,还是抽出了一部分海军和陆军的兵力,远赴中华故土海参崴,解救正在那里遭受苦难的中国侨民。

那么,当时的俄国发生了什么,需要中国派遣军队前去护侨的呢?这就和大家熟知的俄国十月革命有关了。

1917年11月7日,正在和协约国一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在内外交困之下,发生了十月革命,沙皇被推翻,随即俄国陷入苏俄政权与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

1918年3月3日,苏俄和德国达成协议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避免损失,同为协约国的英法美意等国开始派兵向苏俄发起进攻,干涉俄国内战。

由于俄国的内乱刚开始主要是发生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欧洲部分,远东地区还没有被革命完全波及,这导致大量在此处的外国侨民朝远东的西伯利亚方向蜂拥逃离,躲避战火,而海参崴就成了这些逃难者的最佳去处。因为这里是港口城市,一旦到了这里,想离开战火纷飞的俄国,还是很方便的。

但实际上,此时的远东也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红白双方早已经交手多次,只不过没有俄国的欧洲部分那么激烈而已。

而此时的海参崴,虽然大部分时间处于俄国临时政府的控制之下,但内战双方的力量依然在海参崴僵持不下,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局势非常混乱,和无政府状态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当年4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兵进占海参崴。日本人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海参崴,他们更是派出了数个师团的兵力进入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很明显是想趁俄国内乱之际在西伯利亚占点便宜。

不久,美国和英国也以保护侨民、维护协约国利益的借口,派军舰来到了海参崴。

此时,在俄国境内最为痛苦的就是中国侨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作为协约国的成员,也参与了进来,但并不是直接派兵作战,而是采取以工代兵的形式,派遣数十万的劳工进为其它协约国军队做后勤支持工作,仅在俄国的就有数万人。

而俄罗斯内战爆发以后,这数十万派遣工的境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都通过俄国陆路返回祖国。除了他们外,还有数十万在俄国谋生的华人华侨,他们的安全与利益,也急需得到祖国的维护。

这两者的数量加起来,足有百万之众。

此后,在海参崴还发生了捷克军团叛乱事件,这导致西伯利亚大铁路被迫中断,大量的中国劳工被滞留伊尔库茨克等地,进不得退不得,处境异常艰难。

华侨华工的人数多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由于局势太过混乱,整个远东地区可以说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不论是俄国内战的哪一方,他们都把这些华人当作待宰的羔羊,当作随时都可以拉去当壮丁上战场当炮灰、抢劫钱财甚至是无端杀戮的对象,尤其是以白军为甚。

他们以各种名目对华侨进行盘剥,收取比其他人更为高昂的诸如居留费等莫名其妙的费用,许多人华侨被搞得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除了遭遇到内战双方的劫掠外,在那里的日军,在发救济的时候 还十分可恶地把中国人排除在外,甚至还对看不顺眼的中国人举起手中的屠刀。

在这种情况下,在远东以及海参崴的各种中国商会协会和组织,如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和阿穆尔华侨总会等等,不断给国内联系,请求派兵支援。一旦出兵,不但能够保护华侨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还可以趁俄国内乱之际收回一些以前被迫丢失的权益。

实际上,十月革命爆发后刚刚一个月,海参崴总领馆就已经向北洋政府提出派遣海军前来护侨的请求,因为从一开始,俄国内部的局势就已经混乱不堪了,领事馆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问题。

不只北洋政府,包括当时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督军孙烈臣等,都收到了大量的请求出兵护侨的电报。

那么,北洋政府对于出兵护侨的请求,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呢?

当时的中国,被承认的合法政府就是北洋政府,但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和南北之争,外有一直觊觎中国东北的日本虎视眈眈,北洋政府尤其是北洋海军面临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大家都知道,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就算到了北洋政府时期,还没有抬起头来。

加上第一次护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第一舰队投奔了南方,这导致本就力量薄弱的北洋舰队更加艰难。所以说,从实际情况来说,北洋海军也是根本没有多余的军舰去海参崴护侨的。

没办法,海军部只好拒绝了外交部要求出兵的请求。

但外交部并不气馁,向国务会议提交了海参崴总领事馆要求出兵护侨的请求报告。经过国务会议审议,同意了外交部的请求,决定派一艘海军军舰和部分陆军赴海参崴,开展护侨行动。

在北洋政府决定出兵后,和皖系北洋政府素有不睦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等派系,在出兵护侨上出奇地达成了一致,出动大批兵力前往边境地区,保护华侨华工回国通道的畅通。

见中国北洋政府有出兵海参崴护侨的苗头,最为着急和反对的,就是日本了,因为他们正在威胁北洋政府同意建立中日共同防卫体系,说白了就是想占据中国的东北地区,独享在那里的特权。

为了防止日本的阻挠,北洋政府一边和日本敷衍,一边督促海军方面尽快让军舰成行,生米煮成熟饭,日本人才会闭嘴。

这样一方面完成了护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变相拒绝了日本妄图逼迫北洋政府签署《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计划。

而海军方面,在接到任务以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抽调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海容号军舰,前往海参崴,执行护侨任务。

甲午战争以后,北洋海军丧失殆尽,为了弥补海军的缺失,清政府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了3艘满载排水量为2950吨军舰,分别命名为海容、海筹、海琛,这三艘军舰被统称为“海容级巡洋舰”。

海容号入列之后,曾经和其他舰只一起,多次出海巡视,慰问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侨,在海外华人中的知名度很高。

海容号的是舰长林建章,时任海军上校。

接到出征海参崴的命令以后,海军部按照林建章的要求,给海容号补充了一系列的物资,充实了部分兵员,并对海容号进行了检修,确保能够顺利到达任务区。

万事俱备,1918年4月9日,北洋政府晃过日本的阻挠,使林建章顺利带领海容舰从上海启航北上,经停朝鲜济州岛巨文港,穿过对马海峡,经过4天航行,最终在17日抵达海参崴。

这是海参崴被俄国占据之后,中国官方的战舰第一次来到曾经的中华故土海参崴。整齐的军容。严明的纪律,使得海容号官兵受到了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和中华总商会等在海参崴的各界中国人的热烈欢迎。

此时的海参崴港口,一艘俄国的军舰都没有,里面停泊的当时美英和日本的军舰,中国海容号的达到,也引起了各国海军的关注与重视。

林建章和也很快与其他协约国驻海参崴的海军司令取得了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当时的海参崴,基本上是无政府状态,城里的治安暂时由协约国海军的士兵负责,每天由12人组成的巡逻队在城里来回巡视,海容号的官兵也参加了治安巡逻任务,维持海参崴的治安。

在海容号达到前的一个星期,中国轮船招商局所属的商船飞鲸号已经抵达海参崴,负责撤离护侨华工,这同样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动用商船参与的撤侨行动。

海容号达到以后,给飞鲸号的撤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也处理多起俄国军警刁难华侨的事件。

在共同负责治安外,中国海军官兵们还积极上岸维护海参崴的华侨华商的利益,此前十分嚣张地侵害华人利益的现象也随着中国海军的到达而逐步减少。

不久,由4000人组成的中国陆军部队,也抵达俄远东地区,其中一个连驻防在海参崴协助海容号,其余部队则分别驻扎在中俄边界的五站、双城子,确保华侨回国通道的畅通与安全。

为了便于林建章统一指挥在海参崴地区的军队,林建章被时任大总统冯国璋任命为代将,字面意思理解,基本上和现在的准将是一个意思。

任命林建章为代将,除了便于节制在海参崴的陆海军部队外,也是为了便于和驻海参崴的各国海军官员打交道,不至于在身份上低对方一等。

在驻俄部队的武力加持下,在战事最为激烈的伊尔库茨克前线,中国外交官员冒着生命危险,从莫斯科和哈尔滨联系调运火车,全程护送撤退的华工。仅1918到1919年,就抢运出3 万名被困华工。

看到这里,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和现在撤侨行动电影里出现的情节几乎一样啊?

同时,为了解决滞留在远东地区华工和华侨的吃饭问题,北洋政府放松了对俄国的粮食禁运政策,大批的粮食走快速通道被运往海参崴,以解滞留华工的燃眉之急。

因为担心久停军港会被海底贝类损坏船底,海容号于1919年5月回国维修,护侨任务由海容号的姐妹舰海筹号巡洋舰替代。

当年10月20日,海容号再出发海参崴,接替回国维修的海筹号巡洋舰,继续在海参崴的护侨行动。

随着俄国战事的逐渐稳定,海参崴的局势也稳定了下来。战事消停了之后,在驻海参崴的美军于1920年春号召下,驻海参崴的各国军队举行了一次运动会,中国海舰官兵也应邀参加。

为了筹备好这次跨国军人运动会,林建章还特别从国外邀请了一位体育教练来海参崴对中国军队的参赛选手进行专业培训。最终在比赛中,中国海军代表队取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还获得了跨栏、拔河和撑杆跳高等几个单项冠军。

中国海军队的优异成绩,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在国内放映,大大激励了国人的爱国热情,海参崴当地的华人华侨更是激动万分。获得跨栏冠军的二等兵田学龙的照片,还被刊登在著名的《东方杂志》上,受到国人的追捧。

1920年11月,护侨任务结束,海容号也结束了长达两年的海外驻扎,回到了祖国。

因为调度有方,指挥有力,完成护侨任务有功,海容号舰长林建章被北洋政府授予荣誉勋章。此后,林建章先后担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和海军总长的职务。

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当时在上海的海军总司令部高级顾问林建章,严词拒绝了日伪威逼其出任伪职的要求。由于当时的林建章已经身无分文,不得不依靠变卖家产以维持生计。忧国忧民的林建章也因此患上严重的疾病,于1940年6月14日在上海去世,终年66岁。

而当年声震海参崴的海容号战舰,在1937年9月江阴保卫战期间,和她另外两艘姊妹舰海容号与海筹号,为了阻挡和延迟日本海军进犯南京的步伐,和其他老旧战舰一起,自沉长江口,结束了其辉煌而又悲壮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