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更适合素食是个伪命题 及 八个时刻,老人缓一缓

 罕山游侠 2020-07-02

八个时刻,老人缓一缓

作者:田晓彦

晨起躺半分钟再下床  转身回头动作悠着点

八个时刻,老人缓一缓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教授  田晓彦

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身体神经、肌肉、内脏、骨骼等各个系统的功能退化和退行性改变,会导致行动、消化、思维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在做一些生活琐事时“缓一缓”,即放慢步调,放缓心态,以保护身体健康。具体来讲,在以下八个时刻,尤其要“缓”。

起床前先坐半分钟。睡眠时,全身血管处于松弛状态,起床太快,会使身体一时无法适应,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部出现数秒钟的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昏眼花、黑蒙、站立不稳等症状。同时,血压波动过大,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素。长此以往,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动脉系统等造成一定损害。因此,老年人起床时,至少在床上躺半分钟再坐起来,坐起时先将双脚落地,坐在床沿半分钟,之后再慢慢站起身,可帮助稳定血压。

太阳升起再晨练。有调查显示,约40%的心肌梗死和29%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同时,这一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有清晨高血压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会增高;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还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因此,建议把锻炼安排在太阳出来以后。

运动后别立即喝水。运动及刚运动结束时,心脏高速运转,处于相对高负荷状态。此时立即饮用大量冰水、凉水,会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同时也会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脏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运动后应先稍作休息再喝水,将水含在口中一会儿,湿润咽喉和口腔后再慢慢喝下。

渴时喝水要小口。老年人心脏功能普遍不如年轻人,大量和快速地喝水,会迅速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瞬间增加心肌耗氧,导致心脏负担骤然加重。一些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不充分,可能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老人喝水一定要慢,小口喝,一次不要喝太多。

过马路不要心急。老年人行动迟缓,视力、听力有所下降,反应也不及年轻人,在车流密集、通行灯较短的路口,容易因为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出现焦急情绪,导致摔倒等意外伤害,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建议老年人过马路时不要心急,仔细观察路况,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通过时尽量远离行车道,与机动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进入室内前停一会儿。环境温度变化巨大时,可能会引起血管剧烈变化。从炎热的户外到温度太低的室内,血管急剧收缩,容易形成血栓,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更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老人从空调房中走到炎热的室外,血管急速扩张导致破裂,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无论冬季制热还是夏季制冷,建议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5℃~8℃即可。若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可避免,应先在温度“过渡区”,如门口、阴凉处等位置稍稍停留,给身体调节、缓冲的时间。

饭后至少半小时再睡觉。老年人胃肠功能比较弱,当胃内充满食物,消化机能正处于运动状态,此时睡觉会影响胃的功能,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同时,饭后如果立即上床,很容易引起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这会增加中风风险。因此,建议午饭后至少半小时、晚饭后1~2小时再入睡。

回头动作慢一些。调查显示,在70~89岁人群中,63%的人存在颈动脉斑块。血管中有的斑块就像河沟里的流沙,易被血流冲走、改变位置,危险系数较高。而猛回头、猛然转身这样的剧烈动作,易使斑块脱落,堵塞血管,诱发脑梗。因此,老人转身、回头时都应慢一些,避免幅度过大。▲

来源:生命时报 2020-06-30 第1427期 第6版

 

人类更适合素食是个伪命题

人类是杂食动物,与草食、肉食动物比较生理结构并不科学

受访专家: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为什么吃素,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人类天生适合素食”的观点广为流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文章通过比较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以及人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得出结论,“人的构造更适合素食”。理由是:1.人的牙齿和颚骨适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2.人的唾液是弱碱性,较难溶解肉;3.人和草食动物的肠道很长,适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烂的素食,而肉食动物的肠道又短又直,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烂前排出。肉的残渣在人的肠道中会产生毒素。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表示,通过比较人类与草食和肉食动物的生理结构来说明“人类更适合素食”并不科学。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草食动物一般有强大的咀嚼肌、耐磨性更强的臼齿,而人的臼齿耐磨度、更换情况与它们差异很大。第二,人类的小肠和身高的比值明显低于草食动物。人类的肠道将近9米,与身高的比值为5,而多数食草动物的肠道是身长的9倍左右,食肉动物的肠道一般是身长的2~6倍。从这个指标来看,人类更偏向肉食动物。第三,人类胃液平时的pH值在2以下,进食后也很难到草食动物的4。第四,典型的草食动物,通常都有多个胃,或者有发达的盲肠,而人类只有一个胃,盲肠也不发达。

其实,按照哺乳动物食性而言,食肉和食草不是非此即彼,因为还有杂食性动物,人就是杂食性动物。动物在自然环境下会本能地从新的食物当中选取能满足自己营养需求的食物,并且,饮食取向也不一定仅由生理结构决定,比如大熊猫原本是杂食性动物,但目前已经变成爱吃竹子的“素食”动物。此外,食草的哺乳动物往往需要“一刻不停”地进食,觅食和进食的时间大大增加,这直接导致其用于社交的时间少于吃肉的同类,就无法像人类祖先一样发展,因此,吃素并不是进化,肉食杂食才是。

相较四处觅食欠缺资源的古猿、古人类,经历了漫长历史的现代人类,已经通过量产获得充足的食物,还能对食物进行各种加工和调配,人类的目标更多存在于,如何高效满足营养需求,并且吃得更健康更好。从营养角度来说,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比如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过,这些食物很多现代人吃得太多了。过犹不及,其中含有的不利成分,比如脂肪、胆固醇等,也就变成了“健康杀手”。所以,现代的膳食指南,主张人们增加饮食中的素食比重。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9年度排名中,强调均衡全面的地中海饮食,连续3年被评为最佳综合饮食,此外,这种饮食模式也是最佳糖尿病饮食和最佳心脏健康饮食,并且和DASH饮食(控制高血压的饮食方法)并列最佳健康饮食第一。地中海饮食,以植物来源食物为主,但没有将任何一种食物排除在外,其中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并且建议每日适量摄入奶制品,一周吃至少两次鱼类,适当吃一些禽蛋类食物。▲

生命时报 2020-06-30 第1427期 第1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