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淘宝吃屎不代表拼多多也可以吃|​李成东

 东哥解读电商 2020-07-02

东哥解读电商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英国、德国和美国等都曾严重污染过环境。现如今的中国也在同样的路上,但面对的舆论指责远超历史以往。也就是别人吃屎,不代表你也能吃。此一时彼一时!

拼多多虽然成立时间仅3年,存在管理漏洞和业务bug也是必然的,但这并不代表大众必须容忍。

 - 作者|  李成东

- 公众号|东哥解读电商(ID: dgjdds)

月前写了篇《拼多多该如何讲好300亿美金的故事?|李成东》,26日上市当天收盘,刚好接近300亿美金。继而就被媒体群众群殴了!

山寨是山寨,假货是假货。而假货是任何平台都必须杜绝和严厉打击的。而拼多多目前被群殴的主要问题是山寨问题。

拼多多在小范围举行了媒体沟通会,开诚布公的逐一回答了所有媒体的质问。拼多多承认平台在治理山寨假货问题上,还不到位,尚需提升。黄峥也提到了,山寨不是假货。群众是不服的,因为解释就是掩饰。

阿里:假货是假货,山寨是山寨

私下也以为拼多多的解释是不到位的,应该直接引用阿里的打假报告中对假货和山寨的准确定义。

电商关于假货和山寨的定义,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发布的《2015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首次提出“假货”的明确概念。那一年的1月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联合工商总局抽检情况显示,淘宝/天猫抽检商品62%非正品。接下来爆发了知名的阿里怒怼工商总局的公关大战,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天团公关。怼天怼地怼中样。

在阿里白皮书中,假货是指商品在制造时,逼真地模仿别人的产品外形,或未经授权,对已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进行复制和销售,借以冒充别人的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主要表现为冒用、伪造他人商标、标志,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冒用优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和生产许可证标识的产品。

“非正品”首次被官方提及,将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非授权正规渠道产品、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产品、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产品、翻新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统称为“非正品”。

阿里是在打假但并不打击山寨,除非工商总局判定商标模仿,否则只要有了独立的——哪怕与被模仿者十分接近的品牌商标,阿里在范围内会将其当作独立品牌看待。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上有的山寨品牌,诸如电器、奶粉基本在淘宝上也都有,因为阿里也不会把这些品牌当成假货处理。除非品牌投诉,并且工商诉讼认定侵权必须下架。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英国、德国和美国等都曾严重污染过环境。现如今的中国也在同样的路上,但面对的舆论指责远超历史以往。也就是别人吃屎,不代表你也能吃。此一时彼一时!

拼多多虽然成立时间仅3年,存在管理漏洞和业务bug也是必然的,但这并不代表大众必须容忍。那么淘宝依然严重存在的山寨问题,显然就更不能以成立时间短为借口了。

有人问我说谁能救得了拼多多?我说只有阿里能够救拼多多,拖淘宝下水,阿里的公关水平高,才能解释清楚假货和山寨的区别。所以淘宝都能长期无事,拼多多也会没事。有淘宝在前面顶缸,拼多多就无大碍。另外拼多多之前走的太顺了,这一次栽个大跟头,生个大病,也不是什么坏事。改好了,对中国制造业和普通消费者是一件好事,对品牌商也算是好事,多平台竞争远好于一家独大。

山寨如何解决,向亚马逊学习

关于如何解决山寨问题,当然从根源上还是看中国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因为山寨品牌也是正儿八经工商注册的品牌,也就是可以合法销售的商品。线下也是合法允许销售的,不存在说不支持电商销售。

但我自己并不是这样看的,就如淘宝吃屎不等于拼多多可以吃屎,线下吃屎不等于电商可以吃屎一样,政府衙门不作为,电商平台就可以不作为少作为一样。对于任何平台加强内部合规运营,非常重要。只是想靠危机公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我是比较赞赏亚马逊的管理方式,不只是名字相似不行,甚至连产品相似都得彻底封杀。而且不只是封杀一个产品,而是封杀整个店铺。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规则,还是太弱了。导致大量企业,并不重视品牌和原创研发,抄来的是最快的。名字相似,说白了就是想蹭流量。

之前亚马逊中国的一位高管朋友和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同事离职创业了,主要就是做亚马逊开放平台,本来一直都卖的不错,一年几百万美金,由于没有恶性竞争,利润也还不错。但不久前就被封店了,原因是他们的一款产品疑似抄袭了某知名产品设计。所以找他帮忙,能否通融。他说,这种事情,业务部门是无法插手的,这是亚马逊的红线。朋友只能从头来!很多人都在说亚马逊中国如何如何不行,玩不过阿里京东,但亚马逊中国最核心的业务是开放平台业务,由于亚马逊对于平台商家管理严格,生态也相对健康很多,海量商家涌入,不至于劣币驱逐良币。

前几天发了一条减持阿里观点的朋友圈内容,评论很多争议很多。从用户,GMV、收入、利润等所有指标来看阿里发展是不错的,尤其用户增长似乎今年大有回光返照的趋势。只是看商家端,随着阿里提高流量成本后,免费流量越来越少,商家不只是外溢到了京东平台,更多外溢到了拼多多和亚马逊。这里面拼多多对淘宝对阿里的影响最大。

拼多多让阿里睡不着觉

去年9月份的时候和拼多多的高管见过面,当面提过现在不宜高调,而应该加强业务合规管理的事情,在11月份又单独写了一篇文章《不做公关没人知道,但做不好公关是找死》。文中早已有预见,尤其对拼多多,阿里最多只会给拼多多半年时间。时间预判,可以说是精确。公关应该定位公司消防员的角色,不应该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去做危机公关,而是应该协助业务部门提前发现业务隐患,合规经营,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年前拼多多的广告还是1亿人在拼的APP,现在已经变成了3亿人,再过半年就变成了5亿人在拼的APP。你们知道淘宝有多少年活跃用户吗?5.52亿。谁让阿里睡不着?

还是一个月前《阿里为什么不会放过拼多多?》,在知乎获得了5000个赞,1200多条评论。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你们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正面的,是公司主动传播的。负面的,十有八九是竞争对手在推动。正面和反面,都是被刻意放大过的,并且暗藏很多假消息。吃瓜群众,永远远离真相!

阿里和拼多多的公关战

在我看来拼多多的公关危机本质上是一场公关战。自身是有问题,但不等于会爆发成一场社会舆论风暴,尤其是时间节点集中在IPO的时候,负面真假素材铺天盖地,显然是有备而来。

阿里什么都可以学,尤其如何用人,推动创新业务,企业管理上的经验非常宝贵,唯独公关不能学!阿里采用任何商业竞争手段都可以理解,包括二选一,商业竞争就从来没有仁义。对竞争对手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但反感的是指鹿为马,落井下石。肆意抹黑竞争对手,自己的屁股擦干净了吗?难道自己洗白了,就能心安理得了吗?何况自己依然还没有洗白,一堆问题。小心有一天,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舆论加强,倒逼政府加强电商知识产权的监管,绝对不可能只针对拼多多,最终肯定也会包括淘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淘宝本身就是山寨的最大的利益受益者,淘宝现在还在美国白宫恶名市场(存在侵权、盗版、伪造作假等状况的行业或市场),被美国指责为全球最大的侵犯只是此前的假货山寨的网购平台。还多次被开云集团,美国鞋服协会的知识产权诉讼,只是国内竞争对手比较有底线。山寨,假货相关的负面材料,俯拾皆是。淘宝,真的是非常认真打假吗?山寨的,该下架的都下架了吗?知识产权官司都结束了吗?

当然阿里比较聪明的策略是主动释放风险,自己主动打假并披露,给人一种印象淘宝洗白了,但真正懂行业的很清楚。大家都见过阿里打假报告,从未见过阿里打山寨报告,阿里很清楚,这是两码事。

电商就是一盘货,拼多多的山寨商家基本都来自淘宝,本质上是一盘货。拼多多上存在的山寨商品,淘宝基本都有。只是大家在情绪上,没人去顾及淘宝而已,也没有几个人会较真去“搜索”验证一下。因为淘宝吃屎,并不是拼多多也能吃屎的理由。

套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做人做公司都要有底线,做好公司业务合规经营管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其它的都是浮云!人民群众的记忆只有三分钟,基本都是不动脑子人云亦云,被人带节奏,情绪化动物。拼多多的解释,是不会管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